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去年我無所畏懼的離開了工作四年的公司,打算過個幾個月的清閒的待業生活,但這之中卻忙碌且充實的過到了二月,也因為上一篇提過的事情,讓我又再忙碌了一陣子。直到四月考完韓檢,真的下定決心準備作品集,開始去面試時,不免的又思考起那個常常質問自己的問題:「自己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待業的日子每天都過得很輕鬆,醒來就是看看書、念念書、做做飯、天氣好就出去騎騎車、天氣不好就待在家打打電動,這樣的日子過到該開始找工作的四月時,難免會想「這樣一直清閒耍廢真的好嗎?」
對於媽媽時不時關心找工作的情況,加上自己其實對於設計行業開始興致缺缺,但是現在除了這項技能外,著實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找工作那幾周,也是海投了不少卻石沉大海……這種無聲的挫折,真的會讓人的內心感受到十足的折磨。由於工作情況一直無聲無息,開始出餿主意的媽媽還問我要不要出國留學,雖然我是回了個大白眼外加回問了「出國是要念什麼?」讓她打消這個念頭。
最後在五月底時順利找到現在的工作。
但還是時不時的會問自己:「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前情提要的有點多(笑)
一開始會買下《月亮是夜晚唯一的光芒》這本書,是因為喜歡的KOL發了一頁關於좋다這個詞的一首詩,以及作者對於좋다這個字的涵義的想法。
雖然좋다(adj.好的)和좋아하다(v.喜歡)被作者歸類在一起,但準確來說是不同的單字。但我認為,語言是用來交流,而非學術討論的,所以就延續著作者的說法繼續。
"好和喜歡,或許他們本來講的是同一件事。"
"人們對於「好」的追求可以說是到癡狂的地步。"
"人們根本沒有資格為「好」下定義,我們下的一切定義,只是當時的我們覺得好的人事物而已。"
"人無法決定流星的重量,人只能決定那顆流星對自己的意義。"
"結果好的本質不過是喜歡。"
"我們不需要滋養別人心中的玫瑰。"
"喜歡一直都是自己的,所有「好」也都是自己的。"
看到這些話的我,就像是被震攝到了。回想過去的自己,總認為自己不夠好,喜歡的東西不夠好,那個總是會逼迫自己做到完美,做到讓人無可挑剔。在工作上我對自己更是龜毛,由於前公司是我自己獨立作業,於是乎會更加苛求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不想被老闆看不起。但是去年年底,我漸漸放過自己,開始放下「完美病」,並時常提醒自己:「錯了沒關係,改正就好。改不了,彌補就好。犯錯是很正常的,不要再說這些都是低級錯誤。」
這個轉變,直到最近終於是讓我體會到自己有很大的進步。在新公司一樣也是做著設計的工作,廠商要做一個法文標,但卻沒空給正確的文案時,雖然我Google過了,但不是工廠要的,之後便照著工廠的公版改正了。以往都會有「你怎麼可以犯這種錯?」,害怕被上司質疑及責罵。但這次錯誤發生的當下,我並沒有被責罵(經理反倒還去噹廠商說沒有做好校對(笑)),更發現自己內心的聲音變成了「這的確不是你的專業,不要太苛責自己。」簡簡單單念頭的轉變,我開始覺得自己夠好了。
以前曾想過要把「Good Enough」刺在自己身上,讓這個印痕時時告訴自己:「現在的自己,已經夠好了。這樣就好了。」但我想,我的轉變大概不需要再藉由這種方式提醒了。
我一直都不想走跟別人一樣的道路,更不想任人擺布我的人生。
好像該找個穩定的工作,長長久久的做下去。
好像25歲以後的女性就該結婚。
好像結婚後不生個孩子就是對不起祖宗八代。
好像30歲才出國打工旅遊很本末倒置。
好像不月入個50K以上就是廢物。
但這世界沒有好像、更沒有應該。
更多的時候,我希望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以及味道(哈哈哈)。
找到現在新工作的前一個面試,是一間我喜歡的酒商公司,但是一踏入那間公司我聞到了一股我難以接受的老人味,我就開始想著「痾...味道不對。以後來這間工作好嗎?」雖然很喜歡那間公司的產業,面試當下也還算順利,但所幸最後沒有被通知。
我對味道很敏感,可以算是我判斷外界的準則之一。基本上,一個人身上的味道不對,我就不會跟這個人深交(畢竟要是待在他身邊我都只會想著「這個人好臭」,那這樣不就很對不起他。)。食物味道不對,我也會一臉「也太難吃」的表情。香水味道不對,我也會閉氣快速走過。
若你也有與我類似的判斷外界的直觀行為,請絕對要傾聽自己的內心及相信這份直覺。讓選擇權回歸自己,讓自己的好壞留給自己定義。感到苗頭不對的時候,請義無反顧地相信自己,即便無法當下就馬上離開那些環境,但還是要為自己做一點努力,遠離那些不適感。
你是好人或是壞人,別人的認定都不準確。
你做得多好或是多壞,真的能夠僅憑他人的想法去定義嗎?
「這世界有多美,只有你認為美,它才會是真的美。
你有多好,只有當你認同自己,你才會開始變好。」
願你,願我,會在某刻開始,發現自己的好,並愛上這個沒有很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