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個案不配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許多夥伴分享在和個案互動的過程中,常覺得個案配合度不佳,而讓任務的推動有些吃力。比較常見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個人資訊的揭露」,常發生在初次訪談的時候,專業人員總是覺得個案不肯說清楚我們想要知道的資訊,例如家庭背景;第二種是「職業重建計劃的執行」,為了協助個案做好就業前的準備,我們常會幫他們安排如作息調整、好的習慣養成等計畫,但我們常有個案好像不重視、不在意這個計畫的感覺,因而覺得個案是不是沒有心在求職上面?
  • 關於個人資訊的揭露的不配合
幾乎所有的個案和我們在初次晤談之前都不認識,他肯告訴我們制式表格要求的內容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遑論更隱私的部分,因為他並不知道我們問這些要做甚麼,所以當然會有戒心,因此友善的先和個案建立信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假使個案願意表達,那專業人員到底能問到甚麼樣的程度呢,我的想法是:
詢問該資訊的目的一定要和確實和協助她求職有關係,並且適時地向個案說明我們的目的為何,才能提高他回覆的意願。假如這個問題明顯和服務沒有具體的關聯性,千萬不要只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好奇心而過問,例如:感情狀態、家庭狀況、薪資收入等。
  • 關於職重計畫執行的不配合
通常在和個案經過幾次的晤談後,我們會針對他的狀況和他一起規劃接下來的行動方案,也許是直接陪同找工作,但大多數的情況我們會先安排一個調整作息、養成良好習慣、甚至是學習交通能力等的計畫,讓他在有更充足的準備下才去求職。令人挫折的是,許多個案會在計畫執行的期間出現敷衍、逃避的狀況,而讓我們產生「他根本就沒有想找工作的動機」這樣的想法,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原因可能是:
規劃行動方案的時候,個案的參與度太低。常常是專業人員一頭熱的以自己的經驗判斷該加強哪些部分,拚命說明、說服個案接受這個計畫,幾乎沒留甚麼空間讓個案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真正的需求訪談應該要讓個案自己「多說一些」,最好是能讓他透過自己的口中說出自己想加強的部分,那才會是最有動機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當方案規劃出來的時候,還需要夠具體、明確、而且是有可能達成的目標,例如:我要增強體耐力的大目標下,每周一三五運動,每次三十分鐘,做個案喜歡的跑步運動,透過運動APP紀錄,才不會淪為空泛的口號。
  • 尊重、自主權
你猜到了嗎?說了這麼多,其實和個案的互動就如同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對待的方式那樣,只有當我們覺得受到尊重、而且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時,我們才會比較願意多說一些、為訂下來的計劃做出承諾、努力達成目標。
一線服務工作者都知道,尊重自主權有一定的難度,比較常發生的狀況是,個案可能就...沒有什麼想法了啊,要自己願意做出承諾、訂出目標還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引導個案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服務的價值所在了,共勉之。
<引導的過程真的是漫漫長,就如同白天到黃昏>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142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雯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有許多位我服務過的個案回頭找我討論「想要換工作」,想換工作的理由普遍是:覺得薪水太少、公司不好、工作太累等等,但面對這類的諮詢,我心裡面都會OS:哎呀!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也好不容易才上手,怎麼會想換工作、又要重新來過一次呢?因此第一個浮現的念頭都是「勸退」這個想法...
說來令人感到新奇,我也遇到許多求職者當初苦苦追求「穩定的工作」,然而卻因為現職真的太無聊、每天只能發呆就能領薪水的狀態而感到度日如年,於是再度來找我諮詢下一份「有趣又穩定的工作」...
剛好,有位聽眾來信分享一個跟我類似的狀況,他表示自己現在的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但每天的工作內容日復一日的讓他感到很無趣,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問我該不該換工作呢?
在這心力交瘁的情況下,剛好遇到好幾個在家待業很久,由家長帶出來「求職」的個案,偏偏許多這類型的個案要花很多時間跟家長就「服務內容」做觀念的澄清。再加上我最近的狀況不太好,感覺到在這幾次溝通的過程中,常常被對方的一些言論挑起我的情緒,以下就幾個我常聽到的句子做簡單討論
最近陸續接到很多已經很有工作經驗的個案「回頭」找我,不約而同都是因為「不適應職場」而想要換工作。因為同時間,有太多人因為相同的議題而困擾,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提出來聊一聊,不斷換工作,尋找最理想的工作?其實...工作能力很關鍵
曾有就服員要求我(職管),必須提供精障求職者的「醫療諮詢單」,他才願意相信求職者的精神狀況是穩定的。 這樣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呢?
最近有許多位我服務過的個案回頭找我討論「想要換工作」,想換工作的理由普遍是:覺得薪水太少、公司不好、工作太累等等,但面對這類的諮詢,我心裡面都會OS:哎呀!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也好不容易才上手,怎麼會想換工作、又要重新來過一次呢?因此第一個浮現的念頭都是「勸退」這個想法...
說來令人感到新奇,我也遇到許多求職者當初苦苦追求「穩定的工作」,然而卻因為現職真的太無聊、每天只能發呆就能領薪水的狀態而感到度日如年,於是再度來找我諮詢下一份「有趣又穩定的工作」...
剛好,有位聽眾來信分享一個跟我類似的狀況,他表示自己現在的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但每天的工作內容日復一日的讓他感到很無趣,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問我該不該換工作呢?
在這心力交瘁的情況下,剛好遇到好幾個在家待業很久,由家長帶出來「求職」的個案,偏偏許多這類型的個案要花很多時間跟家長就「服務內容」做觀念的澄清。再加上我最近的狀況不太好,感覺到在這幾次溝通的過程中,常常被對方的一些言論挑起我的情緒,以下就幾個我常聽到的句子做簡單討論
最近陸續接到很多已經很有工作經驗的個案「回頭」找我,不約而同都是因為「不適應職場」而想要換工作。因為同時間,有太多人因為相同的議題而困擾,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提出來聊一聊,不斷換工作,尋找最理想的工作?其實...工作能力很關鍵
曾有就服員要求我(職管),必須提供精障求職者的「醫療諮詢單」,他才願意相信求職者的精神狀況是穩定的。 這樣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其實這類問題,就是直接問你的心理師/中醫/營養師,直接拿出來討論,這是你付費後該有的權益 如果你已經努力配合,那麼身為專業的要給你一個解釋、一個安心,或重新設定
那麼就算你並不是「在」一個(對於他們而言的)正確的道路之中,但是因為你的在,看見他們在迷霧中,迷路中,迷惘中看見你這一棵樹,他們知道方向,他們知道他們要先回到哪裡,才繼續往他們的方向前進。你能提供的是一個坐標,一個能讓人在迷路中休息的中轉站,當他們有足夠的休息,足夠的依靠,那他們就會自行上路。
Thumbnail
這個問題必須從脈輪的特性談起,從譚崔的角度來看,人身上主要的脈輪共有七個,每個脈輪都同時擁有陰性能量和陽性能量,但每個脈輪的表現形式不同,單數脈輪(第一、第三、第五)展現的是陽性特質,偶數脈輪(第二、第四、第六)展現的是陰性特質,而頂輪則沒有這樣的二元性。
Thumbnail
為什麼要問事?到底怎麼問? 提供幾個大部分的人都會產生的疑問,做幾個大項來說明解釋清楚。 個體認同感 當個體接受一份描述自己個性的陳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這些描述非常貼切和適合自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描述是特別針對他們而設計的,而忽視了這些描述實際上是模糊且普遍化的。若神秘學相關的老師接受到客戶只
Thumbnail
我要準備開啟個案篇的內容,在開始著手寫個案篇的服務時,我覺得我應該站在個案的角度想想,為什麼我要做靈性的療癒服務?
Thumbnail
週記第二篇,紀錄了我在德國上德語融合課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觀察、和同學的互動、課堂上的討論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等等。
Thumbnail
「老師,你有問過作者本人是這麼想的嗎?」課堂檢討閱讀理解題目時,常遇到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或是大考公布國文考題後,就會看見新聞報導,連被選入考題的原著都寫不出答案!然而解析文學作品以作者意見為尊真的是大忌,這不只是因為「作者已死」的問題,而是有的時候你問了作者,甚至還會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答案....
Thumbnail
整合負債一直是金融市場中的熱門詞彙,整合負債是什麼?為何這麼重要?有什麼好處?如果遲遲不整合,最後可能發生什麼事?本文統整整合負債的好處和方法,遵循正確管道可有效降低負擔,讓你身邊留下更多錢。 整合負債是什麼? 名下銀行的貸款(車貸、信貸、房貸、信用卡貸款等等),每當需要繳款的時候卻發現快要繳不出
Thumbnail
沸沸揚揚的性騷擾案疑雲,雞排妹要的就是道歉,但是為什麼道歉這麼難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答案就在那明擺著,看的到、感受的到,卻總不願承認,總想從一些蛛絲馬跡,證明著自己想去相信的事,認為這才是事實真相...自行腦補著,描繪出期望中的故事樣貌,相信這是有意的,這是無意的,我是被在乎的,他是有其他原因的。Blablabla一大堆...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其實這類問題,就是直接問你的心理師/中醫/營養師,直接拿出來討論,這是你付費後該有的權益 如果你已經努力配合,那麼身為專業的要給你一個解釋、一個安心,或重新設定
那麼就算你並不是「在」一個(對於他們而言的)正確的道路之中,但是因為你的在,看見他們在迷霧中,迷路中,迷惘中看見你這一棵樹,他們知道方向,他們知道他們要先回到哪裡,才繼續往他們的方向前進。你能提供的是一個坐標,一個能讓人在迷路中休息的中轉站,當他們有足夠的休息,足夠的依靠,那他們就會自行上路。
Thumbnail
這個問題必須從脈輪的特性談起,從譚崔的角度來看,人身上主要的脈輪共有七個,每個脈輪都同時擁有陰性能量和陽性能量,但每個脈輪的表現形式不同,單數脈輪(第一、第三、第五)展現的是陽性特質,偶數脈輪(第二、第四、第六)展現的是陰性特質,而頂輪則沒有這樣的二元性。
Thumbnail
為什麼要問事?到底怎麼問? 提供幾個大部分的人都會產生的疑問,做幾個大項來說明解釋清楚。 個體認同感 當個體接受一份描述自己個性的陳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這些描述非常貼切和適合自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描述是特別針對他們而設計的,而忽視了這些描述實際上是模糊且普遍化的。若神秘學相關的老師接受到客戶只
Thumbnail
我要準備開啟個案篇的內容,在開始著手寫個案篇的服務時,我覺得我應該站在個案的角度想想,為什麼我要做靈性的療癒服務?
Thumbnail
週記第二篇,紀錄了我在德國上德語融合課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觀察、和同學的互動、課堂上的討論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等等。
Thumbnail
「老師,你有問過作者本人是這麼想的嗎?」課堂檢討閱讀理解題目時,常遇到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或是大考公布國文考題後,就會看見新聞報導,連被選入考題的原著都寫不出答案!然而解析文學作品以作者意見為尊真的是大忌,這不只是因為「作者已死」的問題,而是有的時候你問了作者,甚至還會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答案....
Thumbnail
整合負債一直是金融市場中的熱門詞彙,整合負債是什麼?為何這麼重要?有什麼好處?如果遲遲不整合,最後可能發生什麼事?本文統整整合負債的好處和方法,遵循正確管道可有效降低負擔,讓你身邊留下更多錢。 整合負債是什麼? 名下銀行的貸款(車貸、信貸、房貸、信用卡貸款等等),每當需要繳款的時候卻發現快要繳不出
Thumbnail
沸沸揚揚的性騷擾案疑雲,雞排妹要的就是道歉,但是為什麼道歉這麼難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答案就在那明擺著,看的到、感受的到,卻總不願承認,總想從一些蛛絲馬跡,證明著自己想去相信的事,認為這才是事實真相...自行腦補著,描繪出期望中的故事樣貌,相信這是有意的,這是無意的,我是被在乎的,他是有其他原因的。Blablabla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