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就是要跟著你堂哥工作,職場自然會一帆風順。」
我:「....。」(無言)
爸爸:「他在公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我:「....。」(無言)
爸爸:「我都是為了你好。」
我:「....。」(無言)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爸為了說服我攀附在我那副總級堂哥的一段對話。最後,顯而易見,我沒有被說服,結果走上一條我自己想要走的軌道。這場溝通,是很多家庭都會發生的失敗案例。
【要對話,先坐在同一條船再說】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也都想找到有共同理念的"其他個體"。所以,當我們嘗試說服其他人時,關鍵永遠不是說,而是聽。
聽見對方的痛,聽見對方的慾望,聽見對方的思考邏輯。因為所謂的"為你好",是建立在"知道你想要的",我能給你"如何獲得你想要的方法",有時只是默默的聽,都能讓你慢慢坐上對方的船。那我們要如何上船呢?
1.沒有立場的聆聽與紀錄
2.不先下判斷不指導
3.懂得給回應問問題
【立場中立,短期可溝通,長期沒風險】
中立,是亞里斯多德的說服三技巧的人格,也是開啟正向溝通的起手式。
每一個人都希望被人了解,每個人也希望得到有建設性的意見,但這件事的前提是,對方要信任你,而能受到信任的前提是你的立場必須中立,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聆聽與給予"自己"的選擇。
但很多人會犯上兩個方向的錯誤:
方向1.好為人師,給予"絕對的建議",錯誤金句常會有"你就應該"
「這我有經驗,你就應該.....。」
「你怎麼會這樣想,身為.....,你就應該...。」
「你很笨,你就應該...。」
方向2.著重交情,給予"絕對的偏袒",錯誤金句常會有"沒錯,你這樣沒錯"
「對,你這樣沒錯,對付這種人就該...。」
方向1會導致對方聽不下去,因為他會覺得你根本不瞭解,也無法感同身受;方向2短時間對方會很開心,終於有人認同他。但長時間,若你認同他的意見導致不好結果時,他之後就會質疑你給他的建議,未來要溝通說服,就會越來越難。
【那我們該如何回應呢?】
建議金句:
「如果你說的是全部,站在我的立場,我建議....。」
「了解你說的,但從...角度看,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是...。」
「這是我針對你說的狀況,給予的個人意見,但你應該要斟酌,以實際狀況再去決定。」
「如果是我...,我會...,但這一切的一切還是要你自己決定。」
以上可以交叉使用,這樣的論述,只表明自己的態度,所以站在聽者角度你是中立的,因為你沒有偏任何一方,而且保留他的所有決定權。
【那面對我的案例,如果我是我爸,我要怎麼說服我親近我的堂哥?】(好饒舌的一句話)
可以先從一些問題著手,後續再把我的答案與堂哥的背景 結合,自然我會有動機去親近;或是下次堂哥來,他可以針對我的答案,"對症下藥"的跟我討論。以下有一些問題可以參考:
「現在職場變化好快,跟我們當時差很多,那你對於如此快速的未來有什麼想法呢?」
「你工作這些日子,有沒有覺得在職場特別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因為鄰居小孩對於出社會工作有恐懼,我想要給予他一些提醒」
「因為我對於職場不熟,你覺得堂哥有什麼厲害的地方,讓他可以在工作上表現那麼卓越?」
一般來說,小孩不會跟父母親分享太多,分享太細,因為怕被念,怕被擔心。所以上述都有放上一些"請教"的論述,面對長輩這樣的請教,身為小孩的我們,才有可能說出一些真正的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