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外記事|直球對決反而是種禮儀 The Best Polic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從小被父母訓練,我養成兩個習慣:一個是有問必答;另外一個是宣告行動。這兩個背後的概念很一致,就是保持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順暢,進而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換句當代的語言說,不會「神隱(ghosting)」。

raw-image

有問必答這個面相再分的細一點,還可以分成很明白的「坦承無知」以及「正面拒絕」。坦承無知就是孔子老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是西洋教育體系裡那句「If you don't know it, ask questions.」而正面拒絕則是後來在法國學的:不想要做就不要做,我又不是來服務大眾的——侍者擺臉色給沒禮貌的顧客看,表達態度上的拒絕。有朋友提出了我沒有很想去的邀約,直接說明沒有興趣。這跟求職信收到公司拒絕一樣:至少你知道結果了,這次邀約就是不太適合。下次有更合適的狀態再說。拒絕是個對於要求的正面回覆,雖然讓人有點傷心,但有始有終。我甚至認為正面拒絕反而是種長遠的禮貌。

至於宣告行動,則是我接下來決定要做什麼,我就會對身旁人說出來。小至我要出門買菜,大至我要出國工作。我有室友跟朋友曾經很疑惑這種行為:「到底為什麼要告訴他們?」我則說,這是我跟家人養成的默契:宣告出門代表他們知道我接下來這段時間不在家裡,他們不一定需要知道地點,但會知道我「不在場」、「無法給予即時協助」,省去他們找人,或是直接規劃他們生活的時間。宣告接下來的目標,更有一種協助身旁的人理解我的序位:我首先要完成甲,再來是乙,因此接下來其餘事項必須往後順延,或是我可能有多少剩餘力氣處理其他要求。也當然,其他人也可以拒絕我在宣告過程中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拒絕這件事情有來有往,總之是個溝通。

我曾有一個朋友回饋給我說:我這個宣告讓他非常有壓力。他時不時看我立旗然後拔旗,執行的很動感,讓他心中充滿懼怕。但他轉念一想:這個壓力來源豈不也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正視他拖延的毛病?因此也就持續戰戰兢兢的聽我宣告。後來這模式真是運行不悖,也有其他朋友使用類似方式來跟我互動順便進行修煉。真的是感謝各位的首肯。在這個面向上我樂意當各位的工具人。

後來想想這些習慣,也奠定我自己與他人互動過程的信任感安全感。因為倒過來說,沒有太多曖昧空間,沒有什麼猜不猜心,也沒有什麼惶惶終日不知所蹤這種問題。我基本上就是個安全型依附仔,正面來往,直球對決。對有些人來講我這種互動很恐怖,然而這種坦蕩也實在舒心。雖然我不能說這一定是對的,但至少信任圈內,上述這些來往的行為裡,誠實畢竟還是一種美德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記洋行的沙龍
948會員
90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喬記洋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5
追蹤我夠久的人會記得我從前在花旗時,曾動用我當時一些資源優勢推動創立公司內部組織。那時候的重要推力是憤怒:跟我同處一室的男同事在騷擾女同事,我卻最後一刻才知道。我震驚於跟我同年代的同事竟然繼承著古老的宰制系統,若沒有更大的力量制止,二十年後他們還是會變成討人厭的大人。我正在看著社會默許這件事情發生。
Thumbnail
2023/03/05
追蹤我夠久的人會記得我從前在花旗時,曾動用我當時一些資源優勢推動創立公司內部組織。那時候的重要推力是憤怒:跟我同處一室的男同事在騷擾女同事,我卻最後一刻才知道。我震驚於跟我同年代的同事竟然繼承著古老的宰制系統,若沒有更大的力量制止,二十年後他們還是會變成討人厭的大人。我正在看著社會默許這件事情發生。
Thumbnail
2023/01/25
我利用異地在重創我自己,感官的利刃劃開我生命中成形的膿,等它重生。曾有句話很美,它說:三十歲之後的人生是年少記憶的複沓。就好比趁著在青春尚未乾涸之前,在彈性的空間裡置入更多多彩的元素,而隨後的人生時光,在回味、咀嚼、驗證之中,才能以更溫柔的姿態面對自己。
Thumbnail
2023/01/25
我利用異地在重創我自己,感官的利刃劃開我生命中成形的膿,等它重生。曾有句話很美,它說:三十歲之後的人生是年少記憶的複沓。就好比趁著在青春尚未乾涸之前,在彈性的空間裡置入更多多彩的元素,而隨後的人生時光,在回味、咀嚼、驗證之中,才能以更溫柔的姿態面對自己。
Thumbnail
2022/10/14
我在語言切換時,思維系統會跟著切換之餘,社交模式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參差。最明顯的範例是在對他人說「愛」與「思念」這件事上:我明明已經是情緒表達豐滿(expressive)且不吝於表態的人了,但對我來說,用法文講愛比英文容易;而用英文講愛,更比中文容易。 說句「I love you.」到底有什麼難的?
Thumbnail
2022/10/14
我在語言切換時,思維系統會跟著切換之餘,社交模式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參差。最明顯的範例是在對他人說「愛」與「思念」這件事上:我明明已經是情緒表達豐滿(expressive)且不吝於表態的人了,但對我來說,用法文講愛比英文容易;而用英文講愛,更比中文容易。 說句「I love you.」到底有什麼難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拒絕其實是一個洗牌的過程,你要把發牌權拿到自己手裡,在任何溝通場景中都把握主動權。 開門見山地表達拒絕,用「第一時間 + 第一人稱」表明立場,不要拐彎抹角。表明立場之後,馬上給出理由,讓對方能下台階。這是溝通高手的作風。但要注意,絕不撒謊。 重新發牌時,特別考驗一個人的方案力。如果你一時想不到合適的
Thumbnail
拒絕其實是一個洗牌的過程,你要把發牌權拿到自己手裡,在任何溝通場景中都把握主動權。 開門見山地表達拒絕,用「第一時間 + 第一人稱」表明立場,不要拐彎抹角。表明立場之後,馬上給出理由,讓對方能下台階。這是溝通高手的作風。但要注意,絕不撒謊。 重新發牌時,特別考驗一個人的方案力。如果你一時想不到合適的
Thumbnail
你有拒絕過別人嗎?在當下心裡有覺得掙扎揪結,難以啟齒嗎? 或者是你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常常硬著頭皮答應了卻又後悔呢? 這兩種我都有過!
Thumbnail
你有拒絕過別人嗎?在當下心裡有覺得掙扎揪結,難以啟齒嗎? 或者是你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常常硬著頭皮答應了卻又後悔呢? 這兩種我都有過!
Thumbnail
不回應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是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即使他們不認同,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
Thumbnail
不回應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是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即使他們不認同,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
Thumbnail
因為從小被父母訓練,我養成兩個習慣:一個是有問必答;另外一個是宣告行動。這兩個背後的概念很一致,就是保持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順暢,進而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換句當代的語言說,不會「神隱(ghosting)」。正面來往,直球對決。對有些人來講這種互動很恐怖,然而這種坦蕩也實在舒心。誠實畢竟還是一種美德吧。
Thumbnail
因為從小被父母訓練,我養成兩個習慣:一個是有問必答;另外一個是宣告行動。這兩個背後的概念很一致,就是保持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順暢,進而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換句當代的語言說,不會「神隱(ghosting)」。正面來往,直球對決。對有些人來講這種互動很恐怖,然而這種坦蕩也實在舒心。誠實畢竟還是一種美德吧。
Thumbnail
漸漸忘了該有的拒絕,是對自己的禮貌。
Thumbnail
漸漸忘了該有的拒絕,是對自己的禮貌。
Thumbnail
「拒絕」,並不只適用於拒絕性騷擾, 也適用拒絕所有事情, 包含拒絕父母、老闆、推銷員、電話行銷、多年不見的賣保險同學...等 . 「拒絕」這個詞,是指一種人格特質?還是行為表現呢? 我認為是後者,「拒絕」是一種行為表現, 這篇文章也是以此觀點出發,#拒絕是個能夠養成的行為。 (如果你深信「表態拒絕」
Thumbnail
「拒絕」,並不只適用於拒絕性騷擾, 也適用拒絕所有事情, 包含拒絕父母、老闆、推銷員、電話行銷、多年不見的賣保險同學...等 . 「拒絕」這個詞,是指一種人格特質?還是行為表現呢? 我認為是後者,「拒絕」是一種行為表現, 這篇文章也是以此觀點出發,#拒絕是個能夠養成的行為。 (如果你深信「表態拒絕」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不經意就會說出「隨便」: - 別人問你想吃什麼?「喔隨便呀,我都行。」 - 問你的意見跟看法?「還好欸,隨便吧。」 - 問你有沒有空,來約一下?「隨便啊,反正我很閒。」 你知道嗎?這些「隨便」,其實都暗含著殺傷力,是你工作中絕對要避免的禁忌詞彙!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不經意就會說出「隨便」: - 別人問你想吃什麼?「喔隨便呀,我都行。」 - 問你的意見跟看法?「還好欸,隨便吧。」 - 問你有沒有空,來約一下?「隨便啊,反正我很閒。」 你知道嗎?這些「隨便」,其實都暗含著殺傷力,是你工作中絕對要避免的禁忌詞彙!
Thumbnail
有很多話我很不愛聽,甚至於不必等人家開口唱正戲,開場白就已經轉台或是關電視跟耳朵了。 而且,一聽到誰這麼開口立刻在心底退後,在人家頭上大大貼個標籤一見發財「避之則吉」。  比方說: 1.「我不知道應不應該說」。 那就不要說。因為一定滿滿是絕對不應該說出來的話。 接下來就全
Thumbnail
有很多話我很不愛聽,甚至於不必等人家開口唱正戲,開場白就已經轉台或是關電視跟耳朵了。 而且,一聽到誰這麼開口立刻在心底退後,在人家頭上大大貼個標籤一見發財「避之則吉」。  比方說: 1.「我不知道應不應該說」。 那就不要說。因為一定滿滿是絕對不應該說出來的話。 接下來就全
Thumbnail
我們大多希望自己被人喜歡、接納,不想被人討厭與排擠,所以在團體裡需要確定自己有被大家接納,在公司裡期望建立良好的關係與歸屬感,大部分的人會避免與別人發生尷尬的場面或是直接的衝突,萬一有人對自己有所請求就會難以拒絕他人,會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可能會非常失望、氣餒,甚至會生氣,而不忍心拒絕。
Thumbnail
我們大多希望自己被人喜歡、接納,不想被人討厭與排擠,所以在團體裡需要確定自己有被大家接納,在公司裡期望建立良好的關係與歸屬感,大部分的人會避免與別人發生尷尬的場面或是直接的衝突,萬一有人對自己有所請求就會難以拒絕他人,會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可能會非常失望、氣餒,甚至會生氣,而不忍心拒絕。
Thumbnail
與一位朋友相處久了,這也是一種習慣,是人際關係上的習慣。習慣沒有好、也沒有壞,只是當你習慣有某一段關係的感覺、習慣你與他目前的相處方式後,自然較少會想到這段關係有哪些地方需要再調整,因為習慣使人安逸,習慣使我們動腦筋的頻率降低,習慣使人對問題的敏銳度降低、不易察覺問題,接近「看不見盲點」的概念,但
Thumbnail
與一位朋友相處久了,這也是一種習慣,是人際關係上的習慣。習慣沒有好、也沒有壞,只是當你習慣有某一段關係的感覺、習慣你與他目前的相處方式後,自然較少會想到這段關係有哪些地方需要再調整,因為習慣使人安逸,習慣使我們動腦筋的頻率降低,習慣使人對問題的敏銳度降低、不易察覺問題,接近「看不見盲點」的概念,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