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空閒時間越多越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人抱怨生活忙碌,缺乏可以自由運用的空閒時間,因而感到生活壓力大、心情不愉快。離退休很遠的希望休一段長假,即將退休者則期盼好日子趕快到來,理由幾乎都是「有許多不受限制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究竟這樣的期待是否合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心理學研究怎麼說。
本研究9月初發表於《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是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發行的專業期刊,主要刊登與「人格心理學」(personality psychology)與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有關之研究。1965年創刊至今超過55年,不但歷史悠久,最新的Impact factor也高達7.673,長年在心理學類期刊中名列前茅。
過去的心理學研究已經確認,每日生活中的「自由運用時間太短」(dearth of discretionary hours),會造成壓力增加、幸福感降低(greater stress and lower subjective well-being)。
本研究先分析了過去兩個總計超過35000名美國人的大型研究,再進行兩個超過6000人的全新線上研究,結合四個研究之後,發現了極具啟發性與建設性的研究結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4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60會員
96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過去一年多全球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生活各層面都發生許多以前很難想像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不分世界各國,幾乎都發生過「囤積衛生紙」(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事件。
幾乎人手一台(甚至兩、三台)的手機,常常被現代人用來打發時間、消煩解悶。除了上網、看影片、使用社交軟體以外,數量驚人的免費手機遊戲(以下簡稱「手遊」),也是許多人的選擇。畢竟,既不用不用花錢、又能無止盡的嘗試各類型遊戲(每隔幾天就換玩一個也沒問題),吸引力當然十分驚人。
人的心情很難不受外在事件影響,這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常識。然而如果進一步分析:持續一段時間的某事件、或者某段人際關係,影響我們「目前」心情較大的,到底是「近期」的經驗?或者是「較久以前」的經驗?這就很有趣了。 6月底這篇論文發表於《eLife》,一本有關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的科學期刊。
持續一年多的疫情肆虐期間,許多人被迫在家隔離、居家上班,造成世界各地的分手、離婚率都不斷攀升。原因不難理解:互動時間增加,但「喊停」、「離開現場」等心理學常見(處理人際衝突)技巧無法執行,若沒有適時調整、增加不同以往的互動策略,當然很難「撐」下去。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出現「拒絕配合防疫政策」的民眾,包括不配合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違規聚會等。究竟這些人是醫學常識不足?單純不願意配合?或者有其他原因?6月中這篇研究嘗試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詮釋。
很少人沒有熬夜的經驗,不管原因是加班工作、臨考前抱佛腳、趕報告趕作業、熬夜打電動唱KTV、夜遊等。若是熬夜隔天無法補眠,喝咖啡來提神是很常見的處理方式。這麼做究竟有沒有效?看起來似乎是個沒什麼大不了的議題,卻持續有最新研究發表。
過去一年多全球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生活各層面都發生許多以前很難想像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不分世界各國,幾乎都發生過「囤積衛生紙」(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事件。
幾乎人手一台(甚至兩、三台)的手機,常常被現代人用來打發時間、消煩解悶。除了上網、看影片、使用社交軟體以外,數量驚人的免費手機遊戲(以下簡稱「手遊」),也是許多人的選擇。畢竟,既不用不用花錢、又能無止盡的嘗試各類型遊戲(每隔幾天就換玩一個也沒問題),吸引力當然十分驚人。
人的心情很難不受外在事件影響,這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常識。然而如果進一步分析:持續一段時間的某事件、或者某段人際關係,影響我們「目前」心情較大的,到底是「近期」的經驗?或者是「較久以前」的經驗?這就很有趣了。 6月底這篇論文發表於《eLife》,一本有關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的科學期刊。
持續一年多的疫情肆虐期間,許多人被迫在家隔離、居家上班,造成世界各地的分手、離婚率都不斷攀升。原因不難理解:互動時間增加,但「喊停」、「離開現場」等心理學常見(處理人際衝突)技巧無法執行,若沒有適時調整、增加不同以往的互動策略,當然很難「撐」下去。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出現「拒絕配合防疫政策」的民眾,包括不配合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違規聚會等。究竟這些人是醫學常識不足?單純不願意配合?或者有其他原因?6月中這篇研究嘗試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詮釋。
很少人沒有熬夜的經驗,不管原因是加班工作、臨考前抱佛腳、趕報告趕作業、熬夜打電動唱KTV、夜遊等。若是熬夜隔天無法補眠,喝咖啡來提神是很常見的處理方式。這麼做究竟有沒有效?看起來似乎是個沒什麼大不了的議題,卻持續有最新研究發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期待假期的到來,卻忘了自己可以主動創造屬於日常的小退休。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每日的時間安排中,融入自己喜歡的活動,讓生活不再被壓力主宰。透過覺察與自我掌控,我們可以重拾生活的平衡與快樂,甚至每天只需一小時,就能找到那份心靈的自由與真正的快樂。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工作時間減少,快樂程度與生活滿意度會增加,至少在歐洲國家的研究是這樣。 常看到中年臉友反應,現在有許多台灣年輕人找工作,工時太長、常需輪班加班的,不做。工作太勞累的,也不做。以「追求快樂」的角度來看,這些年輕人可能是理性選擇。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回過神來已經好久沒有享受「閒暇」的感覺。 與無聊不同,閒暇的時候我能夠充分享受什麼都不做的片刻並且在稍息之後感到心靈充足,而無聊卻只讓我感到焦躁不已。
Thumbnail
但當存款持續減少,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自由必須伴隨著責任。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尋找待業期間的生活規劃。那麼待業的儀式感是什麼,就讓我用我的安排方式來分享吧!
Thumbnail
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期待假期的到來,卻忘了自己可以主動創造屬於日常的小退休。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每日的時間安排中,融入自己喜歡的活動,讓生活不再被壓力主宰。透過覺察與自我掌控,我們可以重拾生活的平衡與快樂,甚至每天只需一小時,就能找到那份心靈的自由與真正的快樂。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工作時間減少,快樂程度與生活滿意度會增加,至少在歐洲國家的研究是這樣。 常看到中年臉友反應,現在有許多台灣年輕人找工作,工時太長、常需輪班加班的,不做。工作太勞累的,也不做。以「追求快樂」的角度來看,這些年輕人可能是理性選擇。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回過神來已經好久沒有享受「閒暇」的感覺。 與無聊不同,閒暇的時候我能夠充分享受什麼都不做的片刻並且在稍息之後感到心靈充足,而無聊卻只讓我感到焦躁不已。
Thumbnail
但當存款持續減少,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自由必須伴隨著責任。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尋找待業期間的生活規劃。那麼待業的儀式感是什麼,就讓我用我的安排方式來分享吧!
Thumbnail
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