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佳的孩子|屏東春日鄉七佳部落的青年認同轉變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hoto / 潔妮
  「辛苦了,你可以好好地在家了。」七說。
  考上頂大研究所的七,是欣喜的,是榮耀的。他覺得他終於證明自己的實力。他不再是靠原民身份加分而擠進頂尖排名的學校,而是靠自己一年來鍥而不捨的努力獲得這項殊榮。正當他以為他終於可以在原生部落抬得起頭,讓所有人都尊敬他時,卻沒想到這份因自己的努力而得來的「認同」卻讓自己更加迷惘。

  在研究所的第一年,除了繁重的課業、使用非母語的語言學習的挑戰到對論文的迷惘,七感到無比的焦慮與壓力,同時他盼望的改變在他的家鄉並沒有發生。這些對自己的企盼與焦慮促使他踏進了諮商,解構在外在光環下那個還是無比憂鬱的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惜七遇到的諮商師當時未能給予他需要的嚮導,反倒是七在不斷書寫和自己生命議題有關的論文時,不斷地促使自己回顧小時候那未能被人性的良善對待的自己。

  「小時候爸媽為了供養我的教育,都在台北工作,我在部落裡是跟爺爺奶奶相處。我後來回想可能平時家裡都沒有大人在,我只有一個人,所以班上那些壞孩子才會找上我。每天向我勒索,甚至有一次還找上家裡來。我當時真的很害怕,每天放學都在想要怎麼避開那群壞孩子。這段回憶讓我非常討厭我出生的地方。」七這樣告訴我。

◬◬◬

  「那你說因為論文而讓你開始對自己出生的地方有不一樣的看法,是什麼機緣讓你開始改變了呢?」我問道。

  七回答我:「以前實在是因為斬不斷所以必須回來,即便我很不知道該如何與這裡相處。我原以為考上頂大的研究所光環會讓我成功地復仇,讓那些欺負我的人看到:瞧,我現在過得比你還好。但實際上情況好像並沒有什麼改變。他們並沒有如同我的期待,展示出那些我預期中希望得到的反應。反而是我自己悵然若失,停留在原地,這讓我感到非常挫敗。」

  在七的求學過程中,被大人比較學業的優秀、比較排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雖然在講求血緣關係與守望相助的部落裡,人跟人的關係非常緊密,下雨時鄰居會互相幫忙收衣服,在路邊煮飯看到你時就會招呼過去,但除了友善的互助外,人與人之間扭曲的比較與妒忌也如影隨形。

  小時候的陰影以及大人扭曲的比較排名,讓七一直逃避去與自己的根有所連結。直到北部求學開始,七覺得北部人怎麼講話、文化都那麼客套?和自已熟悉的模式隔了一層紗,覺得自己與班上同學格格不入,才開始與其他在大學遇見的原住民朋友們萌生創社的想法。創立一個原住民的社團,對七來說只是一個起點。雖然部落身處的村子是當地的貿易樞紐,與外地有許多商業往來,但族人的思想並沒有隨之變得開放與更新。這個起點讓七發現,原來自己以前並不關心部文化的變化。小時候透過網路接觸許多台灣主流的流行文化,讓七很嚮往漢人的世界,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一心只想尋得外面又大又圓的月亮。但在社團內,來自台灣各地不同族的原住民朋友,常常會分享自己族內的文化,例如:排灣族男女較平等,發號司令的由家族內最大的大哥或大姐,布農族是父系社會,女性的地位與觀念較保守,阿美族是以女系為主,男生要入贅到家裡等等,這些交流促使七也開始省思自己與排灣族文化的關聯是什麼。

◬◬◬

  與夥伴創立原住民社團是七的尋根意識開始萌芽的起始點,但行動與改變的發生,產生在四年後。就讀研究所第二年時,七認識了部落旅外青年,和他們一起參與了部落的青年行動。

  部落青年行動是有頭目的小孩領導發起的計畫,希望透過召集長年旅外的部落青年們回鄉,開始喚醒族人對自身文化的關心與積極保存的意識。在計劃的推動過程裡,七了解到了自己從小就熟悉的雜貨店與老闆娘是如何在資本主義的企業體系下,被迫形成一家連鎖的便利商店,因而更感受到部落的變遷與自身的關聯。也在行動的過程中,逐漸找回自己對部落的認同與定位。

  「旅外青年行動讓我結識了一群很棒的夥伴,因為這群夥伴讓我獲得在原生部落裡需要的認同感,也因為自己實際行動的參與,讓我發現自己與部落的連結比自己想像得還要深。我與部落的關聯不再是小時候那段讓我受傷也好或是讓我恨得要死的回憶。我透過新的夥伴與友誼、透過自己實際的行動,建立了自己與部落全新的關係。我發現自己開始正在朝將部落的新與舊接通的橋樑這條路邁進,並且為此熱情不懈地努力著。以前部落的人總是會認為,文化是靈媒、老人在管的,但是透過我們的牽線,漸漸部落裡的一些年輕人也開始被我們影響。開始了解可以有更寬廣的心胸,去看待自己的文化或外面的價值觀。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在部落長大的人,能因為和我們接觸而開始能有這些全新的視野,不再用小團體的心態去交朋友或是進行部落內的事情。」

◬◬◬

  那對於部落的改變,七目前有沒有什麼具體想做的事情呢?我問道。

  「我希望可以建立一份自己家族的族譜。我們是血濃於水的關係,更需要用系統化的方式,把部落的歷史與沿襲保存下來。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語言和族譜。族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原住民的名字記載了家族遷徙的歷史,因為原住民的名字姓氏是以『家屋』而命名的。在部落裡,我們是同一族、同一家人很重要,這意味著我們是親人、是家人。我會保護你,你也會幫助我。要曉得部落的關係是怎麼形成的,只要去看族譜就知道了。可惜我的家族的族譜並未記載完全,所以我很希望未來可以好好發展這一塊。」

  「再來就是語言,希望對於自己的族語,族人們不要再放著不學了。我今年也考過了排灣族語的中級。語言是一個文化的基礎,如果族人對部落的認同能超越停留於因『人』而建立的地方意識,轉而一起為共同的『文化』更高的精神目標而努力的話,相信可以為部落的傳承與認同找出全新的出路。因為青年部落行動計畫的推動與論文的撰寫,讓我了解一個家的認同從來都不是固守在一群人身上,而是在一群有著相同信念的人身上。」

  在文章的開頭,是訪談的最後我問七有沒有什麼想對小時候的自己說的一句話。「辛苦了,你可以好好地在家了」善於自我省思的七講完,停頓了幾秒後又補上:「不要為自己的認同感到抱歉。」

  在七的身上,我看到他用自己的努力與遇到的全新契機,為自己的「根/部落」開鑿出新的曙光。也許現在還不清楚這份新的認同未來會帶七通往哪裡,但至少現在可以確定的是,七回到部落後,已經有一群可以讓他感受到「歡迎回佳」的夥伴。


◬◬◬ Special thanks for 七 ◬◬◬

因為研究所同學的一個限時動態很觸動我,就問了他願不願意分享這個故事給我。謝謝七的信任,讓我能把這個故事用我的文字記錄下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94內容數
⟢ 豢養藍色貓咪的靛藍小孩,古靈精怪且善良。希望這裡能讓你暫時放下社會期待或他人眼光,安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在情感、關係、自我探索的療癒旅程中,找到現實與自我理想之間的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色貓咪療心屋 的其他內容
上週末去參加了台灣華文創作者平台的創作者成長活動,每次要參加這種會出現很多人,又有可能需要社交或是自我推薦的活動我就感到胃疼。但是這個主題講座又是我現在需要聽的,於是想到今年看過的《高敏感也是種天賦2》與重讀過的《內向者心理學》裡面提供的建議,就決定來嘗試看看,幫助自己突破內心總是焦慮不已的這個門檻
從小大到,我都在尋找一種好。 當女朋友,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女朋友? 當朋友,怎樣做是一位好的朋友? 當小孩,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小孩? 當員工,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員工? 當領導人,怎樣做是一位好的領導者? 當社員,怎樣做是一位好的社員? 當學生,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學生? 不知不覺,每到一個新環境,我在思考的都
生命之神緩緩地走向倒臥在被冬日的白雪覆蓋的身軀 那是奮力頑強地向自然的力量抵抗後 終究不敵自然殘酷的剩餘之姿 神靈緩緩地靠近,兩側燭火熠熠 遠方傳來《心經》地頌唱⋯⋯ 看到這幕的時候,我不禁想到我家去年剛離世的狗弟,不小心就讓眼淚默默地懸在我的眼眶。
不過比起怪罪,我更想做的是,把那時「習得無助感」的自己,從這段回憶裡「解放」出來。她沒有做錯任何事。不應該讓她一直待在那裡被迫接受沒來由的懲罰。所以接下來我想要對當時的自己說: 妳沒有做錯任何事。
當初我用社群媒體,只是為了與朋友交流或分享生活, 現在漸漸失焦了,就覺得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刷它了。 把握真實世界裡的體驗與分享還是比較實在。:)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上週末去參加了台灣華文創作者平台的創作者成長活動,每次要參加這種會出現很多人,又有可能需要社交或是自我推薦的活動我就感到胃疼。但是這個主題講座又是我現在需要聽的,於是想到今年看過的《高敏感也是種天賦2》與重讀過的《內向者心理學》裡面提供的建議,就決定來嘗試看看,幫助自己突破內心總是焦慮不已的這個門檻
從小大到,我都在尋找一種好。 當女朋友,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女朋友? 當朋友,怎樣做是一位好的朋友? 當小孩,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小孩? 當員工,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員工? 當領導人,怎樣做是一位好的領導者? 當社員,怎樣做是一位好的社員? 當學生,怎樣做是一位好的學生? 不知不覺,每到一個新環境,我在思考的都
生命之神緩緩地走向倒臥在被冬日的白雪覆蓋的身軀 那是奮力頑強地向自然的力量抵抗後 終究不敵自然殘酷的剩餘之姿 神靈緩緩地靠近,兩側燭火熠熠 遠方傳來《心經》地頌唱⋯⋯ 看到這幕的時候,我不禁想到我家去年剛離世的狗弟,不小心就讓眼淚默默地懸在我的眼眶。
不過比起怪罪,我更想做的是,把那時「習得無助感」的自己,從這段回憶裡「解放」出來。她沒有做錯任何事。不應該讓她一直待在那裡被迫接受沒來由的懲罰。所以接下來我想要對當時的自己說: 妳沒有做錯任何事。
當初我用社群媒體,只是為了與朋友交流或分享生活, 現在漸漸失焦了,就覺得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刷它了。 把握真實世界裡的體驗與分享還是比較實在。:)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回家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會形容為「回去」還是「回來」?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多葉鎮,顧名思義,裡面的外族遊客多是植物族,一貫和他的父母坐馬車花了3個月才抵達這座城鎮,在這期間,一貫也是不斷完善著跟白除說答應的那本小說的框架,一貫準備寫30萬字。   到達多葉鎮的時候,小說的框架與大綱差不多都完成了,一貫則是將小說取名為“互補”,內容就是一名從小接受冷血教育的冒險者缺失了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7年後我大學畢業,挺着大肚子回到孤兒院,和院長四目相對。 只覺得一語成讖。 這是我的命。 5 我帶着霄霄喫了很多很多的苦。 一開始想得太美好,沒什麼生活經歷,我以爲憑着我自己,努努力我也可以很好的生活。然而真正踏上社會才曉得殘酷,同時畢業的同學都在找工作的時候,只有我懷着孕在待產,生下霄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回家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會形容為「回去」還是「回來」?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多葉鎮,顧名思義,裡面的外族遊客多是植物族,一貫和他的父母坐馬車花了3個月才抵達這座城鎮,在這期間,一貫也是不斷完善著跟白除說答應的那本小說的框架,一貫準備寫30萬字。   到達多葉鎮的時候,小說的框架與大綱差不多都完成了,一貫則是將小說取名為“互補”,內容就是一名從小接受冷血教育的冒險者缺失了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7年後我大學畢業,挺着大肚子回到孤兒院,和院長四目相對。 只覺得一語成讖。 這是我的命。 5 我帶着霄霄喫了很多很多的苦。 一開始想得太美好,沒什麼生活經歷,我以爲憑着我自己,努努力我也可以很好的生活。然而真正踏上社會才曉得殘酷,同時畢業的同學都在找工作的時候,只有我懷着孕在待產,生下霄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