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受害者心態,當個成熟的大人

更新於 2024/03/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了很久,這篇文章該如何下標才更準確呢?是「站在宇宙看自己」、「從第三人稱解讀自身處境」,還是「不當受害者,才能成為造局者」?

好像每一個都沒有那麼充分。

比如,不管是從宇宙的視角,還是從第三人稱的角度,抽離地看到自身所處的狀態,這在說的,都是保持距離、不要入戲,方能看懂全局。若以此搭配上「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過哪種生活」的圖景或目標,那麼就能夠更好地走在正確的方向、也方可編寫出足夠成熟的人生劇本。

又比如,當我們說的是「不當受害者」,雖然似乎更加具體,但卻也只是聚焦在某一個特定的情境下。其實,「放棄受害者心態」來自於昨天和教練Wisdom的對話,是在談及組織內多數人的心態時,他所提到的。

當然啦,走出受害者的處境、人設,或自我認知(誤解),就是抽離當下情境,從更宏大的角度,從第三人稱或旁人的視角,解讀或描述這一個局面。



暫且撇開定義,就談「受害者心態」。

Wisdom提到,大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而即便不是主管,當我們遭遇到挫敗或者不如預期的情況時,通常也很容易把責任歸咎到他人身上,不管是同事、合作夥伴,或是外部廠商……。這讓我想起,曾經有一位自行創業的同學就半開玩笑地跟我說:作為企業乙方,我最強悍的競爭力就是背黑鍋~

是,對於許多的組織工作者而言,如果今天發包給外部的專案或者合作內容發生了什麼狀況,若主管怪罪下來,把廠商抓來究責即可;反過來說,也常聽到同仁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是抱怨公司或主管,諸如自己無法如期完成工作是因為工作量分配不均、無法達到業績目標是因為拿到的管區廠商比較不合適、或對方採購挑剔難相處……

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別把自己當受害者」聽起來似乎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Wisdom這麼一說,我還是暗自心驚,因為這真的太常見了,常見到幾乎不會特別意識到這有什麼。細想,身邊多數人或許都是以這樣的思維模式存在著;包括我自己,如果沒有刻意地保持距離、提醒自己清醒清醒,很可能就會陷入在自憐的情緒或受害者的情境中而毫無覺察。

「但是,這不是常態嗎?人性通常如此,自我防衛機制……」我說。畢竟,對於一般人而言,若不給自己自圓其說或者找個台階,該如何達成內心自洽呢?

『所以多數的在職場中的人其實都是不成熟的,』Wisdom說:『只有放下受害者心態,才有機會成為得以晉升少數人。』

我認為這個晉升,指的不只是職場位階,更是個人視角、心智能力與思維的升級。

放下那個自圓其說的角色,也就是走出那個讓自己舒適的戲台子,同時承認自己的短板與缺失,然後找到改善與優化的方式——從自己開始。

把距離拉開,然後,也才能有機會看懂整個「局」吧。不當受害者,就是看清楚自己在局勢中的角色,無關對錯,甚至不見得需要論斷是非,因為,在大部份的情境下,不見得有所謂的對錯存在,有的只是不同行動者出於不同的信念、需求或立場,迫使他們必須做出特定的反應,因此,釐清結構、看懂局面比較重要。

畢竟,許多的立場與衝突,或許都是結構造成的。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有一種表達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表演。 在工作的場域應該很常見,某人對著你講話,但他不是在跟你溝通,而是在跟你附近的同事表達、或著在對著你身後那扇門裡面的主管或長官表演。 你只是他的道具。 所以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 又或者,他在和別人講電話,也是講給旁人聽的,顯得自己很忙碌、很重要
前幾天,曾紀錄了和班長聊天時,他從一個高階主管的視角提供的觀點。 有些事情,其實我尚未經歷,又或者似乎在邏輯上可理解,實務上尚未能參透的他人之經驗總結,最後來寫一點相對更好接收的—— 當天,另一位同學在聊天時提到「我們現在之所以長成這樣,是過去所決定的。」這時,就有同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有一種表達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表演。 在工作的場域應該很常見,某人對著你講話,但他不是在跟你溝通,而是在跟你附近的同事表達、或著在對著你身後那扇門裡面的主管或長官表演。 你只是他的道具。 所以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 又或者,他在和別人講電話,也是講給旁人聽的,顯得自己很忙碌、很重要
前幾天,曾紀錄了和班長聊天時,他從一個高階主管的視角提供的觀點。 有些事情,其實我尚未經歷,又或者似乎在邏輯上可理解,實務上尚未能參透的他人之經驗總結,最後來寫一點相對更好接收的—— 當天,另一位同學在聊天時提到「我們現在之所以長成這樣,是過去所決定的。」這時,就有同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一個設計師轉成行政人,是身邊親好朋友都覺得可惜的選項,當他們提到“可惜“這一詞,我的感受是到底有什麼好可惜呢?人生走在路上不就是彎來彎去的嗎?
Thumbnail
已經多份民調,包含親藍機構,侯友宜已經確定穩居老三 但幾個月前,侯友宜的支持度卻是第一名。 不過就2-3個月,就從第一淪為第三。特別在確定被徵召後,支持度還跌破2成。 而且半年來,情勢對國民黨大好,民進黨接連發生imB、跟MeToo事件 很多人討論到底是侯友宜做錯了什麼,但筆者認為是侯友宜沒做了什麼
常常抱怨的人就像是把別人當成自己負面情緒的垃圾筒,讓他人難以負荷、精疲力竭。
Thumbnail
這是教你插入野頁碼從簡報的第3頁開始為編碼第1頁, 我把第2頁設計成目錄頁我不想讓他有編碼,所以從第3頁開始,這樣有懂嗎?呵呵 首先到最上方的功能選項 [ 插入 ]然後 [ 頁首及頁尾 ] ☑勾選投影片編號 ☑標題投影片中不顯示 然後按全部套用 再來到功能選項的 [ 設計 ] 然後 [ 投影片大小
Thumbnail
1. 幸福與快樂是自己可以給自己的,無需外求。 2. 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內在的對話方式,成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而不是暴君。 3. 生命故事可以改寫,就看你聚焦在那裡。 4. 我們可以從傷痛中復原,而不必一直複習那個傷痛。 7. 正面思考也是種刻意練習,讓我不致過度放任無明虛度時間。
Thumbnail
第一次認識蕭爸(蕭忠文)是在youtube上,看到搞怪的他覺得有趣。直到初次見到這位「怪咖老爹」,聊了幾句才發現這位老爹,充滿故事。 「我只是珍惜每一天、每個機會,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 對於蕭爸那麼積極的人生態度,沒想到以前的他,是個非常負面、甚至曾經想過要結束生命的人。
Thumbnail
從一則小故事開始你自己的口才訓練,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大學時,我從朋友那兒聽到了下面這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賽車手,非常具有天賦,被譽為賽車界的超級新星。 更糟糕的是,他聞到了汽油味。這意味著車子漏油了,隨時都可能爆炸。 基本上,馬雲先生是這麼說話的: 《你的功課》
Thumbnail
從嚴重自卑到找出自信的生命實踐 因為自己正好是完美主義課題跟自信課題很嚴重的人 所以從嚴重自卑到創造自信經歷了很長時間 今天先分享自己的歷程 明天來分享推薦的方法 和靈性概念中的第三脈輪自信 成長期間過度害羞的自己 我從童年時就是個悶葫蘆 連學語期都沒有 媽媽說我是突然之間自己講話的 童
Thumbnail
身為英國王室成員,享受著榮耀、富貴和無數特權的同時,也要盡王室成員該執行的義務…,顯然薩塞克斯公爵夫婦並不能認同、或是無法適應、不想盡義務?並且在2020年要求退出王室,但卻不想放棄身為王室成員所帶來的所有【好處】…?
Thumbnail
前幾天教育部突然冒個第三學期制,然後被罵個半死就下架回收,接著陰謀論四起。有的人覺得,是放風向球,也有人覺得是教育部不想做,刻意放風聲來引起民怨使之破局。但筆者認為,藉此來討論一下,假設我們要第三學期,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一個設計師轉成行政人,是身邊親好朋友都覺得可惜的選項,當他們提到“可惜“這一詞,我的感受是到底有什麼好可惜呢?人生走在路上不就是彎來彎去的嗎?
Thumbnail
已經多份民調,包含親藍機構,侯友宜已經確定穩居老三 但幾個月前,侯友宜的支持度卻是第一名。 不過就2-3個月,就從第一淪為第三。特別在確定被徵召後,支持度還跌破2成。 而且半年來,情勢對國民黨大好,民進黨接連發生imB、跟MeToo事件 很多人討論到底是侯友宜做錯了什麼,但筆者認為是侯友宜沒做了什麼
常常抱怨的人就像是把別人當成自己負面情緒的垃圾筒,讓他人難以負荷、精疲力竭。
Thumbnail
這是教你插入野頁碼從簡報的第3頁開始為編碼第1頁, 我把第2頁設計成目錄頁我不想讓他有編碼,所以從第3頁開始,這樣有懂嗎?呵呵 首先到最上方的功能選項 [ 插入 ]然後 [ 頁首及頁尾 ] ☑勾選投影片編號 ☑標題投影片中不顯示 然後按全部套用 再來到功能選項的 [ 設計 ] 然後 [ 投影片大小
Thumbnail
1. 幸福與快樂是自己可以給自己的,無需外求。 2. 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內在的對話方式,成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而不是暴君。 3. 生命故事可以改寫,就看你聚焦在那裡。 4. 我們可以從傷痛中復原,而不必一直複習那個傷痛。 7. 正面思考也是種刻意練習,讓我不致過度放任無明虛度時間。
Thumbnail
第一次認識蕭爸(蕭忠文)是在youtube上,看到搞怪的他覺得有趣。直到初次見到這位「怪咖老爹」,聊了幾句才發現這位老爹,充滿故事。 「我只是珍惜每一天、每個機會,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 對於蕭爸那麼積極的人生態度,沒想到以前的他,是個非常負面、甚至曾經想過要結束生命的人。
Thumbnail
從一則小故事開始你自己的口才訓練,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大學時,我從朋友那兒聽到了下面這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賽車手,非常具有天賦,被譽為賽車界的超級新星。 更糟糕的是,他聞到了汽油味。這意味著車子漏油了,隨時都可能爆炸。 基本上,馬雲先生是這麼說話的: 《你的功課》
Thumbnail
從嚴重自卑到找出自信的生命實踐 因為自己正好是完美主義課題跟自信課題很嚴重的人 所以從嚴重自卑到創造自信經歷了很長時間 今天先分享自己的歷程 明天來分享推薦的方法 和靈性概念中的第三脈輪自信 成長期間過度害羞的自己 我從童年時就是個悶葫蘆 連學語期都沒有 媽媽說我是突然之間自己講話的 童
Thumbnail
身為英國王室成員,享受著榮耀、富貴和無數特權的同時,也要盡王室成員該執行的義務…,顯然薩塞克斯公爵夫婦並不能認同、或是無法適應、不想盡義務?並且在2020年要求退出王室,但卻不想放棄身為王室成員所帶來的所有【好處】…?
Thumbnail
前幾天教育部突然冒個第三學期制,然後被罵個半死就下架回收,接著陰謀論四起。有的人覺得,是放風向球,也有人覺得是教育部不想做,刻意放風聲來引起民怨使之破局。但筆者認為,藉此來討論一下,假設我們要第三學期,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