方格精選

利他能是聰明藥?新的研究觀點

更新於 2021/01/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商品名叫做「利他能」的過動症藥物methylphenidate,因為贊成、反對過動症用藥的爭論頗有名氣,許多人即使家裡沒有人罹患過動症,也聽過這顆藥,還知道國外有些學生會把這藥當「聰明藥」來吃。有些人吃利他能覺得效果不錯,但也有些人「試吃」後覺得一點感覺也沒有。
利他能真的能讓人變聰明嗎?去年(二〇二〇)有個研究,找出新的方向來嘗試解答。
許多人都觀察到,服用利他能,可以加強一部分過動症患者與健康的人的認知功能與表現。但這增強是怎麼來的?一般的解釋,是說利他能可以增加專注力,但研究並不怎麼支持這說法。而且過動症也不全然是缺乏專注力,過動症的小孩在玩自己喜歡、熟悉的電子遊戲時,也還是可以專心且持久。有些人就以此理由反駁「這個小孩哪有過動症」,然後質疑診斷,認為是上課不有趣、沒有喜歡的事情才會無法集中注意力。
研究發現,利他能可以增加大腦「紋狀體」(striatum)的多巴胺(dopamine)濃度,而這濃度會增加大腦的認知動能(cognitive motivation)。先前已經有些研究認為,紋狀體的多巴胺會讓老鼠與人類更願意做些體力活的工作。那「腦力活」呢?
這幾年,有學者提出假說,認為紋狀體的多巴胺濃度,可以影響大腦願意投入某些認知工作(cognitive work) 的意願(willingness),這稱為 ”benefit versus cost” 。也就是說,當紋狀體的多巴胺濃度較低時,我們會比較在意「代價」,也就是傾向時間少、不費力、比較輕鬆的事情來做。當紋狀體的多巴胺濃度較高時,我們會傾向高收益但代價也比較高的選擇。
要理解這聽來複雜的概念,我們要先知道,人腦不是電腦,生物演化要顧慮許多資源與平衡的問題,然後大腦運作又會消耗許多能量。所以實際上,只要不妨礙眼前的生存,人類大腦會容易往輕鬆的路走。晚餐吃飽多數人會想要輕鬆看劇、找人聊天,如果上網也會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言論,減少認知負擔。
我們的大腦不停地在計算各種利弊得失(trade-off),而紋狀體的多巴胺濃度,就是計算利弊得失的平衡桿。但大腦計算的,有時是非常短期的利益,而且是大腦本位的,而不是這個人的長期利益。當多巴胺濃度低時,大腦評估事情時會過度重視「代價」、迴避會增加認知負擔的事情。當多巴胺濃度高時,大腦會比較重視「利益」,願意為了利益付出代價。
以「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D)的國中女孩為例,她在看自己喜歡的韓國偶像影片、蒐集偶像訊息與參加活動時,她的認知負擔是比較小的,而且「熟悉」、「好感」與「成癮」也都會讓多巴胺增加。但上課聽老師講課時,她的注意力就散掉了,因為聽課、理解的認知負擔較大,而窗外的美景、風吹的聲音、同學的嘰嘰咂咂,這些認知負擔低的訊息,就會把她的注意力吸走。
去年發表的研究來自一群荷蘭學者,嘗試要驗證這複雜的理論。他們找來50位從18到43歲,健康的成年人,男女各半。接著用先進的儀器測量他們大腦紋狀體的多巴胺濃度。然後,設計幾個需要動腦的測試,有些簡單、有些困難,讓受測者選擇。參加實驗有金錢回報,選擇簡單的測試拿到的錢就少,選擇最燒腦的測試,拿到的錢就比較多。
然後,這群受測者要做三次實驗,分別是服用安慰劑、服用利他能、以及服用另一個也是可以增加紋狀體多巴胺的藥物----低劑量的脫蒙治(sulpiride)。(脫蒙治跟研究的第二部分有關,但跟這篇文章的主題沒有直接相關,所以略過不提)
結果發現:如果受測者原本多巴胺濃度就低,服用利他能後,他就會傾向選擇較費力但高獲益的認知工作。如果原本多巴胺濃度就高,服用利他能就沒有這樣的效益。這讓我們可推論,當病人因為過動症或憂鬱症導致多巴胺濃度較低時,服用利他能,可以讓他們較能夠去做消耗腦力、認知負擔比較大的事情。
如果多巴胺那麼好,那我們就每個人都來吃利他能呀。研究者認為,這是行不通的。如果原本沒有紋狀體多巴胺過低的問題,硬拉多巴胺,除了藥物可能會有的副作用外,也會讓當事人更容易去做高風險的事情,也就是只看到利益而忽略代價。大腦的平衡還是有其道理,很難單方向去增強某個功能。
小結論:那我們可以說利他能是「聰明藥」嗎?對某些人來說,利他能可以讓大腦願意持續去做認知負擔較大的學習,而不是一下就被手機訊息吸引。有學習、持續練習,大腦的能力才會增強。但利他能本身並無法直接讓使用者變聰明。許多ADD女生長大後才自己就醫,服用利他能後的感覺是:如果我小時候就有吃藥,那應該就可以考上國立大學了!看了這研究後,我們就比較能理解為什麼利他能可以幫助這些人。
本文主要引用文獻:Dopamine promotes cognitive effort by biasing the benefits versus costs of cognitive work. Westbrook et al., Science 367, 1362–1366 (2020) 20 March 20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96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大家都說不要跟渣男交往,但這些男人可能很有魅力,善解人意,迷人多情,要不然怎會有那麼多女生喜歡?但愛上後,可能就是痛苦的開始。「渣男」可能有辨識與操弄人心的本能,所以有些女生會深陷其中、一直被控制。
「內向」的人也有可能「多話」喔。有些內向的人活動力還蠻強的。判斷內向、外向的核心差異,在於「社交會累」。內向的人可以靠事先準備、瞭解在場的人的喜好、平日廣泛閱讀,讓自己侃侃而談。但內向的人,沒辦法像外向的人一樣,越多社交刺激越興奮、越有活力。社交場合後,還是要讓自己好好休息。
柯文哲市長展露出來的「亞斯特質」,讓更多台灣人開始了解什麼是「亞斯伯格症」,這倒不是壞事。隨著柯市長在政壇上引發的紛爭越來越多,有許多人以他有/沒有亞斯伯格症來為他辯護、或攻擊他。這些散落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或多或少又會影響旁觀者對亞斯伯格症的理解。 柯文哲有「亞斯伯格症」嗎?這問題重要嗎?
在一個有545個英國人的樣本裡,有「外向個性」的人,即可預測他(她)一輩子的性伴侶數目,有很高機率會遠多於內向的人。外向的男人容易外遇,外向的女人容易離開原本的伴侶另結新歡。這些都有利於基因散佈。但相對的,外向的個性容易發生意外、導致住院、遇到疾病,外向的女性的小孩較容易遭遇家庭變故。 外向的
女作家成英姝前些日子在《鏡週刊》的專訪裡說她有「亞斯伯格症」。專訪裡提到的「不善融入群體、不太跟同學往來、一般婚喪喜慶一概不參加」、「對家人感情淡漠,但頗有責任感」,很有亞斯特質的既視感。 成英姝有她優越的才能與條件,但多數亞斯女孩的人生沒有那麼順利,很容易因為班級與職場的排擠、欺凌而凋零。
因為創辦「維基解密」網站,洩漏許多政治機密的阿桑奇(Julia Assange),目前羈押在英國,進行是否引渡到美國的聽證。英國NHS的神經精神醫學專家Dr Quinton Deeley說,阿桑奇很清楚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且他患有憂鬱症,如果被引渡,會有很高的自殺風險。
雖然大家都說不要跟渣男交往,但這些男人可能很有魅力,善解人意,迷人多情,要不然怎會有那麼多女生喜歡?但愛上後,可能就是痛苦的開始。「渣男」可能有辨識與操弄人心的本能,所以有些女生會深陷其中、一直被控制。
「內向」的人也有可能「多話」喔。有些內向的人活動力還蠻強的。判斷內向、外向的核心差異,在於「社交會累」。內向的人可以靠事先準備、瞭解在場的人的喜好、平日廣泛閱讀,讓自己侃侃而談。但內向的人,沒辦法像外向的人一樣,越多社交刺激越興奮、越有活力。社交場合後,還是要讓自己好好休息。
柯文哲市長展露出來的「亞斯特質」,讓更多台灣人開始了解什麼是「亞斯伯格症」,這倒不是壞事。隨著柯市長在政壇上引發的紛爭越來越多,有許多人以他有/沒有亞斯伯格症來為他辯護、或攻擊他。這些散落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或多或少又會影響旁觀者對亞斯伯格症的理解。 柯文哲有「亞斯伯格症」嗎?這問題重要嗎?
在一個有545個英國人的樣本裡,有「外向個性」的人,即可預測他(她)一輩子的性伴侶數目,有很高機率會遠多於內向的人。外向的男人容易外遇,外向的女人容易離開原本的伴侶另結新歡。這些都有利於基因散佈。但相對的,外向的個性容易發生意外、導致住院、遇到疾病,外向的女性的小孩較容易遭遇家庭變故。 外向的
女作家成英姝前些日子在《鏡週刊》的專訪裡說她有「亞斯伯格症」。專訪裡提到的「不善融入群體、不太跟同學往來、一般婚喪喜慶一概不參加」、「對家人感情淡漠,但頗有責任感」,很有亞斯特質的既視感。 成英姝有她優越的才能與條件,但多數亞斯女孩的人生沒有那麼順利,很容易因為班級與職場的排擠、欺凌而凋零。
因為創辦「維基解密」網站,洩漏許多政治機密的阿桑奇(Julia Assange),目前羈押在英國,進行是否引渡到美國的聽證。英國NHS的神經精神醫學專家Dr Quinton Deeley說,阿桑奇很清楚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且他患有憂鬱症,如果被引渡,會有很高的自殺風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今天偶然發現美國《科學人》一篇關於多巴胺姑娘₯十年前的好玩研究[1],完成文中測驗的A.H.居然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可能跌破許多好友的眼鏡,求學期間曾是啦啦隊隊長的A.H.居然不是外向者,的確矛盾!? 因此,趕緊查詢相關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結果是多巴胺在人格中的作用,相關理論研究還是屹立不搖。
Thumbnail
繼多變多巴胺—前傳半個月後,我們又知道多巴胺姑娘₯和其他人類打交道時,會協助我們的大腦以公平原則對待其他人。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具有「動機和目標導向行動」功能的熟女多巴胺₯,即使沒有獎勵,她也會驅使你去挑戰困難的事。《國家地理雜誌國際版》5月的一篇文章「為什麼多巴胺驅使你去做困難的事情。。。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抖音的危害 最近看到抖音短影片使大腦釋放多巴胺的資訊,並且引致上癮、注意力下降的說法。 我覺得「上癮和注意力下降影響一國的國力」,還不是中共對大腦研究之後找出的「使用」方式。 查了一下,確認多巴胺的效果之一是「提高記憶力」。
Thumbnail
多巴胺在大腦中的角色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探討了多巴胺對行動和動機的控制,以及如何形成獎賞迴路。多巴胺所帶來的愉悅感永無止境的渴望,同時會伴隨痛苦。多巴胺上癮的過程,並列舉了相關案例。最後提供了降低多巴胺不良影響的方法,包括獨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細節的神奇以及延後滿足等。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今天偶然發現美國《科學人》一篇關於多巴胺姑娘₯十年前的好玩研究[1],完成文中測驗的A.H.居然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可能跌破許多好友的眼鏡,求學期間曾是啦啦隊隊長的A.H.居然不是外向者,的確矛盾!? 因此,趕緊查詢相關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結果是多巴胺在人格中的作用,相關理論研究還是屹立不搖。
Thumbnail
繼多變多巴胺—前傳半個月後,我們又知道多巴胺姑娘₯和其他人類打交道時,會協助我們的大腦以公平原則對待其他人。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具有「動機和目標導向行動」功能的熟女多巴胺₯,即使沒有獎勵,她也會驅使你去挑戰困難的事。《國家地理雜誌國際版》5月的一篇文章「為什麼多巴胺驅使你去做困難的事情。。。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抖音的危害 最近看到抖音短影片使大腦釋放多巴胺的資訊,並且引致上癮、注意力下降的說法。 我覺得「上癮和注意力下降影響一國的國力」,還不是中共對大腦研究之後找出的「使用」方式。 查了一下,確認多巴胺的效果之一是「提高記憶力」。
Thumbnail
多巴胺在大腦中的角色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探討了多巴胺對行動和動機的控制,以及如何形成獎賞迴路。多巴胺所帶來的愉悅感永無止境的渴望,同時會伴隨痛苦。多巴胺上癮的過程,並列舉了相關案例。最後提供了降低多巴胺不良影響的方法,包括獨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細節的神奇以及延後滿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