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邏輯】零秒反應力:腦袋一片空白,也能迅速回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本書很符合我的需求,一直以來很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有專業的表現,成熟穩重的一面,而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這個人的形象。
筆者的文字風格像是一位領導者或老師的角色,以鼓勵的方式,讓讀者在閱讀時又能感受到親切感。

什麼人需要這本書?

⧭ 開會當下沒有任何想法,會後腦中有不錯的想法,但已錯失表現的機會
⧭ 工作中常常被說表達得不清楚,難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培養自己先有意見,才能有後續的發言

⧭ 看待事物多點「思考」,不停留在事物表象
培養這樣的習慣後,針對一件事情會以「多個角度」去延伸出源源不斷的問題或題材,不僅在工作中能觀察到他人沒有注意的部分,同時,在生活中也增加與人閒聊的話題。
⧭ 讓自己多點內涵,一有不懂馬上上網查
現在的網路很發達,看到了什麼新事物或腦中出現疑問的時候,可以馬上上網查,慢慢添增知識或常識,漸漸的能自然地分享越來越多的想法。

訓練 0 秒思考力

⧭ 一有想法立即寫在A4紙,一天約10個想法
標題底下再加上4 ~ 6個小標題,每個小標題約 20 ~ 30個字,限制自己在1分鐘內寫完,訓練自己能快速地思考。
另外,將這些A4紙收集起來,能發現自己在想法上的進步,或是在某件事的思考上是否有盲點。
⧭ 一有機會就開口說話,訓練反應能力
先有想法才能進行說話,而說話是一門學問,透過不斷的練習及修飾,運用合適的文字好好地表達到位。
工作中或生活中不論是問題討論或是一般閒聊都不要錯過,這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 不求說話邏輯清楚,但要穩穩地將話一字一字說完
多數人在被長官訓話「說話邏輯不清楚,害我都聽不懂」時,從此對表達充滿恐懼。
其實,表達時並不需要很講求邏輯,而是以平常說話的方式,有自信地將話以適當的速度說完整,便能清楚地傳遞給對方。
多「假設」,多思考未來事情進行時的方式

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之前沒遇過的問題,被要求在時間內處理完成,若平常有訓練自己對未知事物的發展多點思考時,這時便能快速地想出第一步應該如何去嘗試。

⧭ 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書中不錯的觀念分享

⧭ 說話先說「結果」,避免讓人抓不到重點或沒有耐性聽完
⧭ 耐心的聽完對方的話,無法理解時馬上提出,了解後馬上回答
⧭ 養成聽到問題「主動回答」的習慣
作者有提到,很多人在幾個月實驗以上的方式後,思考及說話的能力大大提升。
近幾個月的目標,先訓練自己說話的速度及音量,看著對方的眼睛,慢慢地將話表達完整,我想,這就是很大的進步了。
「零秒反應力」連結:博客來 金石堂 MOMO購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唯有當我們意識到反覆出現的情緒,療癒才會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細節可以找出句子的重點內容,重要內容會反覆以類似措辭出現,刪去多餘的部分,簡化句子後就能理解
有些賣家在廣告上花了不少成本,而名單搜集頁除了搜集買家名單,也會收集潛在客戶名單,「潛在客戶名單」是個關鍵,抵銷了部分廣告成本。
專注產生內在察覺力,當我們頻繁地出現某些情緒或行為時,就是「挖掘課題」的最佳時機
想做再做就好,如果覺得不得不做,那就不要做了
「 我只是討厭妹妹面前的自己 」,道出了在妹妹面前的那個他不是自己真實或喜歡的樣貌,或許是被妹妹的出現給侷限住了。
兩人看似差不多的經歷,卻走向不同的結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互相交互作用的,帶著愛的孩子成長道路終會平順,如果多點「愛與關心」,人生或許會是不一樣的結局?
小細節可以找出句子的重點內容,重要內容會反覆以類似措辭出現,刪去多餘的部分,簡化句子後就能理解
有些賣家在廣告上花了不少成本,而名單搜集頁除了搜集買家名單,也會收集潛在客戶名單,「潛在客戶名單」是個關鍵,抵銷了部分廣告成本。
專注產生內在察覺力,當我們頻繁地出現某些情緒或行為時,就是「挖掘課題」的最佳時機
想做再做就好,如果覺得不得不做,那就不要做了
「 我只是討厭妹妹面前的自己 」,道出了在妹妹面前的那個他不是自己真實或喜歡的樣貌,或許是被妹妹的出現給侷限住了。
兩人看似差不多的經歷,卻走向不同的結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互相交互作用的,帶著愛的孩子成長道路終會平順,如果多點「愛與關心」,人生或許會是不一樣的結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不在於思考的量,而在於思考的「質」!
Thumbnail
即興溝通對不少人而言,似乎都是顆燙手山芋。《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這本書提供了六個步驟,分別為冷靜、解放、翻轉、傾聽、架構與關注,讓你上手流暢應答,在任何場合都能應對自如。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Thumbnail
為何要練習寫零秒思考筆記? 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化為文字 將大腦的思考中轉為文字外部化,便可以注意到以前思考不夠深入的部分 以自在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為目標 事情之所以會惡化,都是因為過度顧忌或者猶豫而拖延的了時機而忽視了早期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及錯誤 將上述問題能以自在的以語言以及文字
腦中明明有許多想法,但臨時被點名發言時,卻說得零零落落的。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是因為,在說話之前,缺乏將想法化為語言的訓練!這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秒回表達力》中提出的言詞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書寫對於表達能力的幫助。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發現裡面的練習與我在顧問公司時的訓練相同,要說這是一本教學手冊也不為過。當年的我得自己摸索,經歷好多次錯誤才得到寶貴的經驗,現在有這麼一本書,只要依照書中的方式練習,就能提升表達力,讓自己的回答具體且言之有物,不再腦袋空白的說:「呃,不知道耶。」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不在於思考的量,而在於思考的「質」!
Thumbnail
即興溝通對不少人而言,似乎都是顆燙手山芋。《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這本書提供了六個步驟,分別為冷靜、解放、翻轉、傾聽、架構與關注,讓你上手流暢應答,在任何場合都能應對自如。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Thumbnail
為何要練習寫零秒思考筆記? 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化為文字 將大腦的思考中轉為文字外部化,便可以注意到以前思考不夠深入的部分 以自在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為目標 事情之所以會惡化,都是因為過度顧忌或者猶豫而拖延的了時機而忽視了早期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及錯誤 將上述問題能以自在的以語言以及文字
腦中明明有許多想法,但臨時被點名發言時,卻說得零零落落的。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是因為,在說話之前,缺乏將想法化為語言的訓練!這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秒回表達力》中提出的言詞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書寫對於表達能力的幫助。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發現裡面的練習與我在顧問公司時的訓練相同,要說這是一本教學手冊也不為過。當年的我得自己摸索,經歷好多次錯誤才得到寶貴的經驗,現在有這麼一本書,只要依照書中的方式練習,就能提升表達力,讓自己的回答具體且言之有物,不再腦袋空白的說:「呃,不知道耶。」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