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2022.11.20, Day 21
運動要循序漸進,不可躁進,這是廣為人知的道理,所以起初我的跑步規劃為,使用社區健身房的跑步機,從10分鐘開始,每天增加1分鐘,也就是第一天跑10分鐘、第二天跑11分鐘、第三天跑12分鐘......以此類推。
先講結果,失敗了。
於是我改成每3天增加1分鐘,也就是第一天至第三天跑10分鐘、第四天至第六天跑11分鐘、第七天至第九天跑12分鐘......以此類推。
再先講結果,又失敗了。
礙於某些原因導致我沒有每天跑步,所以這份遞增的計算無法如預期的實現,數字很容易重置、甚至還會倒扣。
盤點
回想當兵時跑三千公尺,一開始真的跑到胸口快爆炸也跑不完,但撐過一段痛苦的時期,就可以跑完三千公尺了。
另外是以前曾在健身房上課,教練要求必須在一個類似爬樓梯的機器上走15分鐘,一開始走不到5分鐘我就幾乎昏厥,但撐過一段痛苦的時期,就可以走完15分鐘了。
因此,我下了一個結論,要不就是定時、要不就是定量,反正就是不能不定時又不定量。
迭代
我決定改成每次都跑30分鐘,不需要考慮是不是每天都有跑步所發生的間斷,總之,只要當我一站上跑步機,必須30分鐘後才准下來。
結果,我實在是跑不完30分鐘,即便速度調低,還是無法一口氣跑完30分鐘。
循序漸進是廣為人知的道理,我也只好做出一些折衷,現在我預計先降低時速,並且先能跑完15分鐘、2週後再增長為20分鐘、4週後是30分鐘。
時間軸的前進
為何我選擇定時,而非定量呢?因為我認為時間才是一個可靠的參數。
剛出社會時,我常去住處附近的公園跑步,記得當時我都是固定跑8圈操場。但有時候,我為了想快點跑完,所以後面會加速衝刺,並且用爆發力跑完最後的100公尺,而這也常導致隔天肌肉太痠痛,反而需要花上2、3天休息。
現在我的目的是想達成「長期跑步」,所以傾向選擇可以平穩進行的模式。
另外,基於時間管理,既然我分配了接下來的30分鐘給跑步,就是要好好的跑步,不用再想如果早點結束就可以先去做後面的事,這樣便能減少意志力的判斷與耗損。
最後,則是我目前的假設,如果時間較長且完整,可以先慢慢的跑,並且盡情的調整呼吸喘氣,這樣或許也可以輔助自己進入心流。
以上推論是否成真,就先等我能跑到30分鐘,再來檢視了。
PS:使用跑步機若將速度固定,距離也會是固定,這裡的定時而非定量,是指我先要求自己可以慢慢跑完30分鐘,後續再逐漸調高時速,但30分鐘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