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看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有人不想被人看到,但想做需要被很多人看到的事
B.有人不想被人看到,做的也是不能被人看到的事
C.有人很想被人看到,但做的是不能被人看到的事
D.有人很想被人看到,做的也都是需要被人看到的事
如果是A,通常都會卡住,不上不下,自相矛盾
如果是B,通常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如果是C,通常認知跟社會都有一點脫節,也一樣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如果是D,他要做的事情通常會如願進行,相輔相成,雖然不一定能成長,但一但成長的話,會呈現等比級數爆炸性成長
A就很像,教練很想參加健體比賽,努力鍛鍊體態,想經營自媒體,做個人品牌,以後想接業配
公司覺得沒問題,願意尊重也輔助教練成長,覺得魚幫水,水幫魚。於是請公司的行銷攝影團隊幫教練全程記錄備賽過程,也找了品牌顧問諮詢,希望教練能跟公司一起成長
教練知道後說:我現在還沒準備好,身材還沒練好,也不想被這麼多人知道自己在做這件事,覺得被別人知道後很丟臉,希望自己默默去比就好,最好別人都不要來看,不要幫他加油
B就很像,做很多善事,不想被人知道,不想太張揚,做善事也節了很多稅,也不能被太多人知道自己做善事可以節這麼多稅
或是即使做的完全是好事,但被人知道後,一些重要的人事物還是會很生氣
或是,做很多壞事,不能被人知道,不能張揚,一但曝光會在社會上掀起腥風血雨,像是讓大家都吃了地溝油跟塑化劑那種
C就很像,把自己生活周遭的私事,全部都上傳到網路上讓網友觀看的Youtuber,可能會帶來大量的流量跟收入,但也可能會造成憂鬱症
基本上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隱私攤開給別人看,因此這個做法是很違反人性的,越違反人性,造成的話題性越強
或是創造『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瑞典知名罪犯:克拉克·歐洛佛森(Clark Oderth Olofsson),因為犯罪而入獄,接著在獄中成為國民英雄,然後再繼續犯罪
D就很像,你把一件即將要做的事情昭告天下,然後整個天下都盯著你做,在這個壓力下你也確實做到了,然後整個天下也都看到了,於是所有人對你的信心開始爆增,你的名聲跟成長會出現一個「拐點
這個拐點之前的路途非常辛苦,但通過這個拐點後,整個運勢會像用飛的一樣高升
當然,D也有失敗的,就被大家笑一笑,輕鬆一下就好
你如果仔細想,我們身邊的人大致都能分成這些類型,要「被人看到」是一件困難的事,也是一門藝術,因為它的好壞可能參半
我能聽到最好的建議就是:做人要低調,做品牌要高調
做人要謙虛,做品牌要閃耀、要亮眼、要「被人看到」
2022/6/25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篩選思維的培育 筆者發現有許多人非常努力,他們習慣全力完成一件事情,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忽略整體局勢。最近和健身教練聊天,提到一位非常厲害的健美教練,他獲得了很多獎項,但在工作上並沒有展現自己的健美身材,也沒有全力銷售課程。聽到這個故事,我先詢問了這位健美教練的年齡,得知他只有24歲,這讓我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Thumbnail
如果選擇低調生活,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明明該是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定、由自己選擇的情况將會變得非常的少。然後,我們就只能祈禱,為我們下決定的人是個好人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這次的村長不聊與大家聊聊最露骨的創作者心理:想被肯定的慾望。 這件事我自己很有經驗,所以在文內說了我的經歷與如何面對那些在慾望驅使下釀成的負面情緒。 在文中我也介紹了這個寫的文章和用Canva畫的圖。希望大家常來我的沙龍玩玩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身體與內心的聲音牴觸 人很奇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篩選思維的培育 筆者發現有許多人非常努力,他們習慣全力完成一件事情,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忽略整體局勢。最近和健身教練聊天,提到一位非常厲害的健美教練,他獲得了很多獎項,但在工作上並沒有展現自己的健美身材,也沒有全力銷售課程。聽到這個故事,我先詢問了這位健美教練的年齡,得知他只有24歲,這讓我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Thumbnail
如果選擇低調生活,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明明該是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定、由自己選擇的情况將會變得非常的少。然後,我們就只能祈禱,為我們下決定的人是個好人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這次的村長不聊與大家聊聊最露骨的創作者心理:想被肯定的慾望。 這件事我自己很有經驗,所以在文內說了我的經歷與如何面對那些在慾望驅使下釀成的負面情緒。 在文中我也介紹了這個寫的文章和用Canva畫的圖。希望大家常來我的沙龍玩玩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身體與內心的聲音牴觸 人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