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36】《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凡人同樣有光,天才自有黑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當一名天才是否真的想像中的有利?

當一名天才的父母,是否就可以在教養上比較輕鬆?

唐鳳,或許可以說是現今政壇吉祥物的代表。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我很難找出一個出場永遠是和平化身的象徵物來形容她帶給我的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干擾她。

作為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我對於各位政治人物的觀感總是不好不壞。因為沒有什麼接觸,所以也沒有多餘評論。

對於唐鳳,最初的印象來自於口罩地圖的APP,讓她開始出現在媒體前面(或者說,我看得到的媒體前面)。然後,她出席的場合以及個人專訪也越來越多。讓我更加好奇這個人,她的過去以及她如何面對世界的未來。

當我看到親子天子所出版的《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時,非常興奮,以為這是一本她所寫或是口述的自傳。後來發現是一本傾向報導的書籍時,有些失望。

但實際讀完後,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我認為是巨大的,而且比我原本預期的面向更多更廣。

今天我想先談談我最初最在意的面向:親子教養。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這句加拿大詩人Leonard Cohen的詩句是書中描述唐鳳童年及成長的引句。世人所知,唐鳳在24歲前是生理男性。面對孩子選擇另一個性別,親子之間不會有衝突嗎?唐鳳的智商很高,如何教養一位天才兒童?一如文章開頭的問句,這也是我最想問唐鳳以及她的父母的問題。

在這一章中,或許已經解答了我的膚淺問題。

唐鳳曾經是在學校被霸凌的孩子,甚至班上第二名的同學曾經希望她死掉。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成績考得比朋友好,卻被朋友的朋友叫囂說我會害她回家被打被罵。

相較起來,唐鳳所感受到的「惡意」,一定更加地深沉。我忘了當時的我怎麼回應,卻也記得我和朋友越來越疏遠。

資優教育是好是壞?至少在此看得出來,過度追求成績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我相信一定有比生命更加珍貴且重要的東西,但應該是信念,而不是外在事物或是成績、分數等評論的標準。

我的父母,是不太在意「同儕」關係的人。當時我面對這樣的情形,是一個無處可說的情況。和父母說,他們會說不要在意別人的話。但對於一個就是會在意的孩子來說,其實等於變相指責了「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唐鳳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父母,她在學校的不愉快連帶影響了家庭關係。但慶幸的是,唐爸爸不是傳統的權威爸爸,或許一開始是基於逃避的心理,他離開台灣赴德國深造,讓唐媽媽處理唐鳳的問題。

在那個年代,家裡有一個拒學的孩子,就像丟下一個摧毀平靜的手榴彈,既定的常識與規矩,都被炸得粉碎。

我想,不只是「那個年代」,現今家庭如果出現拒學的孩子,父母都是一樣的百般擔憂。牽涉其中的,或許還有傳統的「階層觀念」,簡單來說,就是「天地君親師」。「怎麼可以不聽老師的?」「怎麼可以不聽父母的?」或許老師和父母的堅持有他的道理,但很多時候,其實是落入了「權力爭奪」而不自知。

我在傳統學校環境的成長不算順遂,也不到充滿挑戰與風波,因此我對於傳統教育制度的「抵觸感」並不強烈。

但隨著生子後認識了不少家長,發現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學校都有著許多不開心的回憶,因此也較為傾向選擇體制外的學校。唐鳳也是在體制外的學校找到自己的路,無論是在台灣的實驗小學,或是日後到德國就學的經歷,不僅幫助唐鳳成長,也幫助他的父母成長。

書中描述德國的教育方式,有一段話,深得我心。

整個社會慢慢達成共識,最終,教育小孩的責任應該落在每個家庭。 孩子在學校有狀況,老師會請家長來學校,跟學生一起進行三邊會談,尋求對策。

雖然很可惜地,台灣目前的環境,或許很難讓父母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長大。我是職業婦女,在陪伴孩子和工作之間掙扎至今,仍無一個妥善的解決之道。

但,「教育小孩的責任無法外包」,卻是我心中的信念。樂觀地想,或許再過一、兩年,我可以尋找出解決辦法,兼顧家庭與工作責任。

也希望所有和我處於相同困境的媽媽們,可以找出自己的路。讓我們一起樂觀面對!

這本書還有別的部分對我的啟發很大,我會用另外一篇文章分享,敬請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Al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真要說台灣民眾對唐鳳的觀感,多半會公認他確實是一名天才,但是否有到達崇拜的程度,我認為並沒有,多數的台灣人對她的存在抱持著平常心,就如同每個人之所以獨特地存在於世界上一樣,但在日本媒體與民眾的心中,因為與日本的IT大臣有著極大的年齡差距與天差地遠的電腦數位能力,於是對唐鳳產生了好奇與欣賞,而這本
Thumbnail
如果真要說台灣民眾對唐鳳的觀感,多半會公認他確實是一名天才,但是否有到達崇拜的程度,我認為並沒有,多數的台灣人對她的存在抱持著平常心,就如同每個人之所以獨特地存在於世界上一樣,但在日本媒體與民眾的心中,因為與日本的IT大臣有著極大的年齡差距與天差地遠的電腦數位能力,於是對唐鳳產生了好奇與欣賞,而這本
Thumbnail
這本書是唐鳳口述,楊倩蓉採訪撰文,感覺像是一本訪問集。唐鳳有提到她小時候被霸凌,到後來自學,接觸網路等的過程。她因為被霸凌跟體制教育格格不入,她後來自學,去旁聽大學的課程,接觸哲學,所以她的思考變得更多元。
Thumbnail
這本書是唐鳳口述,楊倩蓉採訪撰文,感覺像是一本訪問集。唐鳳有提到她小時候被霸凌,到後來自學,接觸網路等的過程。她因為被霸凌跟體制教育格格不入,她後來自學,去旁聽大學的課程,接觸哲學,所以她的思考變得更多元。
Thumbnail
說到唐鳳,大家應該不陌生。現任數位發展部部長的她,是一位科技奇才,也是首位跨性別行政院政務委員,更是思考敏捷、談吐幽默的領導者。 被譽為自學天才的唐鳳,兒時經歷了什麼樣的教育歷程,讓她用更廣闊的世界觀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是如何建構自身的知識系統,面對複雜多端的未來?她怎麼理解時間管理與團隊工作,好讓
Thumbnail
說到唐鳳,大家應該不陌生。現任數位發展部部長的她,是一位科技奇才,也是首位跨性別行政院政務委員,更是思考敏捷、談吐幽默的領導者。 被譽為自學天才的唐鳳,兒時經歷了什麼樣的教育歷程,讓她用更廣闊的世界觀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是如何建構自身的知識系統,面對複雜多端的未來?她怎麼理解時間管理與團隊工作,好讓
Thumbnail
#藏在內心中的競爭不會讓你好過 競爭心來自第三脈輪 對於各種能力的比拼、各種能力認同的渴望 在小時候 常常要比拼的是跟同年齡的親戚孩子們 若自己沒有被稱讚、沒有被看見,內心總是會哀怨、感到好像聚光燈永遠不在自己身上,是個透明人 在就學期間 若正好自己的能力是符合現在主流的 那就可以很快樂的在主
Thumbnail
#藏在內心中的競爭不會讓你好過 競爭心來自第三脈輪 對於各種能力的比拼、各種能力認同的渴望 在小時候 常常要比拼的是跟同年齡的親戚孩子們 若自己沒有被稱讚、沒有被看見,內心總是會哀怨、感到好像聚光燈永遠不在自己身上,是個透明人 在就學期間 若正好自己的能力是符合現在主流的 那就可以很快樂的在主
Thumbnail
每次積欠正經事,就會更想看點閒書來紓壓。耗費的是時間,但賺得的是那種偷閒的愉悅。這本書在公共圖書館有電子書可借,中午現在避疫外帶,正好偷得一些零碎時間,可以把書看完。 原先出版的是日文版,再翻回臺灣的繁中版,褒揚的部分確實可以快速略過,畢竟歌功頌德本來就不是現在的主旋律,再說也不夠好看。扁平化的社會
Thumbnail
每次積欠正經事,就會更想看點閒書來紓壓。耗費的是時間,但賺得的是那種偷閒的愉悅。這本書在公共圖書館有電子書可借,中午現在避疫外帶,正好偷得一些零碎時間,可以把書看完。 原先出版的是日文版,再翻回臺灣的繁中版,褒揚的部分確實可以快速略過,畢竟歌功頌德本來就不是現在的主旋律,再說也不夠好看。扁平化的社會
Thumbnail
曾經以為,也許再過五年十年,自己會更有智慧去面對身邊的這些人、那些事,但是五年十年過去了,徒增了年紀,智慧卻仍未有太大長進。
Thumbnail
曾經以為,也許再過五年十年,自己會更有智慧去面對身邊的這些人、那些事,但是五年十年過去了,徒增了年紀,智慧卻仍未有太大長進。
Thumbnail
當一名天才是否真的想像中的有利? 當一名天才的父母,是否就可以在教養上比較輕鬆? 唐鳳,或許可以說是現今政壇吉祥物的代表。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我很難找出一個出場永遠是和平化身的象徵物來形容她帶給我的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干擾她。 作為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我對於各位政治人
Thumbnail
當一名天才是否真的想像中的有利? 當一名天才的父母,是否就可以在教養上比較輕鬆? 唐鳳,或許可以說是現今政壇吉祥物的代表。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我很難找出一個出場永遠是和平化身的象徵物來形容她帶給我的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干擾她。 作為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我對於各位政治人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聽到唐鳳著個名字是在太陽花的時候,那時對她的印象,就只停留在跨性別的高IQ天才。再次看到這兩個字出現在眼前,便是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了。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聽到唐鳳著個名字是在太陽花的時候,那時對她的印象,就只停留在跨性別的高IQ天才。再次看到這兩個字出現在眼前,便是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了。
Thumbnail
本來以為是一本傳記,卻被深深的打動。 本預設著是「他人(天才)」的故事與我無關, 看完卻萌生了對未來的希望跟改變的勇氣.. 本書推薦給對未來充滿絕望,對台灣教育總是失望的人看。 在她的眼中「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Thumbnail
本來以為是一本傳記,卻被深深的打動。 本預設著是「他人(天才)」的故事與我無關, 看完卻萌生了對未來的希望跟改變的勇氣.. 本書推薦給對未來充滿絕望,對台灣教育總是失望的人看。 在她的眼中「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Thumbnail
就這樣被妳增幅 ━━•────────────────3:13 ⇆  ◁  ▐▐  ▷  ↻ 一本溫暖又讓人感到希望的書 如果你覺得沒有容身之處 那就努力的自己做一個吧~ 想要的未來,就從改變現在開始
Thumbnail
就這樣被妳增幅 ━━•────────────────3:13 ⇆  ◁  ▐▐  ▷  ↻ 一本溫暖又讓人感到希望的書 如果你覺得沒有容身之處 那就努力的自己做一個吧~ 想要的未來,就從改變現在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