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Week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5週 覺察卡關的對話
在對話中覺察,在什麼樣的取向、狀態下,會讓自己想去反駁、辯解或干預對方的述說。
對話時常卡在當我們好奇對方的過程中,被自己內在的聲音主宰。本來的路徑是朝著對方的內在進行,卻不知不覺受自己的內在牽動。
而這個內在的聲音通常來自
1. 有了主觀詮釋
2. 期待失落
拿我跟女兒的日常對話來比喻。
女兒某日閒聊說她的好友正在減重,當女兒下課吃著合作社買的熱狗時,好友抱怨他「在減重的人旁邊吃熱狗很過分吶!!」。女兒翻白眼回應「是你跑來坐在我的位置耶…我還得站在自己位置旁邊吃…」頗有委屈之意。
應該哈哈大笑就好,或是多點好奇與核對的對話,不知道我可以好奇出什麼?(現在倒是好奇的很自然)
結果我一直跟他強調『熱狗不健康,不要吃太多』。女兒也可愛,他說『媽媽,我在跟你聊天,你的重點怎麼都在熱狗了!』
你瞧,我有了主觀詮釋,吃熱狗很不健康。也有期待失落,我怎麼教你的,竟然在學校買熱狗當點心,我期待你懂得好好照顧自己啊!
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通常我們只是想要改變或說服對方,而不是去理解她。
對話中要能適時覺察內在是否有主觀詮釋與期待的失落,先連結自己照顧內在,對話中不用套路,不說道理,也不引導對方來符合我們的期待。
對話的目標是為了連結彼此,也讓孩子與自己漸漸連結,成為一個健康、負責任的人。而這樣的個體會為自己做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好奇很重要,但要注意喔,不在對方發生了重大事件或生病虛弱時好奇,那就是白目了。甚至是,對方表明不想說話時,硬要引導對方說說話,小心或許是「對方必須說一說對他比較好」的主觀詮釋。
好奇的基礎,來自接納與尊重。
討論中我分享自己的卡關,我細數了與妹妹、個案、先生及女兒在對話中常見的卡,但我真的覺得卡關、在意、被影響、與困擾的,好像只有來自與先生的互動。其他對象即使我做的不好,也不受影響,還能肯定自己。
我與先生其實感情很好,溝通上也無礙,偶爾才會有些生活事件裡小小的不開心。在認知上我很清楚其實都是生活小事,只是為何我的慣性回應如此強大!
我的觀察是,我都還來不及解讀或覺察,先生的話語及表達,已經讓我的頭腦慣性思維與身體 迅速做出反應。我會立刻覺得被指責,覺得生氣委屈,然後不說話。
對,我不說話耶,為什麼呢?
我覺得說了也沒用,說也說不過他,我也怕他因爲我的反駁更生氣。
如果不這樣事後覺察,我還真不知道小小事件與互動裡頭,有這麼多觀點與過往經驗在影響我。
學伴們的分享大多類似,覺察到卡關不是困難,難在無法做出符合自己期待的回應。現在我們透過老師的教導,知道這個卡關常來自主觀詮釋與期待失落,每當卡住時就可以提醒自己去看見這個主觀詮釋與期待的失落是什麼,重新為自己做選擇。經常的練習,讓身體重新鍛鍊出另一條新的路徑。
在討論互動中,學伴提出自己的卡關,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主持人問,能否先欣賞自己的認真,你主動參加3人小組的線上練習呀!學伴想了想坦承的回應,在對話練習中無法欣賞自己,因為對於「好的對話」似乎有個隱形標準,會評價自己。
我喜歡主持人的回應,不是安慰、說教或引導至渴望處欣賞自己,而是分享自己在小組練習曾遇到的困境,還有回應的方式。當傾聽者希望主持人(述說者)給出回饋,他找不到可以回饋的內容時,謝謝對方當下的存在。你的存在讓我能安心述說,就是一個禮物。那互動真是美好!
因為這個討論,我們也彼此分享「欣賞自己」的練習方式。像是讚美日記、鏡子練習與自由書寫,如何在困難處依舊能欣賞自己,時時刻刻體會生活中的大小事等等。
與學伴們在討論與互動中也漸漸熟悉彼此,可以這樣踏實練習,好幸運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a Pre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4週 專注傾聽他人 好奇的前端功課是傾聽, 每個人都渴望被傾聽, 不停說了又說,希望他人理解我、聽見我 但內在狀態未改變,難免讓人不耐煩。 傾聽,是聽懂別人說的話, 只是我們常認為自己聽懂了、明白了, 其實我們沒有真正在聽。
等了2年終於有機會上志仲老師的靜心工作坊, 老師經常在臉書分享靜心的體驗及靜心帶來的幫助, 但文字無法帶來內化的體驗,所以一直很想上老師的靜心課。 這一天溫度很低又下著雨,謝謝3位老師遠道北上, 也謝謝自己的認真啊~
第3週 《運用好奇》 上週的覺察功課, 老師說,即使全部都是4種應對姿態, 也要為自己感到開心,因為我們已經開始覺察了, 而覺察、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
第2週 《覺察自己的應對姿態》 關於上週的功課,老師提醒著 把目標放在「覺察」,而非「改變」。 改變當然是最終目標,但改變的發生卻需要歷程。 並非只能陳述客觀事實, 而是當我們有了覺察,便可以選擇表達自己的詮釋與意見, 或是,呈現一個客觀狀態。 那麼我便自由了。
喜歡公視的紀錄觀點這個節目。 影像裡的每個人都是主角,簡單的話語陳述,沒有太多華麗的台詞,看似沉思的面部表情,卻深藏許多幽微的表達。也許我們的膚色、信仰、環境與生活方式南轅北轍,但是關於生命、關於愛 的課題卻沒有分別。或許這是紀錄片吸引我的原因。 我知道,不論我做得好不好,母親永遠無條件的愛我。
小我不是錯的。不是對錯的問題。它只是無意識而已。
第4週 專注傾聽他人 好奇的前端功課是傾聽, 每個人都渴望被傾聽, 不停說了又說,希望他人理解我、聽見我 但內在狀態未改變,難免讓人不耐煩。 傾聽,是聽懂別人說的話, 只是我們常認為自己聽懂了、明白了, 其實我們沒有真正在聽。
等了2年終於有機會上志仲老師的靜心工作坊, 老師經常在臉書分享靜心的體驗及靜心帶來的幫助, 但文字無法帶來內化的體驗,所以一直很想上老師的靜心課。 這一天溫度很低又下著雨,謝謝3位老師遠道北上, 也謝謝自己的認真啊~
第3週 《運用好奇》 上週的覺察功課, 老師說,即使全部都是4種應對姿態, 也要為自己感到開心,因為我們已經開始覺察了, 而覺察、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
第2週 《覺察自己的應對姿態》 關於上週的功課,老師提醒著 把目標放在「覺察」,而非「改變」。 改變當然是最終目標,但改變的發生卻需要歷程。 並非只能陳述客觀事實, 而是當我們有了覺察,便可以選擇表達自己的詮釋與意見, 或是,呈現一個客觀狀態。 那麼我便自由了。
喜歡公視的紀錄觀點這個節目。 影像裡的每個人都是主角,簡單的話語陳述,沒有太多華麗的台詞,看似沉思的面部表情,卻深藏許多幽微的表達。也許我們的膚色、信仰、環境與生活方式南轅北轍,但是關於生命、關於愛 的課題卻沒有分別。或許這是紀錄片吸引我的原因。 我知道,不論我做得好不好,母親永遠無條件的愛我。
小我不是錯的。不是對錯的問題。它只是無意識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昨天傍晚吃了長長的一頓飯 吃飯時 聽著對面的他 説著遇到的種種 並説著他的看法 等對方停了後 我說:有時候你要不要試試聽對方把話説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對方立馬説:他都不了解我,為什麼我要聽他説的? 我:溝通交流總是得適時的停下,聽聽對方,也是讓你看看自己表達了什麼!是互相的尊重啊!
社會上很常看到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很多的誤解與溝通問題,無論是對孩子、父母還是戀人,都因為不懂得思考而失去了為對方理解的機會! 明明最愛的是彼此,卻傷得最重!! 明明我是為了你,你卻不明白!! 明明我說了不想要,你卻依然故我,還說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媽媽和孩子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有趣的互動,並思考到關心他人時使用恰當的詞句的重要性。文章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來表達對互動和溝通的思考。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昨天傍晚吃了長長的一頓飯 吃飯時 聽著對面的他 説著遇到的種種 並説著他的看法 等對方停了後 我說:有時候你要不要試試聽對方把話説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對方立馬説:他都不了解我,為什麼我要聽他説的? 我:溝通交流總是得適時的停下,聽聽對方,也是讓你看看自己表達了什麼!是互相的尊重啊!
社會上很常看到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很多的誤解與溝通問題,無論是對孩子、父母還是戀人,都因為不懂得思考而失去了為對方理解的機會! 明明最愛的是彼此,卻傷得最重!! 明明我是為了你,你卻不明白!! 明明我說了不想要,你卻依然故我,還說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媽媽和孩子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有趣的互動,並思考到關心他人時使用恰當的詞句的重要性。文章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來表達對互動和溝通的思考。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