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沒有先知、沒有正解的地方—敲敲話工作者的一年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胡珈華 敲敲話工作者

回想起和活泉的緣份,被朋友慫恿參加研討會,意外聽到真的有一群人用開放式對話在和精障家庭工作,“實踐”這件事讓我感到熱血沸騰,用一個這麼新的方法,去碰撞這麼艱澀的主題,到底是怎麼辦到的?這股強烈的好奇領著我加入志工、再轉職成工作人員,如今也以工作人員的身份滿一年了。

會想從志工轉成工作人員,我有一個很大的初衷 ——我想浸泡在這裡。身為志工時,我隱隱約約知道,這是個有自己一套邏輯的社群,這套邏輯好像很有意思,但又覺得很陌生,以志工一週一到兩個晚上的參與時數,要讀懂這個氛圍太慢了,既然工作是成人生活中佔最多時數的事情,讓自己一天八小時去感受這個地方吧!

克服被貼標籤的恐懼?或是建造一個沒有標籤的地方

成為工作人員後,需要爬梳這個組織的緣起,從照顧者專線如何出現、敲敲話小組的起頭、成熟到獨立為一個部門,每一種開始,都是直視痛苦後的創作。關於直視痛苦後能做什麼,我可能以前只會做一件事,叫做接納,雖然書上會說昇華、說賦予意義,但我不確定那麼長什麼樣子,但現在變得很清晰 ——一起建造一座無需經驗痛苦的地方吧!

建造這件事很冒險,會失敗、會經驗現在想像不到的無力,但那讓所有人的痛苦都匯集在一起,如佛洛姆在《生命的展現》說的:「我們需要一個獻身的目標,以便把力量整合到一個方向,以便超越我們的孤獨生存狀態,超越此種狀態所造成的一切疑慮與不安全感」。

心理師在案家面前的眼淚

開放式對話的學習,讓工作者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個團隊,也讓工作者不只是助人者,在反思技術的設計下.團隊可以在案家面前「分享真實的心情」,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一個案家說起自己曾經是被呵護的小公主,但進入婚姻後被“應盡角色”綑綁,時隔多年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在受苦,我不知道她的後知後覺是被什麼給遮蓋了,但我想起那種離開受傷情境很久後,才意識到自己受傷的經驗。

在反思時,我說起自己在一次課堂上被授課老師問了赤裸的問題,我覺得很難堪,事後卻沒有找任何人說開,我一直說服自己那只是一堂課的學習,我揭露的東西都只是材料,不會有人放在心上。我不想承認自己受傷,因為那也要承認在課堂當下的我,笨到不知道自己受傷,我無能捍衛自己,我任由自己在眾人面前揭露自己的秘密,所以我說服自己沒有受傷。

我說著說著眼淚就落下了,我也有過拯救不了自己的故事,就算是一個心理師。反思結束後,重新轉向面對案家,我看見她也落淚了。

困難無解,但你們把我放在心上就夠了

敲敲話團隊的入家,帶給家庭和工作者新的可能與希望,但不是所有困境都會得到解答。

活泉的其中一位志工的家庭,曾經是敲敲話早期嘗試工作的家庭,但家中的當事人症狀至今仍沒有改善,入家的工作人員在離職餞別時提到這件事,遺憾地哭了。當時我坐在台下一陣茫然感襲來,我連怎麼好好用開放式對話工作都還不會,那些熟練的夥伴,搭配上努力的家屬,卻還是讓情況停滯,那我們到底在迄求什麼?

志工接過麥克風,她沒有對這個停滯不前表達什麼,而是回應:「知道你們把我、和我的家庭放在心上,就夠了」。

原來無助的最深處是長這樣,如此溫柔,我很震撼。

領頭羊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走

去年活泉在人事安排上有很大的變化,大家都在經歷著不確定,一次共同管理會議時,組長誠實地說:其實我也有很多不知道,但因為是帶領者,所以我需要看起來有方向。

工作第一年,每一個挑戰對我來說都很新,明年、後年和更久之後,我會不會因為經驗累積而更篤定一些,可能也不會,因為這就是一個不停在創作的地方。以前的我往未知裡去,想的是當我走過一遭,我所面對的未知就少一個;現在我往未知裡去,想著是其實大家在不同的位置上,都在面向未知,不管是工作者、還是那些與我們交會的的家庭,當知道這樣的經驗是共享時,就變得篤定了,不是對往後發生的事篤定,而是知道我有夥伴的篤定。

新年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回顧一年裡對彼此的看見,他說...「應該是因為這份工作吧,總覺得你變得有社會學的味道」,這樣聽起來我真的被活泉影響了呢,如同開放式對話中總提醒我們「允許自己被家人影響」;我很享受這份新的世界觀注入進我的生命,教會我更與人同在、感受同在的力量,未來也請繼續多多指教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112會員
205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2025/04/25
在上工1414天後,我從活泉敲敲話畢業了! 想到我還是志工那年,在參加完共識營後和工作人員在火車上的閒聊,我最有印象他說:我很喜歡這份工作。而走過快四個年頭,現在我也會說,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 這種喜歡不煽情、也不天真,反而會想起很多充滿壓力、難以呼吸的時刻…
Thumbnail
2025/04/25
在上工1414天後,我從活泉敲敲話畢業了! 想到我還是志工那年,在參加完共識營後和工作人員在火車上的閒聊,我最有印象他說:我很喜歡這份工作。而走過快四個年頭,現在我也會說,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 這種喜歡不煽情、也不天真,反而會想起很多充滿壓力、難以呼吸的時刻…
Thumbnail
2025/03/06
想著要寫到職一年的紀錄,總是很難下手。雖然之前的工作常與文字為伍,但進了專線後,卻日日感到自己的辭不達意。彷彿在這裡使用的這套語言是一種異鄉語,得從發音、語法開始重新學習,於是每天在大量使用文字與深感自己處理得不夠好的矛盾中度日,下班後則徹底喪失語言能力。
Thumbnail
2025/03/06
想著要寫到職一年的紀錄,總是很難下手。雖然之前的工作常與文字為伍,但進了專線後,卻日日感到自己的辭不達意。彷彿在這裡使用的這套語言是一種異鄉語,得從發音、語法開始重新學習,於是每天在大量使用文字與深感自己處理得不夠好的矛盾中度日,下班後則徹底喪失語言能力。
Thumbnail
2025/02/27
剛開始接線時,聽到來電者描述與生病家人的相處方式,我常忍不住在心裡想:「就是因為你沒好好聽對方說話啊!」於是,我試圖「教導」對方該怎麼做才對。但在聽者耳裡,這樣的話語卻成了指責:「你不夠好,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當努力被忽視甚至否定,當感受到對方並不站在自己這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Thumbnail
2025/02/27
剛開始接線時,聽到來電者描述與生病家人的相處方式,我常忍不住在心裡想:「就是因為你沒好好聽對方說話啊!」於是,我試圖「教導」對方該怎麼做才對。但在聽者耳裡,這樣的話語卻成了指責:「你不夠好,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當努力被忽視甚至否定,當感受到對方並不站在自己這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邀請下,伊甸活泉之家「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於2023年8月27日在台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舉辦【開放式對話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從淺談開放式對話的思維與哲學觀,緩步進入開放式對話的世界;藉分享「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多年與家庭對話的實務經驗,搭配實際對話模擬示範,以描繪出敲敲話如何在實
Thumbnail
在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邀請下,伊甸活泉之家「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於2023年8月27日在台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舉辦【開放式對話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從淺談開放式對話的思維與哲學觀,緩步進入開放式對話的世界;藉分享「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多年與家庭對話的實務經驗,搭配實際對話模擬示範,以描繪出敲敲話如何在實
Thumbnail
接到一個職涯諮詢,剛開始看簡歷時我很好奇,這個合作單位是聚焦在畢業後三年內學生,而這案主已41歲大學畢業許久為什麼會分配給我,還能通過協助專案我很疑惑,不過我本身就不是愛追根究底的人,到現在這個謎題還是沒解開。 有需要才會求助,能幫就幫是我當志工的宗旨 拿到資料後快速發信請對方加我LINE便於約電話
Thumbnail
接到一個職涯諮詢,剛開始看簡歷時我很好奇,這個合作單位是聚焦在畢業後三年內學生,而這案主已41歲大學畢業許久為什麼會分配給我,還能通過協助專案我很疑惑,不過我本身就不是愛追根究底的人,到現在這個謎題還是沒解開。 有需要才會求助,能幫就幫是我當志工的宗旨 拿到資料後快速發信請對方加我LINE便於約電話
Thumbnail
「我會不會說錯話?」 「如果我處理不來怎麼辦?」 進入治療室裡的大冒險!!
Thumbnail
「我會不會說錯話?」 「如果我處理不來怎麼辦?」 進入治療室裡的大冒險!!
Thumbnail
那些聲音是這麼的微小,但之於我,卻是如此的震耳欲聾。 這三天的研討會,我見證了這樣的困境被出土與現身。 當問題不再只是一個問題,他有了位置,他有了故事與脈絡,就不會被錯待,而是被尊重的好好安放與涵容。
Thumbnail
那些聲音是這麼的微小,但之於我,卻是如此的震耳欲聾。 這三天的研討會,我見證了這樣的困境被出土與現身。 當問題不再只是一個問題,他有了位置,他有了故事與脈絡,就不會被錯待,而是被尊重的好好安放與涵容。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以福利服務中心立案,是隱藏在萬芳社區的一個小小的日間型開放空間,我們基本業務是提供電話或現場的諮詢服務,也會辦理大家有興趣的專題講座及休閒活動,提供精障夥伴們人際互動交流的實踐場域。期待夥伴對於活泉的各項活動內容提出疑問也貢獻想法,分工協力來完成,鼓勵會員成立自主社團,讓會員有舞台發揮長才。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以福利服務中心立案,是隱藏在萬芳社區的一個小小的日間型開放空間,我們基本業務是提供電話或現場的諮詢服務,也會辦理大家有興趣的專題講座及休閒活動,提供精障夥伴們人際互動交流的實踐場域。期待夥伴對於活泉的各項活動內容提出疑問也貢獻想法,分工協力來完成,鼓勵會員成立自主社團,讓會員有舞台發揮長才。
Thumbnail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Thumbnail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Thumbnail
克服被貼標籤的恐懼?或是建造一個沒有標籤的地方 開放式對話的學習,讓工作者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個團隊,也讓工作者不只是助人者,在反思技術的設計下.團隊可以在案家面前「分享真實的心情」,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Thumbnail
克服被貼標籤的恐懼?或是建造一個沒有標籤的地方 開放式對話的學習,讓工作者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個團隊,也讓工作者不只是助人者,在反思技術的設計下.團隊可以在案家面前「分享真實的心情」,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Thumbnail
一直以來,不論是一般民眾,或者是專業工作者,總是對服務精障者的機構有些模糊, 像是活泉之家是福利服務中心,真福之家是精障會所,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因此,想讓大家更了解,小編打算做個小系列,邀請活泉之家以及真福之家的工作人員, 以增進大家對活泉與真福之家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藉由她的文字,多一些了解。
Thumbnail
一直以來,不論是一般民眾,或者是專業工作者,總是對服務精障者的機構有些模糊, 像是活泉之家是福利服務中心,真福之家是精障會所,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因此,想讓大家更了解,小編打算做個小系列,邀請活泉之家以及真福之家的工作人員, 以增進大家對活泉與真福之家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藉由她的文字,多一些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