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犯了這麼愚蠢的錯。」工作初期大概都會遭遇這麼一次走心的懊悔和自責,而我的幸運在於曾經有人告訴我「錯誤會轉換為成長的最大動能」,因為錯誤會引導人去尋找防錯機制,而很多時候,求助他人能夠讓經驗預防個人失誤,與其期待職場存在容錯率,不如期待以好的互助模式降低錯誤率。
主管辦公室的門總是開著,像在對無知的我招手,我也常常把頭探進門內「可以問妳一個問題嗎?」,主管點頭並拉了一張椅子讓我坐下。從微小的試算表問題到專案進行的盲點,她從來不會表示不耐煩,在每次解釋之後都會詢問我「你有理解我的意思嗎?」。我想成長就在一次次的求助與協助之間,去理解不懂的地方,再教給下一個不懂的人,讓分享創造永續價值。
知識與情感交織而成的互助網
在AdvanteQ的個案中,同事們互相請教程式問題,過程中包含吸引注意力、釐清過程、找到相關問題、尋找適當的知識交流工具、找出解法。其中,有些慣用語雖無關乎問題,卻能讓交流過程更加友善,比如「我有件事很急!」、「我也遇過這個問題」、「還好有你」。幽默感、同理心與感謝等情感能強化互助模式,讓問題獲得解決也同時建立夥伴連結。
當然也有些情況不容易表達情感,譬如會議,導致許多意見無法被即時反饋,當人們無法因情感驅動而直接表達肯定與否定,創新想法可能就隨著會議的結束而消失,而願意發言的人久而久之也沉默了。記得老師的課堂小約定「先一個讚美、一個提問,最後給意見」,或是IDEO的腦力激盪原則,團隊成員的肯定加成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成果。正向的互助循環需要知識,也需要情感。
轉換展演空間,讓情感伸出手
星展銀行的Sparks企劃中,有一則故事是關於物理治療的困境,一位員工的年長父親不願住院、接受長期的物理治療,卻衍伸出天天往返醫院的風險。此時團隊遇見了一位創業家結合了遊戲與治療,讓患者不僅能夠居家治療,還能藉由遊戲輔助讓患者能夠追求分數。問題是,這項創新療法該如何進入市場真正被使用呢?星展團隊協同創業家與醫院溝通,此時創業家為求助方,醫院端為協助方,若少了醫院的支持與信任,創業家便無法持續營運,然而雙方在會議上僵持了很久,醫院端堅持既有的治療不願承擔創新風險。
後來創業家轉移了技術展演的空間,從會議室到治療現場,讓患者的實際反饋影響了醫院決策,如果無法引入該技術,醫院反而要承擔失去患者的風險,此時求助與協助的局勢似乎翻轉了。如同前一段提及會議難以建構情感互助,求助者其實可以透過空間轉換、情感參與來得到協助,調整協助者的框架,重新塑造互助模式。
連結求助與協助,創造Spark
我對”Spark”的字意理解來自《靈魂急轉彎》,動畫中深深闡述了「對生命的熱情」是多麼珍貴的資產。Spark不是與生俱來,是透過與人、世界、興趣的連結而誕生,這些連結都富含情感且具有影響力。在公司內部,若工程師之間能建立互助循環,如同上回提到的Apple作為,便有更高的可能性突破既有技術。在公司之間,若一個創業家找不到投資者,或是一個投資者沒能看見創新價值,就無法建立連結,也無法為世界帶來新的Spark。
《The Giver》中,看似大同世界卻沒有任何Spark,因為體制從根本地抹滅了人們建立情感連結的可能。所有求助與協助之間,都需要連結,包含知識與情感,而連結的存在本身便是極重要的價值,可能是一個組織的作為,也可能是一個計畫,就像星展銀行一系列的微電影中,不僅連結了環境問題與創新解法,也為創新解法連結了更多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Grodal, S., Nelson, A.J. and Siino, R.M., 2015. Help-seeking and help-giving as an organizational routine: Continual engagement in innovative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8(1), pp.13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