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書包上學去-可我已經五十歲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誰說退休了只能帶孫?只能遊山玩水?

我偏要背著書包上學去



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真希望這句話是真的。

可老子早就說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話不中聽,動聽的肯定是騙人的。活到半百,重新背著書包上學去,要說年齡不是問題,大概只有鬼相信。

教了半輩子的書,明知自己一年老過一年,可跟青春飛揚的高中生站在一起,憑著老師的身分還是可以老得理直氣壯,連頭上的幾莖白髮彷彿也平添了幾分德高望重的味道。可一飛過臺灣海峽,從臺灣的「老」師變成彼岸的博士班「新」生,「高」齡五十就變成問題了

學校把年齡當作入學門檻之一,招生簡章擺明「一般只收四十五周歲以下」。這裏的「周歲」相當於我們台灣的「足歲」。幸好門檻雖設,倒也不是不能跨越的鐵板。「一般」之外還容許有例外,「經導師同意者不在此限」。

超齡入學,尷尬事當然少不了。端坐在課堂,明明是正式入學的新生,可怎麼看都像慕名前來旁聽的社會人士。如果是跨系旁聽,比如說中文系、歷史系這種尊師重道的人文科系,年輕一點的老師一下課還會急忙走下講臺致意,以為我是哪個外系來的老師。相較之下,走在偌大的校園反倒悠遊自在。


北大鼎鼎大名的未名湖與博雅塔

北大鼎鼎大名的未名湖與博雅塔

北京大學是百年名校,與隔著一條大馬路的清華大學都是北京旅遊必到的景點,一年四季遊人如織。頂著一張老臉走在校園,冒充遊客真是輕而易舉──可有時也未必。我就曾經被問路的菜鳥「保安」(臺灣叫「警衛」)攔住,劈頭就問:「妳是遊客還是老師?」

保安篤定的語氣激起了本人的玩心,明知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我故意慢吞吞地說:「我是,學,生。」「笑」果可真不錯,他驚嚇的表情完全沒有辜負本人的期待!

根據往例,新生得在校醫院體檢。報到通知書上洋洋灑灑列了一堆疫苗,有強迫接種的,有自願接種的,後者還分作免費、付費。我事先在臺灣做足了功課,結果去到現場,光排隊領表就耗了大半天,好不容易填完身家調查一般的表格,回到長長的隊伍,終於輪到我了,護士銳利的眼睛往我臉上一掃,伴著奇高的嗓音:「妳幾歲?」我回說「五十」,她立刻斬釘截鐵地說:「不必打!」

開學不久,班會選在新系館地下室召開。北大校園原本就大,新遷的系館躲在一個不大知名的角落。好不容易「千里跋涉」來到系館,還沒來得及開口,守在門口的保安便嚷:「開班會的?往底下走。」緊接著就拉開喉嚨大聲說道:「是什麼班啊?年齡差距這麼大!」

這陣尷尬才過,進了系館,正忙著往可能通向地下室會場的樓梯張望,一個在課堂遇過的男生瞥見,趕忙喊了一聲:「師姊」——這兒喊「師姊」與宗教完全無關,比較普遍的是指「年級」較高的「學姊」,另一個可能就是像我這種「年紀」大的——「師姊,妳要去哪兒聽課?樓下不上課。」一聽到我「也」要去開班會,他臉上掩不住的錯愕:「妳也是13級的『新』生?」

我一點也不想當新生。可年紀再怎麼大,還是得從新生當起。其實就算真有什麼巧門,讓我逕自跳到博二當「老生」(新生一年後自動轉成「老生」,這裏沒有「舊生」這詞兒),五十歲當「老生」還是太老呀!「幸好」北京終年霧霾不斷,戴著口罩出沒校園一點都不突兀。冬天頂上毛帽,夏天加戴太陽眼鏡,大半時間,一張老臉可以就此隱形,免除了不少尷尬。


raw-image

人生向來得失互見。活到知命之年,許多人生功課的學分老早修過了,宿舍門前看著情人難捨難分的纏綿,早已是壓在記憶箱底的陳年舊事,連掀起一角偷覷的興致也一併喪失。年輕同學沈潛學海之餘,不時還得分神上岸,忙著馳騁情場;而我這個早已古井無波的半百老嫗,可以頻繁進出北大那座號稱全亞洲高校藏書第一的圖書館,而後抱緊了卷帙安安分分地在宿舍當清末的中國,埋頭閉關自守。

歲月催人老。年老催人跑。大學校園無處不在的青春氣息,不斷地提醒我自己有多老,還有,在家倚閭而望、比我更老的老父與老母。這一路快馬加鞭,五十歲背著書包上學堂,三個年頭過後,當我的同班同學依照學制設定的節奏,開始埋首博士論文寫作時,我已經捧著提前到手的博士學位,收拾行囊回家了!

這個集子收錄的家書是博士班三年(2013-2016)的意外紀念。與父親的關係一直都是中國的舊傳統,父女情深,可相對無言,隔著海峽,透過電話尤其尷尬。慣常是電話鈴響,這廂問「爸,吃飽了沒?」那廂老父便答「吃飽了。妳要保重喔!」省吃儉用的老父捨不得女兒支付昂貴的國際電話費,這聲「保重」之後電話隨即掛斷。這種公式化的問答進行未久,我就決定改變通訊方式:改發電郵給妹妹,妹妹列印之後即時快遞到府。電話當中說不出口的話,一旦轉成文字,自然從筆下源源而出──不只是屬於北大當下生活的,還有根植於心靈深處的,真是不亦快哉。


raw-image

補記

老父甫於今年年初去世。重讀這些家書,彷彿回到負笈北大的舊時光,父親依然健在人間,那時他是翹首等候女兒來信──最好是立刻回家的慈父;而我,還是隔著臺灣海峽對著老父報告日常等待寒暑假返鄉的女兒。

往者已矣。留下的只是存檔的書信,以及不滅的記憶。

正是那些抹滅不了的,以非凡的意義陪伴生者繼續向未來走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26
北地苦寒,對習慣了溫暖乃至酷熱的台灣人真是折磨,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冷終於讓我了解:林黛玉的「風刀霜劍嚴相逼」不是誇飾,是實寫!
Thumbnail
2022/02/26
北地苦寒,對習慣了溫暖乃至酷熱的台灣人真是折磨,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冷終於讓我了解:林黛玉的「風刀霜劍嚴相逼」不是誇飾,是實寫!
Thumbnail
2022/02/15
北大的課堂,教授未必特別厲害,倒是大陸學生的口才真讓台灣生瞠目結舌,只有自嘆弗如的份啊!
Thumbnail
2022/02/15
北大的課堂,教授未必特別厲害,倒是大陸學生的口才真讓台灣生瞠目結舌,只有自嘆弗如的份啊!
Thumbnail
2022/02/04
進了北大一路直奔,積極得好像馬上就得交博士論文。方東美教授評宋代理學正好解救了過度努力的老學生。放開書本,改投文學懷抱的滋味不壞,從文學作品聯想到老父以美食表達對女兒的愛更美。
Thumbnail
2022/02/04
進了北大一路直奔,積極得好像馬上就得交博士論文。方東美教授評宋代理學正好解救了過度努力的老學生。放開書本,改投文學懷抱的滋味不壞,從文學作品聯想到老父以美食表達對女兒的愛更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待在偏鄉的小學一定很輕鬆吧?學生又沒幾個! 「你要不要回鄉下當老師?」一位長老凝視著我說出這個問句。 「我可以嗎?我沒有教師證耶?」我心虛的吐露出自己能力的不足。 偏鄉不止是偏鄉,只要有心,我們也能走出偏鄉!
Thumbnail
待在偏鄉的小學一定很輕鬆吧?學生又沒幾個! 「你要不要回鄉下當老師?」一位長老凝視著我說出這個問句。 「我可以嗎?我沒有教師證耶?」我心虛的吐露出自己能力的不足。 偏鄉不止是偏鄉,只要有心,我們也能走出偏鄉!
Thumbnail
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宿舍有什麼新鮮的?公共澡堂!只有兩張陽春隔板的澡堂,大家裸裎相對。可除了「公開示眾」的「酷刑」,在北大求學有非常之快樂。開館時間形同7-11的圖書館就是其一。
Thumbnail
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宿舍有什麼新鮮的?公共澡堂!只有兩張陽春隔板的澡堂,大家裸裎相對。可除了「公開示眾」的「酷刑」,在北大求學有非常之快樂。開館時間形同7-11的圖書館就是其一。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 五十歲跨海到北京讀博士, 異地求學超有趣, 如果沒跟您老人家分享, 實在太可惜了! 笨鳥慢飛,新生報到就遲到…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 五十歲跨海到北京讀博士, 異地求學超有趣, 如果沒跟您老人家分享, 實在太可惜了! 笨鳥慢飛,新生報到就遲到…
Thumbnail
誰說退休了只能帶孫?只能遊山玩水? 我偏要背著書包上學去 ──上的是世界百大名校北京大學。本文是系列書簡的發刊詞。捨國際電話不打,改用email列印成家書,肇因於父女情深,卻說不上話;也為老父儉省,捨不得國際電話的花費──雖然是女兒出。
Thumbnail
誰說退休了只能帶孫?只能遊山玩水? 我偏要背著書包上學去 ──上的是世界百大名校北京大學。本文是系列書簡的發刊詞。捨國際電話不打,改用email列印成家書,肇因於父女情深,卻說不上話;也為老父儉省,捨不得國際電話的花費──雖然是女兒出。
Thumbnail
原本這週在臺北忙,打算停刊一週,萬萬想不到緣分總是來得若有似無冷不防一陣披麻帶孝的想你,想起那個你。這個你,是青春時期的我。
Thumbnail
原本這週在臺北忙,打算停刊一週,萬萬想不到緣分總是來得若有似無冷不防一陣披麻帶孝的想你,想起那個你。這個你,是青春時期的我。
Thumbnail
很奇妙的是,在我進入了應當不惑的年紀之後,對於這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我並未不惑,反而是又產生了更多的問號。雖然我一向認為疑惑不是壞事,我的人生也在許許多多的疑惑中成長。
Thumbnail
很奇妙的是,在我進入了應當不惑的年紀之後,對於這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我並未不惑,反而是又產生了更多的問號。雖然我一向認為疑惑不是壞事,我的人生也在許許多多的疑惑中成長。
Thumbnail
看著這位「老學生」離開教室的背影,再看其他正低頭滑手機或趴著睡覺的年輕學生,真的是感觸良多。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卻將絕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對課業的關注也僅限於學期末是否拿到及格的分數。但說實在,我並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們都是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受害者……
Thumbnail
看著這位「老學生」離開教室的背影,再看其他正低頭滑手機或趴著睡覺的年輕學生,真的是感觸良多。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卻將絕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對課業的關注也僅限於學期末是否拿到及格的分數。但說實在,我並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們都是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受害者……
Thumbnail
夜色迷濛,踏進北大校園,略顯疲憊的身軀卻因望見莘莘學子在教室間奔波求學而振奮。 燈光與學習的熱情相輝映,靜謐夜晚因課堂討論而熱切,全都在訴說,北大的夜晚其實與白天同樣美麗。
Thumbnail
夜色迷濛,踏進北大校園,略顯疲憊的身軀卻因望見莘莘學子在教室間奔波求學而振奮。 燈光與學習的熱情相輝映,靜謐夜晚因課堂討論而熱切,全都在訴說,北大的夜晚其實與白天同樣美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