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涯規劃與人我情份,該怎麼選擇?

更新於 2022/04/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然現在職場生活就是生活,已經沒有什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了,但我們心底清楚:空間再小、再沒辦法平衡,工作與私人的界線還是存在。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煩惱這樣的、那樣的事,就是搞混了兩件事之間的界線差異。

嗨,我是拜倫。
最近一個老朋友找我聊天,我們曾經是同事,現在在不同單位工作。
閒聊彼此近況,大家對職場的生活幹幾句,講到生涯規劃,他說他不知道要不要照著自己的規劃離開現在的單位到新的單位工作,因為現在的單位同事間感情都很好,大家也常常出來吃飯,他覺得離開好像拋棄大家一樣,也捨不得就這樣結束這段情誼,但如果照著他自己的規劃走,不論是離家的距離、生活圈和工作內容等等條件,他都會比較開心。
我的意見是讓他照著自己的規劃走。

同事的朋友情誼

一般來說,職場的同事情誼、辦公室氣氛等狀況非常關鍵的影響我們能不能愉悅的待在這個環境裡,可以說如果在職場上碰到能互相依靠的人、臭味相投的戰友,很多困難的任務、巨大的壓力都能夠撐下來,就算主管有病、老闆雞排、客戶原始人,你也願意繼續待在這個地方忍受這些跟屎一樣的狀況。
所以到一個地方工作,決定人會不會繼續待下去的關鍵之一,就是單位氣氛以及人際互動是不是健康。除非你的工作不需要跟其他人合作、接觸,完全可以單兵作戰,而且你可以忍受長期獨自工作,你才可以排除這個因素。
所以同事情誼很重要,它會影響你是否會留在這個工作環境,也影響你是否會離開。
我們除了討厭工作環境同時選擇離開、喜歡工作環境同時選擇留下之外,還有討厭工作環境但選擇留下,跟喜歡工作環境但選擇離開共四種狀況,端看有沒有這樣做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堅固,我們就會陷入猶豫。

情誼的重量

我的老朋友雖然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有計劃好的下一步,但這些日子以來和其他同事建立的感情真的不錯,他還常常私下把大家約出來聚餐,真的不容易,也正因為在職場上能還讓大家這麼賞臉,所以他覺得有點難以割捨,在現在的單位工作,他覺得他交到很多朋友,而不只是同事。
但這裡我的想法就稍微有點不一樣了。
大家都是職場人,生命中很多過客來來去去、同事頻頻更換也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沒有人可以永遠陪在誰身旁,畢竟人生是自己的,要去哪裡、要做什麼都必須為自己做考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和彼此相遇是緣分,合則來、不合則去,人生的基調是建立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與別人的情誼上
人與人的感情得來不易,我們珍惜、看重,但不執著。
世俗一點講,這些人真的有好到值得你不離不棄、放棄自己的人生規劃嗎?如果你發現別人沒有跟你一樣因為你而作出犧牲、對於情誼的解釋跟你不同的時候,你能夠淡然一笑就算了嗎?
我覺得既然是朋友,那麼他們並不會因為你的離開而討厭你、認為你不夠意思,相反的,他們會因為你做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同時也不會因為你們分隔兩地比方說一個在高雄一個在台北就不再是朋友,你打電話給對方他一樣會接,他去找你玩你一樣很歡迎他,就算時間過去,心裡當對方是朋友,就不會因為距離而變成敵人,你們可能生疏,但門不會關起來
有聽過他鄉遇故知嗎?在他鄉好幾年突然遇上故知,就算中間沒聯絡,是不是一樣能把酒言歡?

職場的人際關係

我們可能都看過這種事:當主管、上級大發雷霆,對某個同事的作為感到相當不滿時,沒有人說話
撇除這個同事跟大家關係不好、錯真的在他的情況,就算今天好像大家都是好朋友、或根本沒有這個同事的事、大家知道上級錯怪,我們也可以看到沒有人幫同事說話的情況。
難道這些所謂好同事都是無情無義、虛情假意的人嗎?
倒也不見得,職場就是職場,同事之間關係好,頂多只能肯定這裡人際關係和諧、單位氣氛良好,但不能因為關係好就要求別人有幫忙擋子彈的義務
在職場,人人自危、明哲保身是正常的,雖然很不願意這樣說,但工作場合的確要先保護自己才能談幫助別人,假設自知頂受不住被貼標籤之後的壓力,並且想要安靜地在同一個單位做下去,那麼單位體制越大、組織越成熟,可能越沒辦法接受出頭鳥的存在,所以衝突出現時,在這樣的風氣下,最好的選擇也許就是保持沈默,雖然這對公司不是好事,但各位職場人都知道不論上下左右,每個人都會優先也必須為自己考慮。
說穿了,職場的人際關係就是相遇的正常發展而已,基本上大家還是為了生存各自努力。
假設今天發生事情,你就是被風暴攻擊的中心,如果事後有同事願意陪你散散心、聊聊天,那也很好了,不要怪他沒有為你出頭,這是職場,每個人都在忍受各式各樣的爛事,日子久了也深知泥菩薩過江的道理,所以才說進職場沒人可以依靠,你首先要能夠自己站穩腳步,才不會成為累贅而沒人願意和你做朋友。
同樣的,一個工作沒問題、人際關係也圓融的人,在考慮職涯選擇的時候,更不必擔心所謂的情誼會因此消失,如果其中有人因為你的離開而對你憤恨不已,一來他可能對你相當依賴,二來你們的關係可能不健康,你的離開對他來說其實是好事

只有你能為自己負責,陪自己到最後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類似的去或留抉擇?雖然現在職場生活就是生活,已經沒有什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了,但我們心底清楚:空間再小、再沒辦法平衡,工作與私人的界線還是存在。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煩惱這樣的、那樣的事,就是搞混了兩件事之間的界線差異。
所以我們錯把應該就事論事的場合(比如職場),和獨立個體的感受(比方說以兄弟姐妹的角色去看待同事)給混在一起,然後不小心放棄了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計畫,選擇了別人的意見與感受。而他人感受在我看過的故事裡,並不具備這樣的重量,足以讓你放棄自己的重要選擇
他人的意見有參考價值,既然是參考,就是可以加入考慮的意見,不過我們最終決定要做什麼、要去哪裡、要怎麼想,承擔後果與責任的人還是我們自己,要過日子的也是我們自己,所以成熟的人有空間包容考慮周圍的訊息,消化後理性地告訴身旁的人:「謝謝你們的意見,我決定這樣做。」然後一肩挑起選擇的責任與代價,繼續前進。
回到一開始老朋友的問題,這就是我的看法。
既然已經有自己的職涯規劃,也見過那些明哲保身的選擇,甚至自己受過氣,那其實在他心裡已經很明暸前述的邏輯了,只是欠一個提醒,所以他也做好了決定。

寫在最後

是朋友的就算分兩頭各自過,再會還是朋友,但生活只有自己會陪著自己走到最後,人如果對於心中那條界線多點認識,在往後陷入抉擇的時候,就能更清楚什麼對自己來說更有重量、更值得做。這不是自私,是負起責任,不要留下「要不是因為你」這樣的藉口,因為在我們有限的人生能做的選擇裡,最終做決定的人,你的是你,我的是我

✩我是拜倫,謝謝你讀到這裡!你/妳有在這篇文章產生什麼想法嗎?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與支持,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留言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用讀的《拜倫思維筆記》在《Matters》《Medium》《Vocus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像身邊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做什麼,都有目標、有夢想,只剩下自己不知道何去何從,每天上班下班、上課下課、日復一日、一成不變,連吃的東西都不曾想過要換換口味,是不是這樣的自己好失敗?
境界,建立在大量的練習基礎上,每個高手背後都是無盡的刻意練習,瀟灑優雅的背後是一次次的重複、一次次的修正、一次次的雕琢。
太軟弱才會怕污點,越怕越會受重傷,想讓所有人都滿意,那是白費力氣;想要活得輕鬆點,就不要當模範生;想要過得快樂些,就不要討好別人。
你有沒有過明明很忙,卻必須要聽人發表不知所云言論的經驗?還是你就是那個說話讓人煩躁的人呢? 說話沒有邏輯、沒有重點,會讓自己給人的印象扣分、讓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打上問號。本篇將讓我們學到,怎樣的表達可以給人感覺幹練又有能力、增加你我意見的份量。
如果我們只剩下十年、五年、一年、六個月、一個月、一個禮拜,或是只剩下明天,你還會待在這裡嗎?
上班的時候急躁的老毛病又犯,花了更多時間修正錯誤,拖到下班時間、跟朋友約吃飯趕不上,還搞得整個人煩躁的要炸開,你也會這樣嗎?
好像身邊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做什麼,都有目標、有夢想,只剩下自己不知道何去何從,每天上班下班、上課下課、日復一日、一成不變,連吃的東西都不曾想過要換換口味,是不是這樣的自己好失敗?
境界,建立在大量的練習基礎上,每個高手背後都是無盡的刻意練習,瀟灑優雅的背後是一次次的重複、一次次的修正、一次次的雕琢。
太軟弱才會怕污點,越怕越會受重傷,想讓所有人都滿意,那是白費力氣;想要活得輕鬆點,就不要當模範生;想要過得快樂些,就不要討好別人。
你有沒有過明明很忙,卻必須要聽人發表不知所云言論的經驗?還是你就是那個說話讓人煩躁的人呢? 說話沒有邏輯、沒有重點,會讓自己給人的印象扣分、讓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打上問號。本篇將讓我們學到,怎樣的表達可以給人感覺幹練又有能力、增加你我意見的份量。
如果我們只剩下十年、五年、一年、六個月、一個月、一個禮拜,或是只剩下明天,你還會待在這裡嗎?
上班的時候急躁的老毛病又犯,花了更多時間修正錯誤,拖到下班時間、跟朋友約吃飯趕不上,還搞得整個人煩躁的要炸開,你也會這樣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職場生涯中,提離職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決定。無論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職涯規劃還是應對新的人生階段,如何在離職過程中保持專業,以及如何在隨後的面試中脫穎而出,都是每個職場人士需要掌握的技能。本文將探討在提離職和職涯規劃中的關鍵步驟,以及在面試中常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Thumbnail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Thumbnail
面試時遇到一些不舒服的問題,有些公司的面試官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如何適當應對這些問題,並保護自己的隱私。
Thumbnail
提問者的職涯問題: 我目前正在尋找工作中,經過幾場面試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抉擇:面對低薪但有趣和高薪卻無聊的兩份工作,我應該如何做出選擇?
Thumbnail
上一篇整理三點常見的迷惘原因與解方,談到的層面比較偏向「選擇」的前中後段與心態,接下來三點將帶你探討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旅程,希望能為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幫助! 準備開始談第四點時,先談及迷惘會發生的重點解方之一「個人分析」,不曉得閱讀文章的你是否盤點過自己的能力項有哪些?
Thumbnail
如果把自己以及家人都變成一間公司來經營,希望取得利潤或收穫最大化,你會如何經營?因為楊斯培的推薦,我看了這本書《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以鳥瞰圖方式,以財務長的角度,去規劃人生。 人生最大的資產是什麼 作者開宗明義說:最好的投資是就是自己了。大家都知道讀書學習就能提升個人價值,更大機會帶來更高、甚至
Thumbnail
這陣子,大女兒在療癒和「對爸爸感到恐懼」有關的創傷;而我,身為不是媽媽的另一個家長,被投射成了「爸爸」。 。 恐懼,是在我們離開愛的時候,會有的情緒感受;而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的遊樂場。當我們累積越多的、對愛的信任,就會越有力量去面對越深沉的恐懼;就像手中拿的燈,越亮,就越能照亮、
Thumbnail
最後一集的陳嘉明在表演課程上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是陳嘉明,我是一個不太會表達自己的人。小學時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但我都是在亂寫,因為我是一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Thumbnail
我自己是非人資科班出身的人資工作者,目前帶人資團隊的經驗也將近三年,分享一下我從非科班的角度對人資團隊組成、背景跟發展的想法。因為我的出身與刻意操作,所以我的團隊成員背景非常的多元,12名團隊中有4位商管、4位心理、2位法律、1位英文、1位高中畢業(翻譯)。
Thumbnail
這篇文章為什麼誕生呢? 5月初時,和其他創作者合作「職場金句串聯貼文」,讓我好好回顧了過去職涯。追蹤我很久的人,可能會發現,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這場地獄工作經驗,因為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太地獄了,矛盾的是,這場地獄經歷,又讓我學習到很多很多... 職場歷劫回來,全身是傷,但同時得到許多受用無窮的技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職場生涯中,提離職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決定。無論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職涯規劃還是應對新的人生階段,如何在離職過程中保持專業,以及如何在隨後的面試中脫穎而出,都是每個職場人士需要掌握的技能。本文將探討在提離職和職涯規劃中的關鍵步驟,以及在面試中常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Thumbnail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Thumbnail
面試時遇到一些不舒服的問題,有些公司的面試官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如何適當應對這些問題,並保護自己的隱私。
Thumbnail
提問者的職涯問題: 我目前正在尋找工作中,經過幾場面試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抉擇:面對低薪但有趣和高薪卻無聊的兩份工作,我應該如何做出選擇?
Thumbnail
上一篇整理三點常見的迷惘原因與解方,談到的層面比較偏向「選擇」的前中後段與心態,接下來三點將帶你探討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旅程,希望能為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幫助! 準備開始談第四點時,先談及迷惘會發生的重點解方之一「個人分析」,不曉得閱讀文章的你是否盤點過自己的能力項有哪些?
Thumbnail
如果把自己以及家人都變成一間公司來經營,希望取得利潤或收穫最大化,你會如何經營?因為楊斯培的推薦,我看了這本書《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以鳥瞰圖方式,以財務長的角度,去規劃人生。 人生最大的資產是什麼 作者開宗明義說:最好的投資是就是自己了。大家都知道讀書學習就能提升個人價值,更大機會帶來更高、甚至
Thumbnail
這陣子,大女兒在療癒和「對爸爸感到恐懼」有關的創傷;而我,身為不是媽媽的另一個家長,被投射成了「爸爸」。 。 恐懼,是在我們離開愛的時候,會有的情緒感受;而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的遊樂場。當我們累積越多的、對愛的信任,就會越有力量去面對越深沉的恐懼;就像手中拿的燈,越亮,就越能照亮、
Thumbnail
最後一集的陳嘉明在表演課程上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是陳嘉明,我是一個不太會表達自己的人。小學時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但我都是在亂寫,因為我是一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Thumbnail
我自己是非人資科班出身的人資工作者,目前帶人資團隊的經驗也將近三年,分享一下我從非科班的角度對人資團隊組成、背景跟發展的想法。因為我的出身與刻意操作,所以我的團隊成員背景非常的多元,12名團隊中有4位商管、4位心理、2位法律、1位英文、1位高中畢業(翻譯)。
Thumbnail
這篇文章為什麼誕生呢? 5月初時,和其他創作者合作「職場金句串聯貼文」,讓我好好回顧了過去職涯。追蹤我很久的人,可能會發現,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這場地獄工作經驗,因為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太地獄了,矛盾的是,這場地獄經歷,又讓我學習到很多很多... 職場歷劫回來,全身是傷,但同時得到許多受用無窮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