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36】《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凡人同樣有光,天才自有黑暗

2021/04/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一名天才是否真的想像中的有利?

當一名天才的父母,是否就可以在教養上比較輕鬆?

唐鳳,或許可以說是現今政壇吉祥物的代表。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我很難找出一個出場永遠是和平化身的象徵物來形容她帶給我的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干擾她。
作為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我對於各位政治人物的觀感總是不好不壞。因為沒有什麼接觸,所以也沒有多餘評論。
對於唐鳳,最初的印象來自於口罩地圖的APP,讓她開始出現在媒體前面(或者說,我看得到的媒體前面)。然後,她出席的場合以及個人專訪也越來越多。讓我更加好奇這個人,她的過去以及她如何面對世界的未來。
當我看到親子天子所出版的《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時,非常興奮,以為這是一本她所寫或是口述的自傳。後來發現是一本傾向報導的書籍時,有些失望。
但實際讀完後,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我認為是巨大的,而且比我原本預期的面向更多更廣。
今天我想先談談我最初最在意的面向:親子教養。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這句加拿大詩人Leonard Cohen的詩句是書中描述唐鳳童年及成長的引句。世人所知,唐鳳在24歲前是生理男性。面對孩子選擇另一個性別,親子之間不會有衝突嗎?唐鳳的智商很高,如何教養一位天才兒童?一如文章開頭的問句,這也是我最想問唐鳳以及她的父母的問題。
在這一章中,或許已經解答了我的膚淺問題。

唐鳳曾經是在學校被霸凌的孩子,甚至班上第二名的同學曾經希望她死掉。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成績考得比朋友好,卻被朋友的朋友叫囂說我會害她回家被打被罵。
相較起來,唐鳳所感受到的「惡意」,一定更加地深沉。我忘了當時的我怎麼回應,卻也記得我和朋友越來越疏遠。
資優教育是好是壞?至少在此看得出來,過度追求成績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我相信一定有比生命更加珍貴且重要的東西,但應該是信念,而不是外在事物或是成績、分數等評論的標準。
我的父母,是不太在意「同儕」關係的人。當時我面對這樣的情形,是一個無處可說的情況。和父母說,他們會說不要在意別人的話。但對於一個就是會在意的孩子來說,其實等於變相指責了「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唐鳳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父母,她在學校的不愉快連帶影響了家庭關係。但慶幸的是,唐爸爸不是傳統的權威爸爸,或許一開始是基於逃避的心理,他離開台灣赴德國深造,讓唐媽媽處理唐鳳的問題。
在那個年代,家裡有一個拒學的孩子,就像丟下一個摧毀平靜的手榴彈,既定的常識與規矩,都被炸得粉碎。
我想,不只是「那個年代」,現今家庭如果出現拒學的孩子,父母都是一樣的百般擔憂。牽涉其中的,或許還有傳統的「階層觀念」,簡單來說,就是「天地君親師」。「怎麼可以不聽老師的?」「怎麼可以不聽父母的?」或許老師和父母的堅持有他的道理,但很多時候,其實是落入了「權力爭奪」而不自知。
我在傳統學校環境的成長不算順遂,也不到充滿挑戰與風波,因此我對於傳統教育制度的「抵觸感」並不強烈。
但隨著生子後認識了不少家長,發現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學校都有著許多不開心的回憶,因此也較為傾向選擇體制外的學校。唐鳳也是在體制外的學校找到自己的路,無論是在台灣的實驗小學,或是日後到德國就學的經歷,不僅幫助唐鳳成長,也幫助他的父母成長。
書中描述德國的教育方式,有一段話,深得我心。
整個社會慢慢達成共識,最終,教育小孩的責任應該落在每個家庭。 孩子在學校有狀況,老師會請家長來學校,跟學生一起進行三邊會談,尋求對策。
雖然很可惜地,台灣目前的環境,或許很難讓父母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長大。我是職業婦女,在陪伴孩子和工作之間掙扎至今,仍無一個妥善的解決之道。
但,「教育小孩的責任無法外包」,卻是我心中的信念。樂觀地想,或許再過一、兩年,我可以尋找出解決辦法,兼顧家庭與工作責任。
也希望所有和我處於相同困境的媽媽們,可以找出自己的路。讓我們一起樂觀面對!
這本書還有別的部分對我的啟發很大,我會用另外一篇文章分享,敬請期待!
72會員
129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