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和主管吵架的焦慮和反思,以及傾聽不一定必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女友在電話中說我最近沒情感沒靈魂,不知道我到底要什麼。
或許有吧,我一直在跟身邊的人說我慢慢變得理性,而那是我以前討厭的樣子,但是卻不可逆。
我的有些事,越來越少能跟別人分享。因為我覺得沒有幾個人能懂,而且我也不是需要傾聽。當我辦活動遇到撞名時,能跟誰講?身邊有哪些人是當活動主辦人的?而沒當過的人,我也不一定需要你的傾聽。因為大部分的人遇到有人有註冊商標的公司,都是先退再說。有人會鼓勵我去跟他硬碰硬嗎?所以我只能講給我覺得比較能體會的朋友。最終還是自己的理性要思考,作有利的結果。而我的情感,是跟對方去硬碰硬,有人敢鼓勵我嗎?
而最近工作的事,我主動去跟主管談,在會議室裡大罵對方。又能跟誰講?因為我工作職涯都快不保了。員工跟主管對摃,一定是員工輸。主管的核心需求就是「滿足他要我做的事」,工作做完或是有積極在做,才得以容忍我其他事情。我喜歡這一間公司,我把自己放在極度危險的位置去跟主管說「我討厭你管的方式」,拒絕他的團隊聚餐、把人家的臉書好友刪掉再告知。等等的事情,在這一次工作吵架後,換我地位降低。因為在主管眼中我已經擺爛2個月多了,而這是事實。不過這種在工作罵主管的事情,的確很可以跟朋友說。這非常有趣。
但是,我覺得我的工作有危險了,我必須先解決我的生存問題。我得收起我工作擺爛的態度,重新用積極的態度在工作上。同時要應付老闆的app,以及主管的網站。我選擇 六日各花了1.5hr的時間在寫app。因為工作時主管會看我螢幕認不認真,我沒辦法雙頭馬車做事情。
重新認識一件事情:主管交待的事情,基本上是指令。不是拿來反駁的。除非太誇張。
我喜歡南部這一間公司,所以我願意放棄一些我的想法,跟主管交換他想要的,以換取我在公司能舒服的生存。
這些極度功利的事情,讓我在公司8小時變得比較不快樂。只有苦中作樂。
▋前幾天家裡吃飯時,我媽看我的眼神,彷彿在說「你怎麼好像很憂鬱?但也不敢問,也不知道能說什麼。」我知道,但是如果我跟你說我最近最在意的事情是「主動去找主管吵架」,你根本無法接受這種事情。我能跟你說嗎?我寧願閉嘴。
能傾聽的人有多少?而很多東西我自己沉澱個幾天,理性就出來了。也不一定要傾聽的人。你會傾聽,但沒能力,沒智慧,你也聽不懂我在幹嘛。頻率跟我不對,你還不是聽得很痛苦。
如果說,全人類都是愚蠢的呢?
大部分的人總是高估自己能力。以為自己能夠承受對方的負能量。以為自己很開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丁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閒聊裡,坐我對面的人提到他常常是同學會那個發起者。但是出社會後想跟陌生人聚會交流,真的純的是少之又少,通常會附有主辦利益。 五月天《乾杯》有一段歌詞: 期待你、期待他 開個同學會。他在等你、你在等我、我在等誰?又是誰孩子沒睡、電話沒電、心情沒準備? 有人也有「發起」這個特質的嗎?
    前陣子讀書會的主持人提到希區考克的《親愛的人生》裡提到對老人的照顧方式是投入非常少資源在上面的。 我並沒有特別要崇洋媚外,而是我的心中一直都覺得「老人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包括我老了,也是對社會群體沒有價值的東西,我現在歧視老人,老了以後換我被歧視,剛好又合理。 根本價值觀是:
    上一次的無蔽讀書會結束後我有一種難以言諭的感受,自責、羞愧、憤怒、不屑。 在最後正凌講到後來哭後,我開始跟我旁邊的人講話,確定他的疑惑以及意圖後,我開始分享我的例子。 結果講到一半小齊就插進來宣布這場讀書會先這樣,結束。 被權威結束發言。 因為一旦放鬆講話、講長一點的,就會被打斷。
    2022-06-19 有人說他曾經試著在換學校的時候當作換環境,一切能重來,但後來發現最後的結果會差不多。很真實的體悟分享。 💦 人是感性加理性的生物,這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但是「我們現在在理性討論,所以就應該把人當作理性的生物」這個推論是從根本上錯誤的。 💦 其實超過半數的人會直覺的說對。
    所有的事情都有「為什麼」的,如果不知道,就是目前你還不知道而已。 2021年4月時,參加了幾場「無蔽讀書會」後,發現驚為天人,有既開放又隨便的元素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感覺到這個主辦人,好像能夠知道「想達成什麼結果,要先做什麼因,而促成結果」的世界運作規則。 現行面向大眾的服務
    一群人來到一個場地,所有人的時間都是珍貴的。我不能、也不敢把活動亂搞一通,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如果有人要來當我的主持人,我想過,主持是一種藝術,一種臨場反應,所以主持人一定會有他自己的風格展現,是很ok的。但是我希望能在事前先溝通過,了解彼此的想法,看有沒有什麼地方是對方的界限不能越過,能先討論就先
    閒聊裡,坐我對面的人提到他常常是同學會那個發起者。但是出社會後想跟陌生人聚會交流,真的純的是少之又少,通常會附有主辦利益。 五月天《乾杯》有一段歌詞: 期待你、期待他 開個同學會。他在等你、你在等我、我在等誰?又是誰孩子沒睡、電話沒電、心情沒準備? 有人也有「發起」這個特質的嗎?
    前陣子讀書會的主持人提到希區考克的《親愛的人生》裡提到對老人的照顧方式是投入非常少資源在上面的。 我並沒有特別要崇洋媚外,而是我的心中一直都覺得「老人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包括我老了,也是對社會群體沒有價值的東西,我現在歧視老人,老了以後換我被歧視,剛好又合理。 根本價值觀是:
    上一次的無蔽讀書會結束後我有一種難以言諭的感受,自責、羞愧、憤怒、不屑。 在最後正凌講到後來哭後,我開始跟我旁邊的人講話,確定他的疑惑以及意圖後,我開始分享我的例子。 結果講到一半小齊就插進來宣布這場讀書會先這樣,結束。 被權威結束發言。 因為一旦放鬆講話、講長一點的,就會被打斷。
    2022-06-19 有人說他曾經試著在換學校的時候當作換環境,一切能重來,但後來發現最後的結果會差不多。很真實的體悟分享。 💦 人是感性加理性的生物,這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但是「我們現在在理性討論,所以就應該把人當作理性的生物」這個推論是從根本上錯誤的。 💦 其實超過半數的人會直覺的說對。
    所有的事情都有「為什麼」的,如果不知道,就是目前你還不知道而已。 2021年4月時,參加了幾場「無蔽讀書會」後,發現驚為天人,有既開放又隨便的元素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感覺到這個主辦人,好像能夠知道「想達成什麼結果,要先做什麼因,而促成結果」的世界運作規則。 現行面向大眾的服務
    一群人來到一個場地,所有人的時間都是珍貴的。我不能、也不敢把活動亂搞一通,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如果有人要來當我的主持人,我想過,主持是一種藝術,一種臨場反應,所以主持人一定會有他自己的風格展現,是很ok的。但是我希望能在事前先溝通過,了解彼此的想法,看有沒有什麼地方是對方的界限不能越過,能先討論就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根據個人選擇的「思考方式」,既能創造出美好的人生,也可能將其毀滅。在人生中遭遇到意料之外的阻礙,思考前進方向時,一切都得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判斷,而這一個個的判斷累積下來,所呈現的便是自己一生的成果。因此在迷惘時,能夠擁有做為判斷基準的正確「思考方式」,才會這麼重要。
    Thumbnail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體育與運動科學系許坤德副教授以其獨到的觀點,和對體育教學專業知識理念,引發了對於如何提高學生和運動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的深刻思考。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提高學生和運動健康水平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框架建議。
    文中提到 在1980年代以前 很多公司將全才主義奉為信條 但是 當發生了幾次金融風暴後 專家型的經理人越來越被重視 但是 升為管理者後 除了管理工作 還要繼續原有的專業領域產出 這種情況下的管理模式就很重要了 個人過往領導經驗 第一:識人適所 第二:抓大放小 第三:賦予權責
    Thumbnail
    畢業後找工作,是不是讓你很煩惱?覺得自己的學歷和能力應該拿到更高的薪資?覺得市場上的工作都沒有吸引你的地方?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職業?擔心自己的求職選擇會影響你的未來?到底該選薪水多的工作還是有興趣的工作比較好?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將一起來討論怎麼辦比較好。 在開始內容前想先分享一下,我想講
    Thumbnail
    作者稻盛和夫被譽為是日本的經營之神,但是他年輕時也曾對公司充滿怨念,沒想到在他轉念之後,曾讓他最討厭的工作,卻反而成為翻轉人生的轉捩點,迎來巨大的成功,這本書就是作者把自己工作的心態仔仔細細地寫了下來的成果。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空間的這個時空端點,我們的煩惱彷彿無遠弗屆。​ ​在上班時刻、我們腦中計畫假日去哪玩。思緒飛到電視上現在正夯的墾丁嗨浪魔幻秀。​ ​而在看似悠哉的休假,我們卻心心念念那還沒完成的專案、還擔憂著下禮拜不知道如何面對的談判。​ ​ ​太不契合了。時間與心理、完全是不同的產物
    Thumbnail
    你可以說這是一部讓人一窺時尚產業的電影、是置入性行銷的典範、是各種職場上待人處事的眉眉角角。而在二次看這部電影,已是十年後的現在,作為一位職場新鮮人,則覺得它道進了職場與生活的權衡利弊。
    Thumbnail
    本文為《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一書序論。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在西方歷史發展的脈絡中,藝術與文化通常也是緊密相連的──藝術所寓意的美學、品味與豐盈富庶,被視為文化的。
    Thumbnail
    無事忙中老 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 生死皆可拋 聖嚴師父留下的四句偈,有時會浮現在我的腦海。
    Thumbnail
    合作社社員的角色是出資(股金)、利用(產品)及參與(社務),我們期許自己不是環境的加害者,同時透過共同購買的力量,建構環境永續及公平正義的社會。面對新冠肺炎衝擊,我們更要發揮合作人的團結及互助精神,一起隔絕疫情,體諒職工辛勞,互相提攜走過風暴。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根據個人選擇的「思考方式」,既能創造出美好的人生,也可能將其毀滅。在人生中遭遇到意料之外的阻礙,思考前進方向時,一切都得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判斷,而這一個個的判斷累積下來,所呈現的便是自己一生的成果。因此在迷惘時,能夠擁有做為判斷基準的正確「思考方式」,才會這麼重要。
    Thumbnail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體育與運動科學系許坤德副教授以其獨到的觀點,和對體育教學專業知識理念,引發了對於如何提高學生和運動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的深刻思考。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提高學生和運動健康水平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框架建議。
    文中提到 在1980年代以前 很多公司將全才主義奉為信條 但是 當發生了幾次金融風暴後 專家型的經理人越來越被重視 但是 升為管理者後 除了管理工作 還要繼續原有的專業領域產出 這種情況下的管理模式就很重要了 個人過往領導經驗 第一:識人適所 第二:抓大放小 第三:賦予權責
    Thumbnail
    畢業後找工作,是不是讓你很煩惱?覺得自己的學歷和能力應該拿到更高的薪資?覺得市場上的工作都沒有吸引你的地方?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職業?擔心自己的求職選擇會影響你的未來?到底該選薪水多的工作還是有興趣的工作比較好?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將一起來討論怎麼辦比較好。 在開始內容前想先分享一下,我想講
    Thumbnail
    作者稻盛和夫被譽為是日本的經營之神,但是他年輕時也曾對公司充滿怨念,沒想到在他轉念之後,曾讓他最討厭的工作,卻反而成為翻轉人生的轉捩點,迎來巨大的成功,這本書就是作者把自己工作的心態仔仔細細地寫了下來的成果。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空間的這個時空端點,我們的煩惱彷彿無遠弗屆。​ ​在上班時刻、我們腦中計畫假日去哪玩。思緒飛到電視上現在正夯的墾丁嗨浪魔幻秀。​ ​而在看似悠哉的休假,我們卻心心念念那還沒完成的專案、還擔憂著下禮拜不知道如何面對的談判。​ ​ ​太不契合了。時間與心理、完全是不同的產物
    Thumbnail
    你可以說這是一部讓人一窺時尚產業的電影、是置入性行銷的典範、是各種職場上待人處事的眉眉角角。而在二次看這部電影,已是十年後的現在,作為一位職場新鮮人,則覺得它道進了職場與生活的權衡利弊。
    Thumbnail
    本文為《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一書序論。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在西方歷史發展的脈絡中,藝術與文化通常也是緊密相連的──藝術所寓意的美學、品味與豐盈富庶,被視為文化的。
    Thumbnail
    無事忙中老 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 生死皆可拋 聖嚴師父留下的四句偈,有時會浮現在我的腦海。
    Thumbnail
    合作社社員的角色是出資(股金)、利用(產品)及參與(社務),我們期許自己不是環境的加害者,同時透過共同購買的力量,建構環境永續及公平正義的社會。面對新冠肺炎衝擊,我們更要發揮合作人的團結及互助精神,一起隔絕疫情,體諒職工辛勞,互相提攜走過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