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們有多害怕被討厭,就有多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幾年前開始,《被討厭的勇氣》一直是暢銷書排行榜的不退燒書籍,這是作者岸見一郎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做為基礎,和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出來的一本生命哲學探討書籍,著重在現代人的困擾~人際關係的煩惱,其中一大困擾就是「被討厭」和「為了獲得被接受而產生討好行為」,久而久之迷失自己,對於成為完整的個體就更顯困難。

《被討厭的勇氣》可說是從日本受到熱烈迴響,來到台灣更是興起熱烈的閱讀潮。

任何的暢銷書籍,成為暢銷,除了作者們的創作力和獨到見解之外,每一本暢銷書籍都隱含著「社會脈動」和「大眾需求」。如果我們從這兩個觀點來思考《被討厭的勇氣》主題隱含的亞洲人際關係現象和文化,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亞洲的社會人際互動,許多人都困擾於不知道如何能被接受,也深怕被討厭的感覺,很希望能找到解脫。而若能從學習《被討厭的勇氣》開始,或許對我們來說,獲得內心渴望已久的自由自在,會是一件可能實現的事。

這是一種屬於個體和群體之間相依相斥的矛盾。個體需要群體,沒有群體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及運行?但當個體非常需要,甚至依賴群體時,就會感受到被群體左右、擺佈、支配,甚或產生一種束縛和被剝奪個體自主的感覺。

人一出生,哪能不需要依賴別人呢?生命的孕育過程,養育孩子、保護孩子都是一種自然,正因為有下一代的出生,人類的生命才能延續、傳承,再創造新世代。

但是,當日子困難,伴侶關係基礎薄弱,或是個體本身還未準備好承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養育的資源不足…等等因素,都可能使孩子一誕生就被迫離開雙親,由另外的親人或照顧者代撫養。就算失去了父母親親自撫育,孩子還是需要其他照顧者的出現,這是必須的,孩子是無法靠自己撫育自己、餵養自己。

正因為是這麼自然也很正常的成長需求,對一些個體來說,這麼基本的生存需求,卻成了自己生命存在最大的自尊傷口,那種必須依賴別人才得以存活,成為自己生命最深的卑微,感受生命不得不經驗的脆弱和無助狀態。

只要環境中的照顧者時常露出嫌惡的表情、嫌棄的口氣,並且在撫育的過程中,夾帶許多煩躁、憤怒和厭惡情緒,還有大量的否定和拒絕口氣反應,孩子便會因為經歷這些對他的羞辱,而自動化地形成「我不好」、「我不被愛」、「我不應該存在」的感受知覺,而錯以為自己必須要不停的討好照顧者、不斷的向照顧者示好,甚至卑微的乞討著生活資源和基本照顧,自己才能被允許活在那個環境。

當孩子經驗到存在是一種羞恥,那將成為自尊難以痊癒的傷口

當孩子經驗到存在是一種羞恥,那將成為自尊難以痊癒的傷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828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啞巴和尚-avatar-img
2021/08/27
老師的文章總是客觀的引導讀者看見自己的心,很舒服也很療癒,您的文章指引陪伴我自我修復之路,謝謝
蘇絢慧-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8/28
謝謝您們願意扶持及療癒自己。謝謝🙏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16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5/01/23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負責,但往往是「為別人負責」,而不是好好為自己負責。 好好為自己負責,是包括能妥善運用自己的身體資本、時間、能量,管理自己的資源,發展好自己的能力。這當中包括需要用幼年到成年期的成長時間,為自己學習如何在生存與生活中獲取平衡。 不僅是自己的體能、身心健康⋯⋯
Thumbnail
2025/01/23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負責,但往往是「為別人負責」,而不是好好為自己負責。 好好為自己負責,是包括能妥善運用自己的身體資本、時間、能量,管理自己的資源,發展好自己的能力。這當中包括需要用幼年到成年期的成長時間,為自己學習如何在生存與生活中獲取平衡。 不僅是自己的體能、身心健康⋯⋯
Thumbnail
2024/08/31
愛自己,是一切的基礎,特別是我們與外界他人的關係。不愛自己的人,或懷疑自己值得被愛的人,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即是容易陷入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尤其是被操縱和被羞辱的情感關係裡。不愛自己的人,基本內在核心設定是:「我不值得被愛」、「我是差的」、「我有很多不足和問題」
Thumbnail
2024/08/31
愛自己,是一切的基礎,特別是我們與外界他人的關係。不愛自己的人,或懷疑自己值得被愛的人,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即是容易陷入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尤其是被操縱和被羞辱的情感關係裡。不愛自己的人,基本內在核心設定是:「我不值得被愛」、「我是差的」、「我有很多不足和問題」
Thumbnail
2024/07/22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2024/07/22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多年前在書局裡看到書名與副標後,回家在TAZZE上面看到有人在販售二手書,立馬下單的一本書。記得那時候的我對自己相當沒有自信,應該可以說是自卑吧!心裡總有許多負面的思考,看待人事物也總會以悲觀的角度去解讀,常常會覺得無論我怎麼做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開始培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多年前在書局裡看到書名與副標後,回家在TAZZE上面看到有人在販售二手書,立馬下單的一本書。記得那時候的我對自己相當沒有自信,應該可以說是自卑吧!心裡總有許多負面的思考,看待人事物也總會以悲觀的角度去解讀,常常會覺得無論我怎麼做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開始培養
Thumbnail
書再怎麼暢銷,如果選擇不去關注和翻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它在說些什麼。 過去的我,一直埋首於工作中,只在意薪水有沒有到帳,撇除掉學生時期為了考試準備,進書店翻書從來都不是我生活中的選擇。 這是我首次分享閱讀心得,謝謝願意點進來看看的大家,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書再怎麼暢銷,如果選擇不去關注和翻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它在說些什麼。 過去的我,一直埋首於工作中,只在意薪水有沒有到帳,撇除掉學生時期為了考試準備,進書店翻書從來都不是我生活中的選擇。 這是我首次分享閱讀心得,謝謝願意點進來看看的大家,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引言人王浩一老師說,非常喜歡台中中央書局民眾的眼神,感到很舒服,浩一老師本身學數學,因此他將人生當作X軸,把別人當Y軸,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象限:很喜歡照顧別人 第三象限:把別人當作別人,類似禪宗 第四象限:把自己當作別人,無我狀態   很多人沒辦法饒過身邊的人,似乎因為
Thumbnail
  引言人王浩一老師說,非常喜歡台中中央書局民眾的眼神,感到很舒服,浩一老師本身學數學,因此他將人生當作X軸,把別人當Y軸,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象限:很喜歡照顧別人 第三象限:把別人當作別人,類似禪宗 第四象限:把自己當作別人,無我狀態   很多人沒辦法饒過身邊的人,似乎因為
Thumbnail
人總是不停在學習,包括:愛情、親密關係,難免有一些坑坑疤疤,有些人把創傷當成勳章,有些人傷得太深因此走不出來。我們並不是為了承受創傷來的,但有時難免也需要借助諮商師幫我們清創與釐清,這是現代很需要的學科與研究。王浩一分享,在他最近寫的一本書中,序文的標題是「每一朵玫瑰都有自己的荊棘」。換句話說,我們
Thumbnail
人總是不停在學習,包括:愛情、親密關係,難免有一些坑坑疤疤,有些人把創傷當成勳章,有些人傷得太深因此走不出來。我們並不是為了承受創傷來的,但有時難免也需要借助諮商師幫我們清創與釐清,這是現代很需要的學科與研究。王浩一分享,在他最近寫的一本書中,序文的標題是「每一朵玫瑰都有自己的荊棘」。換句話說,我們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