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育跟台灣教育大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知道法國教育體制,相信你打一下關鍵字一堆文章會跑出來,但我要聊的不是體制,而是法國的父母對小孩的教育觀念跟台灣大不同。
以前在法國唸書的時候,確實跟台灣的教育體制是不一樣,不過真的讓我開始從「分數跟成績」這件事情改觀是我身邊的法國朋友,後來認識我先生之後更了解法國的家庭跟小孩的教育觀點的差異。
我記得有一次到我老公的阿姨家作客,他們正在聊小孩的學習學校成績以及學習狀況,狀況大概就是她的小孩在學校成績並不理想,學校老師建議在這學期可能要留級,那時大概是小三的年紀吧。
聽到這邊的時候我就看著他阿姨的表情竟然很淡定,用關愛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小孩,身邊的家人也都非常關心這小孩,沒有一個人是責罵或責備,還說小孩可能理解上還需要一點時間,留級多學一年反而是好。
如果是台灣的思維可能就是馬上送去補習班,但法國沒有安親班、補習班。
所以我就一臉疑問的看著我先生問他說「那你們小時候,爸媽不在家去工作,你們到底是誰照顧?功課怎麼辦?」
他跟我解釋「反正鄰居家一定有幾個媽媽是不去上班的,所以他們就會講好照顧誰家小孩,就禮拜一到禮拜五下去做分配。」
但我聽完之後一開始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繼續追問「那些媽媽收錢嗎?」
他回「當然是沒有啊,因為他們自己有小孩就,當作是自己小孩的玩伴。」
那如果真的很想把小孩送去補習班怎麼辦呢?
以前在學校也常常看到有公告欄上一些徵人啟事找伴讀和家教,以前看滿多身邊的同學都會做這一種打工。
話又說回來,那成績到底重不重要呢?在法國人的眼裡什麽更重要?
實際上他們對於排名或是分數真的沒有像亞洲人那麼在意。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建立在跟比較別人孩子當作優越感,孩子也不是當優越感的附屬品。———
這個問題之前我老公有問過,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在乎成績。
他的意思並不代表不注重小孩的教育而是為什麼要去糾結「成績」,小孩子成績考得好還並不等於小孩的本質。
可能會有人說台灣的教育體制一切都是以成績決定要上哪間大學。
但是法國申請學校也是要通過他們高中畢業後考所謂的「BAC」,有點像台灣高中學測。沒有了BAC就無法申請大學。所以我想最大問題點應該不是因為體制吧!🤷‍♀️
我自己姐姐的小孩就曾經被問過這個問題,到鄰居家玩就直接被問「你家的小孩這次又考幾分啊?」
首先這種問題真的很沒有禮貌,就像直接問別人一個月賺多少是一樣的意思,幹嘛要去挖人家隱私呢?
在台灣人人都送小孩到補習班,但家裡比較有經濟狀況怎麼辦?想辦法也讓小孩補習,所以法國人不注重教育嗎?根本相反
「注重教育」不等於「注重成績」。
我發現的育兒上面,我老公非常注重小孩的成長,買了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跟小孩做互動,小孩還沒有到能夠「比較成績」的年齡,但是小孩如果真的有些科目比較弱又如何呢?總會有他感興趣的事情,對吧!
與其要一直在成績上面糾結,為什麼不培養小孩的一技之長,陪伴小孩子成長就算小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我相信當父母親的也會發現自己小孩的特質是什麼。
學習是一輩子,不管畢業幾年,進入職場後還是要學習,不管是學習待人處事或職務上的專業,但成績是一時的。
不要再被框架框住了,有時候小孩子的創意是超乎大人的想像,但是在台灣的教育裡面,我每天都看著那些小孩一直狂寫考卷,沒有時間再出去打球,沒有辦法出去做一些戶外活動真的好可惜。
*以上只是我遇到的法國人跟我在法國生活的經驗並不代表所有人。法國有6700多萬人,台灣有2300萬人,不可能所有的想法都一樣。
關於法國教育,我在YouTube上面有看到相關的內容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8會員
62內容數
講繪本是陪小孩床前故事,一本本的回憶跟故事會伴隨她一起成長。我把一些國外的書籍整理成專題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這些繪本也給了你愉快的閱讀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we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分數重不重要?這問題一直在我腦子裡,但一直不敢寫這篇文章,為自己找理由,覺得沒有人會看,沒有人關心這問題。 不想把這篇文章拿來當作只是自己職業的抱怨,但是每當我看到學生為了成績,連我自己都要為了成績拿來當自己「業績」都覺得很痛苦。 但是我還是決定寫了,因為真實的聲音一定要說出來。 簡單的來說吧!
你是海綿寶寶迷,應該看過「穿腦魔音」。故事是從海棉寶寶買了第一張專輯開始,他聽著聽著就跟著哼,最後是揮之不去。 為了救他,發現腦子裡住著一隻「穿腦魔音」的蟲,叫耳蟲寄居症,為了趕它出來,就必需聽另一首歌,簡稱容易洗腦歌。 現實版的洗腦歌在這裡,小心啦,蟲子會跑進耳朵喔👂😝
一說到法語歌,大概會想到在巴黎露台喝咖啡,聽著香頌。 香頌就是法語的chanson,歌曲的意思。 不過我想介紹點別的,一張聽了會有點難過,帶著感傷的美感。 他叫Luidji ,我最喜歡2019 發行 Tristesse Business : Saison 1 這張專輯。 他迷戀上一位女神。
2020 年的夏天Netflix發布這款“黑人是我”喜劇,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讓你以為會很嚴肅的時候,原來是部偽紀錄片,光這一點就很鬧😂。 坦率地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一開始會以為是真的。 主角Jean-Pascal Zadi的願望就是為黑人事業組織一次簡單的遊行,呼籲不要種族歧視。
2013 年,Claptone因與來自法國dOP 組的 Jaw 合作《No Eyes》單曲而聲名鵲起。不過他一直戴著喙形的金色面具和白手套,因此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他的音樂從不另人失望,就是因為神曲太多,真的要聽全部講不完,我就挑幾首自己最喜歡。 歌詞裡面一小段 中譯 那毀滅性的規模
相信大家都看過演唱會,看自己喜歡的歌手在台上載歌載舞,有時候在台下的自己還會跟著唱,不過看DJ在台上,到底台下的人要看什麼?只是為了聽他一直換歌?當然不是。 這樣說吧,DJ營造的音樂氛圍就有點像故事中的起承轉合,至於你能不能被音樂帶入他的故事裡就是功力所在。
分數重不重要?這問題一直在我腦子裡,但一直不敢寫這篇文章,為自己找理由,覺得沒有人會看,沒有人關心這問題。 不想把這篇文章拿來當作只是自己職業的抱怨,但是每當我看到學生為了成績,連我自己都要為了成績拿來當自己「業績」都覺得很痛苦。 但是我還是決定寫了,因為真實的聲音一定要說出來。 簡單的來說吧!
你是海綿寶寶迷,應該看過「穿腦魔音」。故事是從海棉寶寶買了第一張專輯開始,他聽著聽著就跟著哼,最後是揮之不去。 為了救他,發現腦子裡住著一隻「穿腦魔音」的蟲,叫耳蟲寄居症,為了趕它出來,就必需聽另一首歌,簡稱容易洗腦歌。 現實版的洗腦歌在這裡,小心啦,蟲子會跑進耳朵喔👂😝
一說到法語歌,大概會想到在巴黎露台喝咖啡,聽著香頌。 香頌就是法語的chanson,歌曲的意思。 不過我想介紹點別的,一張聽了會有點難過,帶著感傷的美感。 他叫Luidji ,我最喜歡2019 發行 Tristesse Business : Saison 1 這張專輯。 他迷戀上一位女神。
2020 年的夏天Netflix發布這款“黑人是我”喜劇,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讓你以為會很嚴肅的時候,原來是部偽紀錄片,光這一點就很鬧😂。 坦率地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一開始會以為是真的。 主角Jean-Pascal Zadi的願望就是為黑人事業組織一次簡單的遊行,呼籲不要種族歧視。
2013 年,Claptone因與來自法國dOP 組的 Jaw 合作《No Eyes》單曲而聲名鵲起。不過他一直戴著喙形的金色面具和白手套,因此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他的音樂從不另人失望,就是因為神曲太多,真的要聽全部講不完,我就挑幾首自己最喜歡。 歌詞裡面一小段 中譯 那毀滅性的規模
相信大家都看過演唱會,看自己喜歡的歌手在台上載歌載舞,有時候在台下的自己還會跟著唱,不過看DJ在台上,到底台下的人要看什麼?只是為了聽他一直換歌?當然不是。 這樣說吧,DJ營造的音樂氛圍就有點像故事中的起承轉合,至於你能不能被音樂帶入他的故事裡就是功力所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所謂帶小孩就是把童年複習一次,或是過另一種童年一次。小孩準備上小學對父母來說實在是一件大事,對我們這種在異鄉對當地教育體系完全沒經驗的父母來說挑戰更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所謂帶小孩就是把童年複習一次,或是過另一種童年一次。小孩準備上小學對父母來說實在是一件大事,對我們這種在異鄉對當地教育體系完全沒經驗的父母來說挑戰更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