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這|神經膠質瘤照顧者Daniel:你是否覺得活在世界上的時間是值得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海安
「你是否覺得活在世界上的時間是值得的?還是覺得很多事情還沒做?」
五年前,Daniel的母親半夜上廁所時,突然在客廳倒下,送醫後發現右腦有腫瘤,罹患了「神經膠質瘤」。
手術後母親只剩下約四、五成的活動力,手無法舉到肩膀,左腳也只能微微轉動,過去常常出門和鄰居聊天,手術後頭髮被剃掉,不想讓別人看到生病的自己,後來也比較少出門,最後都只待在家裡。
生病時母親比較消沉,開第二次刀後,記憶只能維持半小時,像是吃飯後過半小時就又想要吃飯,「忘記也好,這樣媽媽才能樂天過最後的生活」Daniel 感嘆地說。
在得知母親確認後一個月內,Daniel的父親提早退休,將全部的心力在照顧母親,直到去年八、九月母親連右手也舉不起來,甚至開始沒辦法站立,檢查後才知道左腦也擴散了。
住院等待看護時,Daniel和家人一起照顧無法行動的母親,從不會翻身到會翻身,擔心母親皮膚會發炎、生褥瘡,時常幫母親變化身體姿勢,剛入院時意識比較清楚,但是後來幾乎都閉著眼,意識漸漸變得模糊。
攝影:海安
「3:13宣告過世,我站在床尾」
有一天看護在晚上十一點說,母親心率與各方面的數值漸漸地不穩,請Daniel的家人到醫院一趟,到醫院後過一、兩個小時後數值開始失控。
有一個習俗是人過世後要換一套新衣服,於是Daniel的父親急忙趕回家,但是在回程路上母親就離開了。當宣告母親過世時,Daniel的心情其實很平靜,但是第二天安頓好靈堂後,Daniel還是在車上默默地掉淚了。
在公祭時,Daniel跟媽媽說:
「和爸爸結婚後妳都是家庭主婦,個性比較內斂,也不太愛出門,但是我當兵時在總統府雙十國慶前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預演,隨口跟妳說什麼時候會表演,內心覺得妳應該不會來吧,但是當我眼光撇向觀眾席時,卻看到妳的笑容,像是說著『非常驕傲有我這個兒子』。表演後有十分鐘會客時間,我們一家拍了一個合照,感謝妳願意參與我的精心時刻。」
長大後,才知道生為人父人母多不容易,身為主管的Daniel特別體悟到,像是帶領新人時,擁有照顧他人的心是非常強大的,像是父母會想用自己愛的方式教導,有時比較沒有智慧會不小心傷害到小孩。但是當Daniel長大才發現他們只是想用自己愛的方式,「如果身旁有生病的親人,一定要珍惜與他相處的每一天」Daniel說。
攝影:海安
「你是否覺得活在世界上的時間是值得的?還是覺得很多事情還沒做?」
在母親生病之前Daniel都把重心放在感情上,而忽略掉家人多年來的照顧,突然某一天下午回家時,看到父母親坐在沙發看電視,他們的身體更瘦小、頭髮變白許多、皺紋又更加蒼老了,於是媽媽生病後 Daniel花更多時間陪父母聊天。
父親為了照顧母親都非常忙碌,母親離開後他調整自己,重新開始運動、胃口也比較好,後來他做健康檢查,發現攝護腺有一些狀況,醫生安排深入檢查後,發現有不好的東西。爸爸回家後跟Daniel說「中獎啦!」父親面對疾病的心態是「該怎麼治療就治療」但是日子沒有改變,還是一樣跟朋友去爬山。
「謝謝你的照顧,我愛你」
母親生病這五年來最大的感悟是「遇到困難是一種選擇,人生不可能永遠平順,但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時,要用什麼心態面對?」雖然母親用比較消沉的態度面對,但是也不能責備,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
Daniel跟我分享,他在寫給父親的「愛的書信」中,寫到:
「感謝你三十年前將我生下來,我寫這封信的時刻,是知道你的攝護腺有問題的這天,雖然心情五味雜陳,但是很敬佩你能冷靜面對這些問題。很感謝你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為了我們出門打拼,好不容易能清幽享福,但是前幾年媽媽生病,計劃趕不上變化,而你為了媽媽提早退休,也消瘦了許多,我覺得你很偉大、為了這個家付出很多,我想好好謝謝你。」
最後Daniel笑著說,他和父親的關係是不苟言笑,不可能說出「我愛你」,但是他透過這個書信想跟父親好好表達,趁著父親出門默默地放在客廳桌上。
攝影:海安
avatar-img
18會員
20內容數
從13歲罹患免疫性血小板缺少症(ITP,俗稱紫斑症)後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安 Szu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們對「好」、「爛」的定義模糊,反而不知道追逐的終點是什麼,好像一直處於不安定、無法認同自己的狀態裡。 「我們看似擁有很多選擇,但是卻不知道要選擇什麼;我們看似自由,但是我們卻都不自由;我們以為知道自己是誰,但是我們卻不知道。」 願這個世代的我們,享受著迷惘,不要忘記我們都擁有實踐勇氣。
任何對疾病的玩笑都不好笑,沒有任何人願意生病,在被告知罹患某個疾病時,沒有任何手冊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一點都不好笑的玩笑」多數時刻我們只能忍下這些言論,或是表面跟著笑,內心卻非常難過。
「寂寞的人都是一樣的。」 儘管過了多年,當我抱著有黎耀輝氣味的被子哭泣的何寶榮,卻還是無法停止自己的眼淚,也許我只是在感嘆著過去。 我與你誰是黎耀輝,誰是何寶榮? 也許我們都只是害怕失去,只能互相牽引卻互相傷害的戀人。 但是這次看完《春光乍洩》,我沒有哭了。 「寂寞的人都是一樣的。」
「紫斑症」是社會必須去理解的疾病。 我從來不是為了迎合潮流而拿起筆寫文字,而是這些故事真實發生在我生活之中,我無法成為那一個無聲的人,只是現在的故事主角,終於是我自己。
每個人的歷程不同、挫折不同,這都是屬於你人生獨特的課題,不要過於在乎他人飛行的里程和路線。越來越堅強、也越來越透徹,享受人生迷惘且流動的狀態,身而為人,也許我們都在體驗人生。
要說出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甚至是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事需要勇氣。也許有些事到最後都無法讓任何人安放,但是希望每個故事的重量恰如其分,不會使你失去相信的美好。 願我們都能遇到完整傾聽和接住的人,願每個靈魂都擁有安放之處,對於我也是。
當我們對「好」、「爛」的定義模糊,反而不知道追逐的終點是什麼,好像一直處於不安定、無法認同自己的狀態裡。 「我們看似擁有很多選擇,但是卻不知道要選擇什麼;我們看似自由,但是我們卻都不自由;我們以為知道自己是誰,但是我們卻不知道。」 願這個世代的我們,享受著迷惘,不要忘記我們都擁有實踐勇氣。
任何對疾病的玩笑都不好笑,沒有任何人願意生病,在被告知罹患某個疾病時,沒有任何手冊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一點都不好笑的玩笑」多數時刻我們只能忍下這些言論,或是表面跟著笑,內心卻非常難過。
「寂寞的人都是一樣的。」 儘管過了多年,當我抱著有黎耀輝氣味的被子哭泣的何寶榮,卻還是無法停止自己的眼淚,也許我只是在感嘆著過去。 我與你誰是黎耀輝,誰是何寶榮? 也許我們都只是害怕失去,只能互相牽引卻互相傷害的戀人。 但是這次看完《春光乍洩》,我沒有哭了。 「寂寞的人都是一樣的。」
「紫斑症」是社會必須去理解的疾病。 我從來不是為了迎合潮流而拿起筆寫文字,而是這些故事真實發生在我生活之中,我無法成為那一個無聲的人,只是現在的故事主角,終於是我自己。
每個人的歷程不同、挫折不同,這都是屬於你人生獨特的課題,不要過於在乎他人飛行的里程和路線。越來越堅強、也越來越透徹,享受人生迷惘且流動的狀態,身而為人,也許我們都在體驗人生。
要說出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甚至是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事需要勇氣。也許有些事到最後都無法讓任何人安放,但是希望每個故事的重量恰如其分,不會使你失去相信的美好。 願我們都能遇到完整傾聽和接住的人,願每個靈魂都擁有安放之處,對於我也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過去十五個月,從父親生病到康復出院的過程,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生活的起起伏伏。在這過程中,作者也經歷了身心的狀況變化,打破了對照顧病人的既定觀念,反思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感謝了身邊所有給予過幫助的人。這是一篇充滿情感與真摯故事的文章。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天阿,他才40多歲耶,怎麼就檢查出癌症晚期了!」當初聽到哥哥因為身體不適,到處看醫生都沒有好轉,我就很擔心。哥哥就我一個妹妹,從小就對我很好,什麼事也都護著我,從不讓我受委屈,尤其是母親離開我們之後,他擔起更多的責任照顧我,直到我結婚。沒想到,前幾個月他去榮總檢查,卻傳來噩耗:「大腸癌末期」。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這輩子好像還很長,當人到底值得不值得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只要想到醫院裡有著那麼多人飽受身體和心理的疼痛,我就好怕,好想現在就去當一粒灰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過去十五個月,從父親生病到康復出院的過程,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生活的起起伏伏。在這過程中,作者也經歷了身心的狀況變化,打破了對照顧病人的既定觀念,反思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感謝了身邊所有給予過幫助的人。這是一篇充滿情感與真摯故事的文章。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天阿,他才40多歲耶,怎麼就檢查出癌症晚期了!」當初聽到哥哥因為身體不適,到處看醫生都沒有好轉,我就很擔心。哥哥就我一個妹妹,從小就對我很好,什麼事也都護著我,從不讓我受委屈,尤其是母親離開我們之後,他擔起更多的責任照顧我,直到我結婚。沒想到,前幾個月他去榮總檢查,卻傳來噩耗:「大腸癌末期」。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這輩子好像還很長,當人到底值得不值得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只要想到醫院裡有著那麼多人飽受身體和心理的疼痛,我就好怕,好想現在就去當一粒灰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