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同學家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個月三年級的哥哥第一次體驗去同學家玩,上週則是他第一次邀請同學來家裡玩,兩次體驗我都看在眼裡,非常有趣。
哥哥之前去過這位同學家兩次,第一次時經驗很好,在同學家一起打電動、做蛋糕、吃咖哩飯,回家時非常開心。第二次時滿心期待,結果下午接回來時,在車上本來看起來很高興,但一會兒就開始哭起來了,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兒子邊哭邊說:我都沒有玩到電動,都他自己一直在玩,嗚嗚嗚嗚嗚......... 我和爸爸面面相覷,不知道要怎麼安慰他,但我心裡想的是:你只是去人家家裡玩電動的嗎?
我小學時候去別人家玩,大多玩的是扮家家酒、做美勞、畫畫、吃東西、看照片、看人家跟我分享的東西、有時候看錄影帶,那個年代還沒有用電動來招待同學的習慣,所以我對於"去人家家裡玩"這件事幾乎沒有"打電動"這個期待在裡面。
後來兒子哭完了,我跟他討論整個事情,先釐清他第一次去同學家得到很多"電動招待",所以是不是也期待第二次時會有同樣的安排,兒子說是,可能這次和他期待的差太多了,因此一直難以接受。接著我問他,那你覺得去同學家玩,什麼事都不做只是有一個人一直打電動,這樣好嗎?平常在家就能打電動,為什麼要換一個地方打呢?他想了想,說這樣好像不太有意思,而且也會容易吵架不高興。然後他又問我:那為什麼同學不把電動讓給我打呢?我笑了起來,跟他說電動這種東西一打起來人就六親不認,這個誘惑太難抗拒了,他怎麼可能讓給你?
然後我跟他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為什麼喜歡去同學家,還有我們都會在去彼此家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重點是能和朋友一起做些事情,以及看看對方的家裡長什麼樣子、有什麼東西,而不是一直做著自己的事呀。
討論完了之後我鼓勵兒子明天去學校跟同學說這件事,兒子雖然有點不想但還是說他會問看看。
隔天回家之後,他跟我說同學跟他說了原因,原來是同學媽媽平常會約束孩子打電動的時間,但有同學來玩時則可以無限打電動,因此同學就想約兒子再來玩然後自己就可以把握這個機會無限打電動。我聽完這個原因後哭笑不得,原來兒子變成了工具人啦!孩子的想法真的很單純,人性的一面表露無遺。
總之,我們最後討論出來幾個結論:一、下次不要再去同學家了,換來我們家吧。二、來我們家玩的時候不能一直只有打電動,要安排好要做的事情(此時兒子開始發出抱怨聲,跟我說同學一定不想安排,媽媽採自動忽略處理)。
過一陣子後,機會來了,同學來家裡做客啦!紀錄在下一篇文章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6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哥哥最近要轉學了,要去念一間實驗小學,那裡沒有學科與堂課的分別,整個早上自主學習,放學後也沒有作業。哥哥非常喜歡那間學校,試讀了三天簡直如魚得水,滿心歡喜的期待正式轉學。
兒子周末在爺爺奶奶家度過,他的姑姑晚上也會去爺爺奶奶家一起吃晚餐,我們則是偶爾會一起留下來晚餐。
最近很常從朋友口中聽到"情緒勞動"這四個字,這個概念一直放在腦中成為思考事情或理解事情的觀點櫃裡面。
今天剛結束一間學校的服務,心中有很多感觸。 這位學生叫做小露,我覺得他和清晨的露珠一樣脆弱又晶瑩,我參與了他的小中大班,現在他小一了,和班級老師的磨合一直很崎嶇。
我懂孩子的心情,但是我載他們回去不留在家裡要去哪裡是個問題,再來我媽應該也想找我聊天,我這樣就跑掉好嗎?
前兩天是我和老公結婚10年的週年紀念日,我們本來沒有特別要做些什麼,但絕的是10年耶,好像應該慶祝一下,所以就帶兩小一起去平常吃飯的餐廳吃了個飯。
哥哥最近要轉學了,要去念一間實驗小學,那裡沒有學科與堂課的分別,整個早上自主學習,放學後也沒有作業。哥哥非常喜歡那間學校,試讀了三天簡直如魚得水,滿心歡喜的期待正式轉學。
兒子周末在爺爺奶奶家度過,他的姑姑晚上也會去爺爺奶奶家一起吃晚餐,我們則是偶爾會一起留下來晚餐。
最近很常從朋友口中聽到"情緒勞動"這四個字,這個概念一直放在腦中成為思考事情或理解事情的觀點櫃裡面。
今天剛結束一間學校的服務,心中有很多感觸。 這位學生叫做小露,我覺得他和清晨的露珠一樣脆弱又晶瑩,我參與了他的小中大班,現在他小一了,和班級老師的磨合一直很崎嶇。
我懂孩子的心情,但是我載他們回去不留在家裡要去哪裡是個問題,再來我媽應該也想找我聊天,我這樣就跑掉好嗎?
前兩天是我和老公結婚10年的週年紀念日,我們本來沒有特別要做些什麼,但絕的是10年耶,好像應該慶祝一下,所以就帶兩小一起去平常吃飯的餐廳吃了個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幼稚園時期發生的一次意外,以及他對家的嚮往和情感的深刻感受。文章內容感性豐富,令人深思。
Thumbnail
晚上獨自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照舊嘰哩呱啦分享一天兒童節參與的活動,感覺他真的很快樂。 我後來問他昨天晚上在浴室刷牙時發生了什麼。他敘述的內容與我隱約聽見的對話無異。我問他會害怕嗎?他說會。我問他怕什麼呢?他說爸爸很生氣幫他刷牙讓他很痛。
Thumbnail
我和我的小孩開心到有點過分的程度。昨晚先生說他要去聚餐,問我和小孩要不要一起參加。我們異口同聲說:「不要。」然後孩子說他要跟媽媽去約會囉。 我帶他去一家新開的咖啡店,餐點美味可口,我想拍照傳給先生跟他分享,被小孩斷然拒絕。他在我耳邊輕聲說:「這裡以後是我們倆個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看完周處除三害, 想起兒時搬家前的小玩伴。 大我一屆, 國中時聽說他變成“大哥” 校園偶爾碰到僅以眼神示意。 有天看著他坐輪椅上學, 手部包紮著,看起來傷得不輕。 輾轉得知,打群架時 一把刀朝他跟班小弟頭部揮來 他毫不猶豫用手去擋…… 在家休養好幾個月。 聽說他沒擋的話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談到父親,阿文跟我說起小時候的事,那時他讀國小五年級,月考前一週,阿文還在打電動玩具,努力練等,準備闖關,阿文爸可能是看不下去,跟兒子約定好,只要這個禮拜用功讀書,不要碰電玩,就會給他驚喜。   阿文問說是什麼,阿文爸說:「保密。」   考完試的那個下午,阿文以為會有新的遊戲卡匣,或是攻略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幼稚園時期發生的一次意外,以及他對家的嚮往和情感的深刻感受。文章內容感性豐富,令人深思。
Thumbnail
晚上獨自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照舊嘰哩呱啦分享一天兒童節參與的活動,感覺他真的很快樂。 我後來問他昨天晚上在浴室刷牙時發生了什麼。他敘述的內容與我隱約聽見的對話無異。我問他會害怕嗎?他說會。我問他怕什麼呢?他說爸爸很生氣幫他刷牙讓他很痛。
Thumbnail
我和我的小孩開心到有點過分的程度。昨晚先生說他要去聚餐,問我和小孩要不要一起參加。我們異口同聲說:「不要。」然後孩子說他要跟媽媽去約會囉。 我帶他去一家新開的咖啡店,餐點美味可口,我想拍照傳給先生跟他分享,被小孩斷然拒絕。他在我耳邊輕聲說:「這裡以後是我們倆個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看完周處除三害, 想起兒時搬家前的小玩伴。 大我一屆, 國中時聽說他變成“大哥” 校園偶爾碰到僅以眼神示意。 有天看著他坐輪椅上學, 手部包紮著,看起來傷得不輕。 輾轉得知,打群架時 一把刀朝他跟班小弟頭部揮來 他毫不猶豫用手去擋…… 在家休養好幾個月。 聽說他沒擋的話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談到父親,阿文跟我說起小時候的事,那時他讀國小五年級,月考前一週,阿文還在打電動玩具,努力練等,準備闖關,阿文爸可能是看不下去,跟兒子約定好,只要這個禮拜用功讀書,不要碰電玩,就會給他驚喜。   阿文問說是什麼,阿文爸說:「保密。」   考完試的那個下午,阿文以為會有新的遊戲卡匣,或是攻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