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效肌肥大,不能只有8-12下的觀念』

『想要有效肌肥大,不能只有8-12下的觀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大多數想練把肌肉練大的人查了一些資訊,總是會得到8-12下這組數字,因為科學研究這樣的次數區間對應到的強度在約在70-80%,但是你知道長時間都沒改變強度增加訓練量等於沒有給身體新的刺激,導致強度不足,無法讓肌肉再繼續成長,這次分享在外面參加研習課的一些內容重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資料來源來自兩位肌肥大專家Brad Schoenfeld和Mike israetel

raw-image

為什麼想要肌肥大?

1. 阿茗個人就是膚淺,覺得比女生還瘦弱,得重視一下自己的身材,不管是線條還是讓身體厚實一點,175身高,體重卻只有52公斤的我,能看嗎?

2. 專項訓練:這些人就是為了比賽而生存,不管是健體、健美,甚至女性比基尼比賽

3. 運動表現:為了增加提升爆發力、速度或力量時中間的過渡期,先要足夠肌肉量才能轉換想要的運動表現

raw-image

為什麼肌肥大訓練需要週期化?

1. 超負荷與超補償原理:簡單來說,訓練強度需要「漸進式」高於之前的原始水平,身體經過負荷後,恢復時會更有能力接受下一次訓練,這就是超補償

2. 效率:有週期化才能有效規劃課表,紀錄數據成長、體態包含運動表現,以及能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佳效果

3. 疲勞管理:不是只有健身需要疲勞管理,就像一般上班族一樣週休二日,釋放壓力讓身體休息,所以肌肥大給肌肉刺激、適應及恢復

raw-image

要知道的肌肥大週期化常見術語

1. RPE自覺努力程度:滿分10,保持6~9或7~10

2. MV維持肌肉大小最低的訓練量:以一個部位一週來看5~8組

3. MEV最低有效訓練量:增肌時所需要的最低訓練量,8~12組足以進步

4. MAV 最高適應量:可以得到增肌最佳效果的訓練量範圍,看部位落在12~20組

5. MRV最高可恢復量:身體要可以恢復能承受的訓練量,看部位約落在20組

6. Deload 減量:降低訓練量和強度的一週

raw-image

如何設計一個中週期?

定義:長達數週的訓練週期,目的是在這段時間內合理的加入越來越多的訓練量和強度,達到漸進式超負荷,讓肌肉隨著漸進的刺激持續成長

舉例:利用4-6週從MEV增加訓練到MAV 完整週期循環,再減量

raw-image

該注意哪些事情?

1. 訓練頻率:一般來說,平均每週每個部位訓練2-3次,有個例外,中三角束和二頭肌幾乎可以每天訓練

2. 訓練動作:從最想加強的動作或角度優先,以身體能力狀態和關節活動度來做選擇,能夠安全穩定加重的動作,但長期來看如果身體有其他問題還是得解決

3. 安排訓練強度:每一次訓練盡量能涵蓋在4-6下和8-12下和12-15下強度區間,可利用增加重量或次數讓RPE7經過4-6週達到9或10

4. 找到自己的MEV:些微充血感,些微延遲性痠痛,用延遲性痠痛調整訓練量,假設下一次訓練前,酸痛已結束,可加1~2組,剛好結束加0-1組,尚未結束,不要再加訓練量

raw-image

Deload減量

1. 可以在減量週前把訓練量拉到MRV

2. 何時該減量:訓練持續2-3週,強度或次數都無法突破甚至下降

3. 好處:讓神經系統和賀爾蒙分泌回到正常,可多增加熱量攝取,讓肝醣超補償

4. 如何安排減量:直接將重量打八折或著改變每組的RPE從9降到6,例如原本100公斤*5*5變成100公斤*5*3,適用中高訓練者,意指訓練年資超過五年以上或著也可以直接休息一整週

5. 恢復正式訓練以前,先進行一週微量訓練,可以從75-85%的強度,RPE7,做個4-5組即可

raw-image

案例分享:

阿茗訓練年資大約10年,在上完這門研習課之前都是比較佛系的一直練很多的訓練量或著跑單純力量課表,有時會呈現過度訓練的狀態,沒注意到自我身心狀態導致重量或體態無法突破,但是上完這門研習課針對上半身試著用這樣的方式訓練,雖然我一個部位一週訓練頻率只有一次,但找到適合我的訓練量跟適當的配合減量或休息,以往啞鈴臥推只能做到單顆27.5KG,進步到單顆35公斤,肌肉線條切割度也明顯提升,而且訓練時間也從原本兩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小時內結束,效率提升不少。

引用資料:極進化-大麥克邱俊凱aka亞洲種馬

工商一波

第一手資訊都在官方LINE
官方LINE:@250dgdbl

連結:https://lin.ee/1u08g9W

一對一教學招生中,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

一般民眾、教練對我的教學興趣,歡迎報名

avatar-img
阿茗|健身教練|肌力與體能專家的沙龍
82會員
114內容數
阿茗師從呼吸治療師轉職健身教練七年的時間,累積許多一對一教學經驗,想傳承這些經驗給一般大眾,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希望是越練越健康,而不是越練身體越不舒服或著緊、卡卡的,這其中包含一些運動的思維、想法,還有動作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可以幫助到什麼,讓身體自在的動,才是真正的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介紹了引導深蹲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進行調整。同時,作者分享了一些健身課程的資訊。
📢 想要成為一名更專業、更有效的健身教練嗎?你是否曾經因為客戶的動作障礙而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進行矯正? 這門線上課程正是為你設計的!這門課程旨在提升你的訓練技巧,針對現代人常見的動作障礙進行矯正,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現代生活的忙碌與壓力常讓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照顧與運動的正確方式。許多人即便有心健身,但往往因為缺乏正確的暖身知識和動作控制,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受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給初學、健身愛好者必學身體控制及暖身』線上課程,專為那些想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健身愛好者設計。
這篇文章介紹了引導深蹲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進行調整。同時,作者分享了一些健身課程的資訊。
📢 想要成為一名更專業、更有效的健身教練嗎?你是否曾經因為客戶的動作障礙而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進行矯正? 這門線上課程正是為你設計的!這門課程旨在提升你的訓練技巧,針對現代人常見的動作障礙進行矯正,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現代生活的忙碌與壓力常讓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照顧與運動的正確方式。許多人即便有心健身,但往往因為缺乏正確的暖身知識和動作控制,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受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給初學、健身愛好者必學身體控制及暖身』線上課程,專為那些想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健身愛好者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