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愛,從接納自己開始:接受自己光明與黑暗的一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你面對自己的陰影自我,接納自己時,你內在的衝突就消失了。當衝突消失時,就會有能量。當有能量時,就會有喜悅。」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別人面前保持著正向的一面,當有負面的情緒湧上心頭時,時常會有「為什麼低落的感受如此頻繁?」的念頭縈繞在心中,而會在心裡常常批判自己的聲音。

「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陽光及正向一點嗎?」我總是如此嚴格地鞭策自己。

但自從踏入身心靈界之後,我明白到,那些軟弱的、令人憎恨的、若在世人前展現會不被肯定的那些面向,都是自己。並不是將這些負面情緒推入到地毯下試圖掩蓋,以及去否定這一切,唯有清楚的覺察到這些狀態,並去接受自己的這些黑暗面,如此一來,才能得到內在的自由。
「接納自己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面對自己的真實。接納自己,意味著友善的對待你真實的樣子,自在地與你真實的樣子在一起。」
我們沒有與自己和自己的本性自在的在一起,而我們總是試圖成為什麼,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之一。從前我會厭惡自己的敏感與脆弱的一面,所以一直覺得自己困在一個情緒的牢籠中般的不自由,無法跟這些低迷的情緒和平共處。但巴觀說:「一旦覺察到自己是個情緒化、敏感的人時,你就不再是這樣的人了。轉化自然會發生,你不用尋求它的發生,這就是接納的力量。證明你已經接納了自己。」

起初我對接納這一說半信半疑,真的有如此神奇嗎?但試著與內在的室友和平共處之後,我不再批判擁有這些侷促不安、膽小、恐懼等情緒的聲音,我會舉起我的手,拍拍我的內心,並在心中想著:「親愛的自己,我聽到你的聲音了,我接受這樣不安的狀態。讓我們一起解決好嗎?」

並加上透過自由書寫,在白紙上去爬梳這些恐懼的情緒(我是一個做什麼事情,總對自己沒把握的人),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所有真實的面貌,一次次的練習,讓我慢慢從恐懼中解脫了。
「接納自己是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無論你是誰,你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將你創造成這個樣子,神將你創造成這個樣子。」
我們總是對自己非常的嚴厲,每當我低落時,會利用寫「陰影日記」去擁抱如實的自己,誠實的對待自己的聲音,用淚水去洗滌自己的心靈,我都有感受得到自己正在緩慢的成長。我試著將內在衝突消失,對自己感到自在,而因為對自己感到自在,才有能力去愛自己,也愛周圍的人。

愛自己一直都是一門很艱深且必修的功課,不是把自己推向外,去對愛渴求、乞求。唯有覺察到自己缺乏了愛,並接納這樣真實的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它,而是與事實在一起,只要看著它、接納它、與它在一起,我們的心很自然地就會慢慢綻放。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整個大環境(尤其手機出現以及教養孩子方式的改變)如何讓Z世代成為「脆弱世代」,並體現在自殺率及自殘率上。這篇接續分析大重塑時代下對女孩與男孩不同的影響。 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大重塑 雖然男孩與女孩皆使用社群,但是社群媒體(尤其能上傳照片的類型如臉書和IG)對女孩影響比起男孩更大。也是在
Thumbnail
「送孩子上火星之前,先讓他們在地球好好長大吧。」-Jonathan Haidt 本書聚焦在Z世代(一般指1995至2010年前後出生),也是「手機世代」(泛指平板、電玩、智慧型手機)在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大腦如何被這些產品重塑,並導致他們的心理脆弱。Z世代的心理疾病問題都是過去世代在同年齡階段無法攀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讓內心的力量展現,化解痛苦,擁抱真正的喜悅。 是否曾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一面而苦惱?我們總渴望完美,卻忽略了不完美正是我們成長的契機。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缺憾,便能從內心找到真正的自由與力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索如何擁抱自己的不足,進而尋找到自我接納的智慧與內在的平靜。一起走向愛
Thumbnail
自我接納過程中,如何克服對完美的追求與外貌的焦慮。透過個案的紀錄,我們瞭解到真正的自愛來自於接納不完美,以及以真誠和趣味來提升內在的魅力。文章鼓勵讀者專注於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平衡,讓內在的光芒得以散發。
Thumbnail
為什麼自我接納很重要? 自我接納是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這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時,才能開始真正的成長和改變。自我接納有助於提高自尊和自信,減少焦慮和抑鬱,增強幸福感,更好地處理壓力,並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如何實現自我接納? 練習正念 專注於當下
Thumbnail
探索心理陰影的核心,幫助你接納內在的不完美,助你成為更完整、更堅強的自己。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Thumbnail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是三浦紫苑的小說中,描寫了四個女子在東京市郊的70年復古洋樓中同居的生活。這本小說探討了友情、家庭、以及女性生活的多重面向。展現了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溫暖和幸福。透過彼此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她們彼此成為家人,讓讀者感受到家的定義和溫暖。
Thumbnail
沒有閱讀習慣,一直是許多人最困擾的事情。 你今年又在制定要養成閱讀習慣、要讀幾本書的年度目標嗎?這可能是許多人每年給自己的期許,但等到年末回顧時,才發現今年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過了。如果想來點不一樣,可以看看這本閱讀變現!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整個大環境(尤其手機出現以及教養孩子方式的改變)如何讓Z世代成為「脆弱世代」,並體現在自殺率及自殘率上。這篇接續分析大重塑時代下對女孩與男孩不同的影響。 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大重塑 雖然男孩與女孩皆使用社群,但是社群媒體(尤其能上傳照片的類型如臉書和IG)對女孩影響比起男孩更大。也是在
Thumbnail
「送孩子上火星之前,先讓他們在地球好好長大吧。」-Jonathan Haidt 本書聚焦在Z世代(一般指1995至2010年前後出生),也是「手機世代」(泛指平板、電玩、智慧型手機)在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大腦如何被這些產品重塑,並導致他們的心理脆弱。Z世代的心理疾病問題都是過去世代在同年齡階段無法攀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讓內心的力量展現,化解痛苦,擁抱真正的喜悅。 是否曾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一面而苦惱?我們總渴望完美,卻忽略了不完美正是我們成長的契機。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缺憾,便能從內心找到真正的自由與力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索如何擁抱自己的不足,進而尋找到自我接納的智慧與內在的平靜。一起走向愛
Thumbnail
自我接納過程中,如何克服對完美的追求與外貌的焦慮。透過個案的紀錄,我們瞭解到真正的自愛來自於接納不完美,以及以真誠和趣味來提升內在的魅力。文章鼓勵讀者專注於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平衡,讓內在的光芒得以散發。
Thumbnail
為什麼自我接納很重要? 自我接納是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這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時,才能開始真正的成長和改變。自我接納有助於提高自尊和自信,減少焦慮和抑鬱,增強幸福感,更好地處理壓力,並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如何實現自我接納? 練習正念 專注於當下
Thumbnail
探索心理陰影的核心,幫助你接納內在的不完美,助你成為更完整、更堅強的自己。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Thumbnail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是三浦紫苑的小說中,描寫了四個女子在東京市郊的70年復古洋樓中同居的生活。這本小說探討了友情、家庭、以及女性生活的多重面向。展現了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溫暖和幸福。透過彼此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她們彼此成為家人,讓讀者感受到家的定義和溫暖。
Thumbnail
沒有閱讀習慣,一直是許多人最困擾的事情。 你今年又在制定要養成閱讀習慣、要讀幾本書的年度目標嗎?這可能是許多人每年給自己的期許,但等到年末回顧時,才發現今年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過了。如果想來點不一樣,可以看看這本閱讀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