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的時代開啟了新的生活體驗,科技融入了我們的日常,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卻也動搖了每個人的心智,數以萬計的資訊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遊走,各種雜訊爭分奪秒地博取你的關注,分散你的注意力,保持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該如何平衡科技與生活?
《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是 喬瑟夫・麥柯馬克在2021年的著作,輕鬆簡潔的文字,從噪音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神開始提起,找出噪音的原因,並逐步找回專注的力量。
首先,我們需要先知道『噪音』是什麼?在作者的解釋裡,當訊息超載,就是「噪音」,那麼,訊息是怎麼超載的呢?
書中提到『難以留意的600字』來呈現大腦正在「超量處理」資訊的一種狀態,溝通專家莎朗.艾里斯 (Sharon Ellis )提出,他發現人類大腦每分鐘得處理約750字,然而一般人每分鐘只會說或讀150字左右,這段話的意思便是,當你在與某人對談的同時,大腦仍分心處理了約六百字的雜訊,也許是對於這段對話的各種想像、突如其來的靈感或念頭、又或是留意起了街口的廣播叫賣聲、手中咖啡的溫度,也可能是你肚子的飢餓感,因此我們變得難以專注在這段對話裡,一不留神就分了心。
作者用冰山上的企鵝來形容大腦運作,增加大腦要處理的資訊,就像讓更多企鵝站上冰山。當企鵝(資訊)越來越多,另一端的其他企鵝(資訊)就會被擠開,當我們喪失注意力,分心使大腦感到分裂,讓我們思緒變得一片渾沌。大腦會誤以為自己獲得有意義的資訊,但其實只得到毫無價值的訊息,進而變得越來越笨拙。
而無數的資訊不斷轟炸大腦,我們會開始習慣分心,同時也對分心上癮,在《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一書中,作者丹尼爾.列維廷所引述的研究指出,一心多用會造成多巴胺成癮的反饋迴路,反而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
社群媒體的普及,除了刺激與新鮮感容易使人沈迷,也會帶來焦慮恐慌,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就是因為害怕錯失而產生恐懼感。錯失最新的優惠、別人預期你應該立即回覆的工作訊息或是社群媒體的資訊流,我們都會承認這些行為對健康不好,而且還會影響效率和消耗精力,這不僅是浪費時間,還訓練我們的大腦要立即、不假思索地製造焦慮感,及意義不明的期待。
除了這幾點之外,造成分心的原因還有千百種,無所不在的資訊,就像關不掉的噪音,正在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使我們的注意力廣度不斷縮減。那些毫無意義的資訊塞爆了已經成癮的大腦。我們該如何降低噪音,並提升專注力呢?
安靜,是幫助對抗噪音的武器。
面對無止盡的噪音,我最喜歡書中提到的『安靜時刻』,利用淨空思緒的方式來找回活力,這不是要外向的人安靜,而是所有人能在安靜時刻休息、思考並恢復活力。如此一來,珍貴的專注力才能被用在真正重要之上。
如何獲得更多安靜時刻,以達到策略性孤獨,作者提供了以下幾個方法:
也許每個人認定的『安靜時刻』都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有人喜歡做料理、拼拼圖、畫畫、慢跑等等,能夠刻意並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意味著我們更投入在當下,努力創造更有意義的回憶,做事才會更有效率且更有影響力,人生也才更完整。
要是人們都不去注意生活中發生的事,那麼生活就會真的變成一場過眼雲煙。
看完這本書,除了許多發人省思的句子之外,我對這句話特別有記憶,現代人生活匆忙,最常有的感受就是每天被時間追著跑,我曾看著身邊的人花兩倍速追劇,過幾個月想問他劇集值得看嗎?他卻說了沒印象,對昨天吃過的飯沒記憶、對過往回憶模糊不清,這些人的日常,因為只肯付出淺薄的注意力,而無法留下深刻的記憶,生活還像是一場過眼雲煙,容易迷失在時間洪流裡,非常可惜。
希望每個迷惘的人,都能練習降低身邊的噪音、提升專注力,並在安靜時刻中探索自己的內心,找到前進的力量,你的人生,就是你所專注的一切的總和。
*以上文字部分節錄於整書籍內容,並結合個人心得,若喜歡書籍內容,請購買正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