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傾聽≠遺棄」,那我們就對彼此的愛有更多信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沒有聽,不代表我遺棄了她;而大女兒現在也需要練習『透過和自己對話,成為理解自己的人』啊!」我因為找到完美整合「感受和行動」的詮釋而感到安在。
當「不傾聽≠遺棄」,那我們就對彼此的愛有更多信任
上週五晚上,我們一家四口一如往常地在準備直播。
當天節目是【#療癒師的癒夫術】,所以畫面裡會是太座和我,而大女兒因為負責收音和攝影的工作,正在架設手機、調整角度。
「妳覺得這樣會不會比較好看?」我拿了兩年前的直播畫面給負責畫面的大女兒看。
「這是高角度的耶⋯⋯」大女兒看了一眼後,用非語言訊息表達了她對「這種角度」沒有很喜歡的偏好。
「但我覺得現在的角度太平了⋯⋯有的時候,甚至有點像是由下往上拍。」我稍微多說一點自己的觀感,也期待大女兒能在約略瞭解後,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和我討論「視角」。
「我就是覺得那樣不好看,所以現在才會都是用這樣的角度啊⋯⋯」大女兒明快地否決了我的提議,只是語氣裡有著高濃度的不開心。
「⋯⋯ ⋯⋯」我因為大女兒突如其來的情緒而不知該說什麼。
「⋯⋯ ⋯⋯」大女兒也跟著不說話。
在短暫的沈默後,太座試著居中協調。
「琦琦沒有一定要用哪一種角度的意思,妳也可以說妳想要用這種角度的原因啊⋯⋯就只是討論嘛!對吧?」太座先是向大女兒說,然後再邀請我進入對話。
「一直都是討論啊!」我覆議。
「我覺得『由上往下』的角度,很像自拍,那會把頭皮切掉,或是頭會頂在畫面的上緣,而且人的臉和身體的比例會跑掉⋯⋯所以,我後來都是用這種『平視』的角度。」大女兒給出更詳細的解釋,但還是有濃濃的不悅。
「⋯⋯ ⋯⋯」當討論浸泡在高濃度的情緒之中時,我覺得很難歸結出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共識。
然後,又是一陣沈默,而時鐘無情地大步邁向直播開始的時間
「寶貝,妳現在有什麼感覺?」太座再次溫柔地開口問大女兒。
「我現在有一種『你們根本不需要我』的感覺。」大女兒眼睛死死地瞪著電腦,而嘴裡冒出來的話,卻像是一個緊握許久的拳頭。
「那還是妳要進房間?今天,我和媽媽自己直播就好?」我努力壓住逐漸升起的不耐,提議。
「⋯⋯ ⋯⋯」大女兒沒有起身。
「妳帶著『我們根本不需要妳』的想法坐在這裡,我要怎麼直播?東西收一收,我們自己直播就好⋯⋯」直播的時間已經超過許久,而現況似乎沒有要往收尾的方向走去,我因為不想再繼續耗下去,而不耐煩了!

在女兒們都回房間後,我和太座把情緒調整好、完成直播。
「你願意再聊聊嗎?」太座邀請我繼續和大女兒對話。
「可以啊!」我坐在客廳裡、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來。
只是,進去大女兒房間的太座,遲遲沒有出來;而半掩的大女兒的房門,流瀉出來的是一片漆黑,並且傳來一陣又一陣混雜著憤怒的言語和哭泣的聲音。
而我等了許久,實在好累⋯⋯就先回房休息了。

隔天,大女兒和太座繼續針對昨晚的事情進行〔療癒〕,而我戴上耳機、做自己的事
「我不想管啦!」雖然戴著耳機,但我的注意力仍然被她們拉扯著,於是心裡升起另一股力道,希望能夠與之抗衡。
於是,我把自己丟到最近在看的《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裡面,而書竟然就在這個情境裡和我說起話來。
「人會用發怒和哭泣來釋放恐懼。」— 書裡面這樣寫道。
「所以,意思是:大女兒現在這樣,是很正常的釋放過程?」我開始對於自己現在的抵抗狀態,有所覺察。
「所以⋯⋯?」書竟然用疑問句在勸我。
「我現在就是不想!」我在心裡面吶喊。
👆 步驟❶當前事件與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被觸動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
在那股強烈的「NO!」消停了點之後,我開始療癒自己。
「為什麽會這樣?之前,我都可以好好地跟大女兒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後有足夠的心裡餘裕,無論是她的意見與我相左,或是她因為被碰心裡的傷口而有反射性情緒⋯⋯我都會接受。但現在卻不行?」我問自己。

「我到底是對「什麼」有反應呢?」我對自己拋出一個提問。

「最好是那樣生氣和哭完之後,就會好啦!」突然,我的大腦裡冒出這句超極不以為然的評論。
這句話,就像是「騎著摩托車的小屁孩,在從我身旁經過時」丟出來的髒話⋯⋯而我立即會意過來,這個小屁孩就是我的內在小孩,於是我馬上跟了上去。
跟著尾燈,我回到記憶的殿堂⋯⋯而那些「母親怨懟父親」的畫面,亮了起來。
畫面裡重複出現「哭訴父親都沒有拿錢回家,她只能扛起全家人的生計」、「埋怨父親不僅不整理家裡,還把家裡搞得像垃圾場」和「抱怨父親因為看政論節目,而在家裡大呼小叫/父親和她同住一個屋簷下,卻不再對話」。

而我也在那個畫面裡,聽著母親的抱怨。

因著那些畫面充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大腦便將「混雜著憤怒和委屈的抱怨」和「毫無用處的負面性談話」串連在了一起,即使我的內心深處認為:這應該要和「解決問題」串連。

於是,現在的我對「抱怨」非常反感。

甚至是反感到無法有清晰的辨識:會將大女兒的「用健康的憤怒劃出界線,用健康的自我憐憫疼惜自己」,等同於母親的「抒發情緒,只是要身邊的重要他人認同自己,而非擁有力量來解決現狀的前奏」。
「我不想聽!」我奮力地發出拒絕,就像在地震過後的礫石堆裡發出的幽微但堅定的呼救;而這不是針對大女兒或母親,只是為了我自己。

「你可以不聽。」我允許了自己。

「我真的可以嗎?畢竟,不去傾聽就像心理層面的 #遺棄,母親遺棄我的經驗,讓我覺得恐怖;如果我也這樣對別人,我不就變成一樣殘酷的人了嗎?」我試圖離開原本的狀態,但這樣的嘗試,卻讓我更多地感受到從礫石而來的壓制。
「如果她們是健康地釋放情緒,無論有沒有你的傾聽,她們都會進到釋放情緒後的下一步:找到解決方案,對嗎?」我的左腦很會說服人,哈。
「嗯⋯⋯」我還在遲疑。
「這樣說吧⋯⋯如果她們只是在抱怨、要求別人和自己站在一起,那你會想去聽嗎?」左腦使出殺手鐧。
「喔!當然不!」我嚴詞拒絕的同時,發現自己比剛才更有力氣。
於是,我在肯定自己的求生意志後,用「乖乖地待在礫石堆底下,等待救援」的姿態,更深地進入那封藏的情緒、更完整地接住自己。

我哀悼了自己的傾聽!

過去,我付出給母親的傾聽,被誤認、誤用為贊同她的觀點,甚至因此被分配在「父親很糟糕」的陣營裡,進而成為撕裂家庭、破壞父母間親密關係的幫凶。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就在我梳理自己的時候,大女兒和太座剛好聊到一個段落;大女兒緩緩地走到客廳,向我闡述「週五晚上的情緒反應」和「舊有經驗」之間的關聯。
聽完之後,我理解了她的狀態,便繼續戴起耳機、埋首書中。
過了一段時間,她又自顧自地說起話來,但因為似乎是在跟我講話,於是我拿下耳機詢問,並且迅速地表明「自己現在沒有想聽」的狀態。
「我可以不聽嗎?」我問自己,而這是我第一次有意識地不去傾聽。
而這跳脫了之前「因為『不傾聽=遺棄』而一定會傾聽」的慣性,於是心裡面還是升起了些許焦慮,擔憂大女兒是否會因此而更不開心。
「可以的!即使沒有你的傾聽,大女兒還是會為自己負責任、會繼續梳理自己的情緒的,不用擔心!」我就像被抬出礫石堆、準備上救護車的人,要練習先專注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再次埋首書中。
只是這次,拉扯專注力的力道變得越來越小,而我也真正地、身心整合地埋首書中。
「是啊!我沒有聽,不代表我遺棄了她;而大女兒現在也需要練習『透過和自己對話,成為理解自己的人』。這對我和她來說都是好事,不是會破壞關係的壞事。」我找到了一個能完整整合「感受和行動」的詮釋,我感到安在。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到了晚餐時間,因為太座還在與學員進行一對一的〔療癒〕,以及女兒們還在顧〔多元教育博覽會〕的線上攤位,所以我就先行大快朵頤了起來。
在女兒們的顧攤時間結束、加入用餐行列後,我因為大女兒很喜歡看脫口秀裡微妙的非語言訊息笑點,邀請女兒們一起看我最近在看的《宅男行不行》⋯⋯而我們也被劇情給逗得哈哈大笑。
。過程中,雖然沒有很多對話,但互動是融洽。
晚餐後,大女兒獨自一人在廚房洗碗;洗完後,她又咚咚咚地跑到我和太座身邊。
「我剛剛在洗碗的時候,想到⋯⋯」大女兒主動向我們闡述自己梳理情緒的過程。
但是,我卻中途離席了!
因為,在大女兒洗碗的時候,太座發現洗衣機的蓋子沒有掀開,而那代表「有人洗了衣服,但沒有晾曬」,於是我們又再洗了一次⋯⋯就在她說話的時候,洗好了!
我沒有給出任何交代地走去後陽台晾衣服。
而這次,不僅是大女兒沒有我之前擔憂會有的不舒服,就連太座也沒有「因為我突如其來的離席」而有情緒,甚至很感謝我先去晾衣服。
「妳變了!」我對太座說。
我的同在,以及我給出的愛,不再僵固地、只能以實質的傾聽來呈現,而是可以有彈性地、多元地展現,即便是不傾聽,也是支持性地讓對方發展出理解自己的力量。
「你也變了!」太座在對我說的同時,笑著摸了摸我的臉頰。
「我們更信任彼此的愛了!對吧?」我和太座相視而笑。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相似事件擁有新理解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婆,妳很美!妳知道嗎?每次陪妳去買衣服,我都覺得很幸福,因為妳不管穿什麼都好美⋯⋯」我正起身子,認真且堅定地說。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給出,不再在擅自拿取的狀態下,以親密為名卻實質地模糊了雙方的界線、破壞了彼此的關係;而是以尊重為前提,讓兩個人在擁有健康界線的狀態下,進行流動、建立連結。
「我都不曉得⋯⋯要不是妳今天這樣跟我說,我都沒有發現自己是如此習慣於『不被在乎』。」坐在床沿的我,緩緩地抬起頭,以及被淚水浸潤的雙眼。
「為什麼我一定要滿足她的需求?」這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說,但眼裡卻又佈滿了淚水。 那天,有位懷著二胎的媽媽就私訊預約〔療癒〕,因為她明明很想當個「好媽媽」,但卻被女兒搞得筋疲力竭而暴走。
「老婆,妳很美!妳知道嗎?每次陪妳去買衣服,我都覺得很幸福,因為妳不管穿什麼都好美⋯⋯」我正起身子,認真且堅定地說。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給出,不再在擅自拿取的狀態下,以親密為名卻實質地模糊了雙方的界線、破壞了彼此的關係;而是以尊重為前提,讓兩個人在擁有健康界線的狀態下,進行流動、建立連結。
「我都不曉得⋯⋯要不是妳今天這樣跟我說,我都沒有發現自己是如此習慣於『不被在乎』。」坐在床沿的我,緩緩地抬起頭,以及被淚水浸潤的雙眼。
「為什麼我一定要滿足她的需求?」這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說,但眼裡卻又佈滿了淚水。 那天,有位懷著二胎的媽媽就私訊預約〔療癒〕,因為她明明很想當個「好媽媽」,但卻被女兒搞得筋疲力竭而暴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幼兒園大班的女兒,我請她拿故事書一起來親子共讀,她回我『聽不到』, 我的怒火正在點燃......
Thumbnail
總是聽他人說要與內在小孩對話,在一次冥想中無意與小我對話了,才突然驚覺為何我們不與小我對話?
當我好朋友當媽媽後 在我們面前都用自己的感受表達 比如說: 我們另一個朋友跟爸媽吵架 我那位好朋友都會鼓勵我們 去跟爸媽溝通 爸媽都是很愛孩子的 而我們其他人 就只能是靜默⋯⋯ 無奈的是~她現在是媽媽身份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來自於自己生活」 ——這是主觀
空氣正在凝結,對質正在持續  「你為什麼這樣對她說話」沒有激昂的情緒,口中的不滿已達到高峰   「有什麼不好嗎?」我的詢問在他眼裡是挑釁   「你明明知道她有憂鬱症,你還對她說『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幫你自己』」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說出這樣的話   「事實而已,所以她對你說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與兩個女兒的互動中,一位父親體認到溝通中聆聽的重要性。透過聆聽,他重新建立了與女兒的關係,讓溝通變得更加豐富。本文分享了他如何透過停止說話,而開始聆聽,並最終實現了真正的溝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幼兒園大班的女兒,我請她拿故事書一起來親子共讀,她回我『聽不到』, 我的怒火正在點燃......
Thumbnail
總是聽他人說要與內在小孩對話,在一次冥想中無意與小我對話了,才突然驚覺為何我們不與小我對話?
當我好朋友當媽媽後 在我們面前都用自己的感受表達 比如說: 我們另一個朋友跟爸媽吵架 我那位好朋友都會鼓勵我們 去跟爸媽溝通 爸媽都是很愛孩子的 而我們其他人 就只能是靜默⋯⋯ 無奈的是~她現在是媽媽身份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來自於自己生活」 ——這是主觀
空氣正在凝結,對質正在持續  「你為什麼這樣對她說話」沒有激昂的情緒,口中的不滿已達到高峰   「有什麼不好嗎?」我的詢問在他眼裡是挑釁   「你明明知道她有憂鬱症,你還對她說『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幫你自己』」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說出這樣的話   「事實而已,所以她對你說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與兩個女兒的互動中,一位父親體認到溝通中聆聽的重要性。透過聆聽,他重新建立了與女兒的關係,讓溝通變得更加豐富。本文分享了他如何透過停止說話,而開始聆聽,並最終實現了真正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