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謝謝您』。心理學人:當企圖自殺者做好了面對死亡的『情緒』準備,那就是道別的時刻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長期的情緒或精神疼痛,磨滅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到最後,連要找一個可以的存在,都成了大腦思考上的一大負擔。乾脆,放棄吧!這樣的思維讓大腦逐步掉入一個頑固不靈的思考死胡同,越走越深隧,越走越黑暗。於是,自殺行為,彷彿就成了自殺者在認知想法上唯一的選項了。

  •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企圖自殺者除了會出現常見的情緒失控,情緒崩潰等外顯特質外,還可能在過程中,經歷了看似好轉的「平靜反應」,在自殺前,甚至會展現出「欣慰」與「感激」的反向行為。這象徵著自殺者不只在認知上做好離開的準備,更展現出他們已經為死亡做好了情緒的準備。

人類演化的目標是避免死亡,死亡,代表結束,代表永遠的失去,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但當一個企圖自殺者已經為死亡做好了準備,在情緒上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甚至能以平靜的情緒來看待死亡的時候,或許才是最危險的時刻。 瑞典學者Patrik Rytterström等人2019年的研究

Patrik Rytterström等人對自殺者非語言的沉默訊息感到興趣。他們找來了7名護理人員,並要他們回憶自殺成功者在結束生命前的語言與非語言線索,18名自殺成功者生前的種種跡象如下。

  • 「我很好」的外在表徵

自殺者以戴面具,玩遊戲的生活型態,企圖以喜樂來傳達內在真實的情緒矛盾。不合理的情緒波動,讓人們在認知上以為他們有了好轉的反應,因為,他們可能變得更健談,更平靜,更滿意。

  • 失去變好的希望,無力改變現狀是自殺者共同的認知特徵

不願意接受進一步治療與對未來治療失去希望,透露出了自殺者的無力感,所有的期待都成了無法兌現的安慰。無奈地只能接受自己的狀況,脆弱得連對抗痛苦的本能反應都放棄了。

  • 自殺前的「平靜」,透露出他們已經為死亡做好情緒的準備

自殺者在經歷矛盾階段後,他們可能在認知上接受了死亡,並對日後沒有自己的日子,做好可能的規劃與安排。 當平靜的時期突兀地出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時,這可能表明了他們已經在情緒上接受了死亡。

  • 安排好後事,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自殺者在最後的階段,展現出不可思議的欣慰,在看似很平靜地接受了命運無情安排底下,透露的是他們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情緒準備。

最後的感激,象徵著平靜的道別,就像是日常一般的道別,旁人很難從他們寧靜的表象上,看出結束生命的端倪。 或許,當一個人可以平靜的情緒看待死亡,自殺,最可能發生。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 透過自殺自殺評估工具,探究企圖自殺的語言線索

量化的自殺評估量表,讓我們很快的得知企圖自殺者的認知與自殺的想法。一般而言,只要他們曾經自殺過,或他們已經有了自殺的具體計畫,包括想好自殺地點、以何種手段自殺等,我們就可以把他們列為高危機個案。但是,他們對死亡的情緒,很難從量表的問題與主觀的分數得知。

  • 培養更多的「直覺」與「主觀感受」,以辨別出企圖自殺者的非語言線索

Patrik Rytterström等人的研究對象,是專門照護企圖自殺者的專業護理人員,他們除了具備評估個案自殺風險的認知能力外,更多了情緒上主觀的感受與直覺判斷的能力。

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企圖自殺者主觀的感受與他們在自殺前所透漏出的非語言訊息,才是評估企圖自殺者是否會採取自殺行動的有效線索。

一時情緒的激動,可能會導致自殺的衝動行為,但是,能夠平靜的面對死亡情緒,可能才是企圖自殺者最難挽回的局面了。(文:心理學人/圖:Pexels)



參考資料:

Patrik Rytterström1*, Mirja Lindeborg2, Sari Korhonen2, Tabita Sellin3,2019, Finding the Silent Message: Nurses’ Experience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receding a Suicide,Psychology, 2019, 10, 1-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學人的沙龍
16會員
16內容數
歡迎來到~心理學人 跟著心理學人,一起成為學習心理學的人
心理學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8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
Thumbnail
2023/08/18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
Thumbnail
2023/08/18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Thumbnail
2023/08/18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Thumbnail
2022/06/23
在快要窒息的婚姻裡,尋找走味的愛情?心理學人:六個心理彈性的技巧,有效提昇婚姻的滿意度。 文章摘要: 一、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二、提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心理學人:提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一)提昇自我的效能
Thumbnail
2022/06/23
在快要窒息的婚姻裡,尋找走味的愛情?心理學人:六個心理彈性的技巧,有效提昇婚姻的滿意度。 文章摘要: 一、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二、提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心理學人:提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一)提昇自我的效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十五、凝視死亡,正視自殺意念 自殺是一種衝動行為,如果在你產生這樣的念頭時,不用太慌亂,因為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這是出自於我們的趨吉避凶得生存本能。但人有死的本能,就有生的本能,所以不要害怕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的死亡意念,雖然這難以啟齒。 自殺是一種
Thumbnail
十五、凝視死亡,正視自殺意念 自殺是一種衝動行為,如果在你產生這樣的念頭時,不用太慌亂,因為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這是出自於我們的趨吉避凶得生存本能。但人有死的本能,就有生的本能,所以不要害怕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的死亡意念,雖然這難以啟齒。 自殺是一種
Thumbnail
我們在人生歷程中,比較少會思考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當我們瀕臨死亡,或面對死亡,我們才開始漸漸體認到自己捨不得的人事物、還想做的事情、還未完成的夢想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人生歷程中,比較少會思考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當我們瀕臨死亡,或面對死亡,我們才開始漸漸體認到自己捨不得的人事物、還想做的事情、還未完成的夢想是什麼。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 本期主題:其實我們都只想好好生活─談精神疾病或失序經驗中「生死」與「(人際)關係」議題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 本期主題:其實我們都只想好好生活─談精神疾病或失序經驗中「生死」與「(人際)關係」議題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韓劇_還有明天(내일 Tomorrow) 最近看了滿多在探討人生意義的戲劇,《還有明天》主題是我覺得非常特別的,除了有救人的陰間使者,還有可以提前預判憂鬱指數的程式。若不是當事人真的很難想像正在面臨的壓力與情緒負擔有多大,了解到自己寶貴的生命價值,並建立起強健的社會支持網。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韓劇_還有明天(내일 Tomorrow) 最近看了滿多在探討人生意義的戲劇,《還有明天》主題是我覺得非常特別的,除了有救人的陰間使者,還有可以提前預判憂鬱指數的程式。若不是當事人真的很難想像正在面臨的壓力與情緒負擔有多大,了解到自己寶貴的生命價值,並建立起強健的社會支持網。
Thumbnail
「是你的想像力把它『惡化』了」 「我們不戳破是保有你生命尊嚴最後的矜持也是我們給你最大寬容度的自由」 「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愛你但是只要在乎你的人愛你就足夠了」 「不要想像自己能夠做到100分 ,那不可能你又不是我,我就算不圓滿亦是圓滿」
Thumbnail
「是你的想像力把它『惡化』了」 「我們不戳破是保有你生命尊嚴最後的矜持也是我們給你最大寬容度的自由」 「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愛你但是只要在乎你的人愛你就足夠了」 「不要想像自己能夠做到100分 ,那不可能你又不是我,我就算不圓滿亦是圓滿」
Thumbnail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參考資料:
Thumbnail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參考資料:
Thumbnail
歡迎來到這一世 神沒談心世有鑑於這半年來 搜尋自殺的人太多了 在看了一些網友的回饋之後 我有義務「重新製作」這個主題 給搜尋「自殺方法」的人 多一個思考的角度 我還是要先打針一下 這只是我一個路人甲的觀點 一個憂鬱症患者曾想尋短的經驗談 不是大愛頻道,也不是專業心理師 你若聽到你不舒服的內容
Thumbnail
歡迎來到這一世 神沒談心世有鑑於這半年來 搜尋自殺的人太多了 在看了一些網友的回饋之後 我有義務「重新製作」這個主題 給搜尋「自殺方法」的人 多一個思考的角度 我還是要先打針一下 這只是我一個路人甲的觀點 一個憂鬱症患者曾想尋短的經驗談 不是大愛頻道,也不是專業心理師 你若聽到你不舒服的內容
Thumbnail
近期,從新聞上得知許多令人難過的消息,其中大學生的自殺事件讓大家再次回想起心理健康的重要。根據108年的統計,自殺通報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出現自殺企圖。如果你身邊,也出現了這樣的朋友,甚至親人,告訴你:「我想死。」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近期,從新聞上得知許多令人難過的消息,其中大學生的自殺事件讓大家再次回想起心理健康的重要。根據108年的統計,自殺通報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出現自殺企圖。如果你身邊,也出現了這樣的朋友,甚至親人,告訴你:「我想死。」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