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O工作負荷大
一、背景介紹:
某新創公司,30-40人左右,台灣和美國都有辦公地,去年營業額1000萬美元,今年計劃翻倍到2000萬。CEO非常幹練果斷,對行業趨勢敏感,對策略和行銷通路掌握度非常高,但是團隊協作有壓力,跟不上思路和節奏。60%的工作都壓在CEO身上,感覺身心疲倦,希望通過此次工作坊,來提高團隊內驅力,讓員工能够勇於承擔,提升工作效率,培養良好情緒管理,逐步構建小而美的“選、用、育、留”機制,來管理和培養人才,尤其是銷售和通路運營人才。
二、工作坊流程
第一階段:需求澄清
看似CEO要解决的是團隊協作,其實是要處理員工內驅力以及CEO本身焦慮緊張的狀態。尤其是面對帶不動員工的無力感。這部分情緒需要被看見和同理。
第二階段:問題診斷
在與客戶的訪談過程中,我們聽到公司CEO當前的痛點,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訴求1:提升團隊凝聚力,擁有高效工作流程和明確職能模型。
訴求2:梳理願景目標,提升員工內驅力,勇於承擔責任,培養良好情緒管理,勇於完成挑戰性任務。
訴求3: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提高員工個人能力,减少CEO的工作量。
第三階段:方案確認
1. 由「乘風破浪模型」從不同維度看到大家的想法與狀態,同時意識到個人在團隊中,目前所面臨的挑戰。
2. 座「空椅子」:梳理利益相關者訴求,讓團隊通過角色換位、對話及反饋等方式轉換視角,深度理解利益相關者的訴求。
3. 畫「封面故事」:邀請每一位夥伴撰寫自己的封面故事,呈現每個人的願景,描述各自貢獻了什麽價值,做了什麽關鍵事件,找到內心的why(內在動力)。
4. 動態戲劇三角:藉由戲劇三角的協助,釐清隱藏在你或企業能力弱勢下的心智模式是什麽?在紅三角的哪個區域?你會如何從“紅三角”到“綠三角” 進行翻轉?
5. 旋轉木馬:團隊彼此賦能,攜手共創高光時刻。

高峰低谷
三、心得與收穫
1.先處理情緒,再解决問題
CEO作爲領導者,其實有個非常重要的情緒需要一對一教練梳理。跟很多創業的人一樣,在缺乏資源的情况下,人才需要持續且耐心的教導和培訓後,才能慢慢獨當一面。當CEO的心態穩定,內心力量就更加强大,與員工的關係就會變得輕鬆。教練式的領導,可以幫助客戶更容易去完成一對一的溝通,尤其是面對情緒化的員工,能够找到合適的安撫點。以及讓身領導者的的無力感、尤其是心累的感覺得以釋懷。
2.客戶的訴求不見得僅僅是一場工作坊能解决
CEO希望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提高員工個人能力,减少CEO的工作量。在我們再經由一天工作坊的落地、成功打開團隊整體的情緒,釐清願景和目標,但落地到專案進度繼續推進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團隊能力的瓶頸時,就要根據具體的情况實施對應培訓的課程,例如:績效提升,目標管理等,都是很好的賦能課程。
3.同頻客戶語言,理解客戶痛點,提供解决方案
客戶的需求是:「希望可以在一天的工作坊中達成Sponsor的期許,完成團隊協作的初步融合激發團隊內在力量,在此基礎上將個人目標與公司願景相融合,讓團隊彼此真誠的看見與同理。」。因此,從教練的角度上看到需求背後的需求,也就是冰山下的東西,找到核心信念、價值觀,從團隊教練的模式,尋找到解决方案。並藉由實際案例,將方案呈現出來,對應客戶的核心需求。

同頻客戶
續航力學院正式推出「百企百煉」賦能計劃,藉由專業教練服務,為企業提供系統性支持,助力其在逆境中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續航力,實現永續發展。
服務:團隊教練工作坊(半天)目標:在協助助企業提升組織效能,强化團隊間的協作與溝通,推動高效决策和執行力的提升。
內容:
1. 共創式解决方案:運用專業教練技術,激發團隊的創新思維,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2. 主題涵蓋:組織賦能工作、戰略工作坊、團隊融合工作坊、績效提升工作坊、轉型工作坊等。
如果您的企業願意參與我們的“百企百煉”專案請填寫申請表並提交,讓我們一同賦能員工成為“有溫度的領導者”,推動企業從“盈利驅動”向“價值創造”轉型。~
E-MAIL:shocareerma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