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我的成功方程式(去制約之旅3Y)

#05我的成功方程式(去制約之旅3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FB回顧跳出2016年參加Google for Education L1課程的動態回顧,那天真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從不懂數位應用的麻瓜,變成Google App的重度愛好者,進一步自學通過Google數位行銷課程,整合過往教學、文書及行銷的專長,步入數位行銷的領域。

我的Google教育講師證書

我的Google教育講師證書

等待正確的邀請

回想起2016年底,我正面臨轉職期,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因緣際會參加了人類圖一階課程後,我開始練習「等待被邀請」,試著用不同的方式生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等著等著,某一天,看到連育仁老師分享Google華人講師培訓中心跟資策會合辦的L1免費課程,直覺權威中心馬上有感,二話不說就報名了。

這堂課讓我有幸認識數位行動專家的王老師,他邀請我一同組成讀書會準備考試,我們各自找了朋友,成員包含心智圖講師、學校資管老師、企管顧問、華語老師、工程師等,一群10位夥伴共同備考。

說真的,Google for Education認證訓練講師的計畫,主要是設計給學校老師,不隸屬於正規學校的我,從華語老師的角度出發,擴大所學的範圍於數位行銷上 ,直到現在,經驗了公開授課及家教,除了教過新北、花蓮的學校老師怎麼備考,也教過新創公司老闆、瑜珈老師、咖啡店經營者及自由作者,職場上的教學內容,較常著重在集客(Form+Sheet)、怎麼分類整理文書資料(Drive)以及管理日常行程(Keep+Calendar)。

▍備考時學到的事

將近8個月的備考過程,讓我學到很多,期間不斷充實自己,我想分享其中3項能力,讓我過往沒學到的能力:

1.團隊合作力量大

人放對了位置就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考試期間,王老師負責發起找資源,我負責時程安排、溝通及整合,資管老師及工程師發揮其電腦長才,教我們數位操作技巧,當遇到盲點的時候,企管顧問就發揮清晰力,幫我們找到癥結點,每個人各司其職的付出時間及心力,擁有一致目標的我們,全員通過3階段的認證,投報率100%。

2.溝通零時差

由於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時間上很難湊在一起,再加上有位宏都拉斯的朋友,我們運用了Zoom軟體線上討論,打破地區的限制性,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來不及回家開電腦,就用手機邊走邊參加會議;Google app的核心就是協作,強大的資管老師開了組雲端硬碟,讓我們將筆記、開會文件跟資料集中管理,就算大家不能同時上線,也能隨時查看並留下想法,充分體驗到數位共工具的便利。

3.堅持到最後一刻

通過3階段考試之後,最後一步就是申請講師資格,首先要通過「GFE Trainer Skills Assessment」考試,並寫完教學計畫資料,再加上自我介紹的3分鐘影片,考試+教學計劃沒問題,難在自我介紹的影片,從沒拍過影片,我花了很多時間寫架構跟文案,重複拍攝不下50幾次,好不容易完成,卻在申請的最後一天,轉檔卻出了問題,檔案必須重作(崩潰),累到快沒力的我,本來想要放棄,還好有夥伴技術支援,讓我順利完成影片,拿到講師資格。

raw-image

▍我的成功方程式

這段備考的歷程是我成功經驗的範本,印證了「等待被邀請」的人生策略,對投射者而言的我有多麼重要,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順著流走的時候,宇宙會為你找到適當的助力。

人生中總有些重要的貴人,我很感謝以下3位的協助:

微亮計畫許恆愷:感謝他給予我的各項支持,L1考試時借我電腦,排解我壓力大的焦慮情緒,真不愧是厲害的CHPC高效能教練。

數位行動王承庠:感謝他看到並信任我的能力,找我籌組讀書會,大方地分享數位專業資源,沒有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心智圖法蔡興正:感謝他從開始到現在的陪伴,他所教授的年度計畫,年年穩住我心中的羅盤,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職場力。

未來的路越來越清晰,持續深耕數位行銷的能力,期待不斷成長的自己。

補充資料:

  1. Google for Education介紹影片
  2. 蔡興正老師年度計畫
  3. 許恆愷教練微亮計畫

祝福你,找到自己的成功方程式,下次見!💗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追蹤」或「贊助」,感謝您的肯定。

avatar-img
人類圖的哲學思考的沙龍
78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愛台東的稻米 ▍2018年倒數兩週,我在台東體驗遠距工作 事情是這樣的,2018年11月與朋友碰面,她說要去台東打工換宿兩週,當時,心理響起個聲音:「體驗遠距工作的機會來了!!!」。當時,我剛結束一份正職,手邊有兩份FB小編的案子,時間可、地點佳、情境符合設定,不去實在對不起自己,於是跟”慢慢來不
「朋友說興趣玩玩就好,做喜歡的事情真的能賺錢嗎?」 「家人說公務人員比較穩定,可是我考好久都沒考上,要繼續考嗎?」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好痛苦,又不知道該換什麼工作?」 曾經,我的心中也有上述的疑問,不如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是賺錢,把視野拉到更高的地方!
我在18年間試過20個工作,不穩定的工作狀態,讓我嚴重懷疑人生。直到認識了人類圖,了解「G中心空白」的我,換工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我忽略了內在的聲音,只是隨著他人的價值觀而選工作。2020年,對我來說是挑戰卻又豐收的一年,我的職場經歷跟坐雲霄飛車般一樣刺激!
你一定認識這樣的人,每天充滿動力的起床,工作之餘還能做喜歡的事,有活力得過每一天;相反的,有些人常唉聲嘆氣,過著怨天尤人,過著數饅頭的日子。 兩者間的差異,就是有沒有找到你的「為什麼」。
我愛台東的稻米 ▍2018年倒數兩週,我在台東體驗遠距工作 事情是這樣的,2018年11月與朋友碰面,她說要去台東打工換宿兩週,當時,心理響起個聲音:「體驗遠距工作的機會來了!!!」。當時,我剛結束一份正職,手邊有兩份FB小編的案子,時間可、地點佳、情境符合設定,不去實在對不起自己,於是跟”慢慢來不
「朋友說興趣玩玩就好,做喜歡的事情真的能賺錢嗎?」 「家人說公務人員比較穩定,可是我考好久都沒考上,要繼續考嗎?」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好痛苦,又不知道該換什麼工作?」 曾經,我的心中也有上述的疑問,不如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是賺錢,把視野拉到更高的地方!
我在18年間試過20個工作,不穩定的工作狀態,讓我嚴重懷疑人生。直到認識了人類圖,了解「G中心空白」的我,換工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我忽略了內在的聲音,只是隨著他人的價值觀而選工作。2020年,對我來說是挑戰卻又豐收的一年,我的職場經歷跟坐雲霄飛車般一樣刺激!
你一定認識這樣的人,每天充滿動力的起床,工作之餘還能做喜歡的事,有活力得過每一天;相反的,有些人常唉聲嘆氣,過著怨天尤人,過著數饅頭的日子。 兩者間的差異,就是有沒有找到你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