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自癒。我的修復之路》 天安老師講座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治癒。自癒。我的修復之路》
天安老師講座筆記,括號內是個人解讀與自省。
二年前在課堂裡得知老師生病,雖然聲音沙啞、身型消瘦,仍安穩自若的帶領我們探索自己、學習薩提爾模式,滿滿的敬佩與欣賞。只有時時送出我的祝福,祈願老師健康平安。
⋯⋯⋯⋯⋯⋯⋯⋯⋯⋯⋯⋯
老師先將課前學員的提問,分成3個面向來談。
問題1 :老師如何能「接納」疾病?
一、”認知”疾病已成事實,不抗拒。
將注意力放在「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尋求改善身體不舒服的各種方法,有些的確帶來舒緩與幫助。
(薩提爾模式的學習強調“體驗”,但不代表“認知”不好,不是二元對立的。感受與認知都是為我服務,是我選擇如何運用。)
二、做好最壞打算。
最壞的情況就是死亡。若死後無意識,是家人須面對傷痛。若仍有知,則在不同層次繼續修練。
(為此,我開始思考如果是我先走,我會如何看待死亡,我對家人的期待是什麼,並與老公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關於死亡。
每個人終將面對死亡,還是“學習”接納。
@存在主義的角度—人類必定要面對死亡,這使我們認知到 時間與生命是有限的,會更加珍惜生命,不留遺憾。做自己想做的事吧!活得更清醒、更深刻。
@信仰—擁有自己的信仰,也許是宗教,也許是信念。即使死前那一刻依舊會害怕,也接納自己的害怕。
四、老師慣用的姿態是「超理智」,在面對疾病時,這成了他的資源。
(課堂裡老師們常提醒我們,辨識出四種應對姿態,並非它們不好、不能用,而是這個姿態是我的選擇嗎?是我想要的嗎?為我帶來幫助嗎?如果沒有,那我還要繼續用嗎?)
結論:練習「接納」是很實用的練習!』
接納疾病已成事實,接納也許很快必須面對死亡,接納自己會害怕。
或許也接納自己的無法接納。
問題2 :如何與「不適感」共處?
一、老師選擇「靠近」那個不舒服,更專注的覺察。他相信「意識」即是「能量」、即是「光」。將意識(能量)放在不舒服的地方做療癒與陪伴。
(我想這個“靠近”,是一種全然的“觀”與接納。)
二、老師認為身體感受,是它在為我們運作中,是為了迴避危險。
(老師這是用「資源」的眼光看待不適感啊!)
(聽到老師說他選擇將注意力放在不舒服的地方,我還是很訝異。 覺察到自己在這裡頭有個觀點,認為癌末病人是做不到的。
即使認同要接納不適,也常在生活中練習,還是經常感覺對疼痛的煩躁,還有期待「靠近」疼痛後,疼痛會消失的失落,感覺到更煩躁生氣了!這部分真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在生活中更常練習。
像是最近經常咳嗽、喉嚨乾燥,覺得很煩。明明認知上非常認同“身體不說謊”,要傾聽身體,卻在咳嗽時覺得很煩很討厭。看來我根本沒想傾聽身體耶⋯這二天症狀出現時,我就喝水或深呼吸,做能做的事幫助身體,也感謝身體為我運作中。)
問題3 :生病時如何「愛自己」、「安頓自己」?
這是還沒生病時就要做的練習,如果平時不做,生病時更做不到。
老師答,做喜歡的工作吧。雖然家人關心也擔心他的身體,但是他仍如常工作,因為在工作中能感覺到能量飽滿。
還是將意識回到自己、回到身體,感謝身體ㄧ直以來的承擔與辛苦。
老師分享「零極限」4句真言。
對不起。謝謝你。請原諒我。我愛你。
(是啊!這4句真言簡單易懂,其實不懂也沒關係,它容易做,願意的話做就對了。4句真言無須顧慮順序,也不一定每次4句都要說,順著你的心。)
【現場提問】
Q :如何與癌症復發的恐懼相處?
A :“擔心”的感受也是一種提醒,做能做的事,好好照顧身體與心理。
(“擔心”或“恐懼的感受是來幫助我的,是我對自己的愛。我擁有擔心的感受,而不是被擔心掌控。我常這麼跟個案分享,但我真的做得到嗎?
最近還真的在做一個練習。當我感到擔心深愛的家人時,便停下來專注感受並允許擔心的存在。然後傳送愛與光的祝福給他們,這是我當下可以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Q :如何面對家人的離世?
A :接納自己所有的感受(包含憤怒與懊悔),不設定時間表。
Q :如何陪伴癌末病人?
A :“聽懂”他想表達的、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想要的、期待的。
帶著愛與尊重陪伴他,而不是自己的觀點。
(是啊!難道還要癌末的家人滿足自己的期待,好減輕自己各種不安擔憂的情緒嗎?)
現場提問的部分,我只選擇幾個分享。有些關於如何化解與父母、原生家庭的議題,或應對家人的情緒勒索,一時半刻也說不清,留待個人去探詢屬於自己的方式或答案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a Pre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個案大多不識靈氣。 但他們願意來到我面前, 我謝謝這份願意,也謝謝我自己就在這裡。 或許當我們開始探問生命的意義與目的時, 便開始可以好奇、願意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第21週 盤點自己內在歷程的改變》 這一週,老師談「停頓」。 『停頓是一個沉澱的過程,是一種體驗,是一種整理。』 我讓自己停在這裡,深呼吸。 感受此時此刻的自己。 我感覺可以立即與身體連結,在連結中很安心。 我覺察自己的念頭。 這一回,無念,單純的在當下陪伴自己。
進醫院時,醫師斬釘截鐵的宣告她的壽命最短只剩兩個星期。後來她走出安寧病房,活了下來。
大家就這麼跟著老師以書中案例,一步一步拆解阿建在對話裡,是在冰山哪裡工作,目標是什麼。
學習路上,「接納」與「愛」是經常浮現的課題。 甚麼樣的狀態,才是「接納」。 我摸索著。
我的幼兒園記憶裡,有些畫面依舊深刻。 母親晨間喚我起床,身高只到母親腰間的我環抱著母親,她會將手伸到我背後為我綁圍兜兜,是我很喜歡的兒時圖像,閉上眼睛專注感受,彷彿能感覺記憶中母親的溫度。
我的個案大多不識靈氣。 但他們願意來到我面前, 我謝謝這份願意,也謝謝我自己就在這裡。 或許當我們開始探問生命的意義與目的時, 便開始可以好奇、願意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第21週 盤點自己內在歷程的改變》 這一週,老師談「停頓」。 『停頓是一個沉澱的過程,是一種體驗,是一種整理。』 我讓自己停在這裡,深呼吸。 感受此時此刻的自己。 我感覺可以立即與身體連結,在連結中很安心。 我覺察自己的念頭。 這一回,無念,單純的在當下陪伴自己。
進醫院時,醫師斬釘截鐵的宣告她的壽命最短只剩兩個星期。後來她走出安寧病房,活了下來。
大家就這麼跟著老師以書中案例,一步一步拆解阿建在對話裡,是在冰山哪裡工作,目標是什麼。
學習路上,「接納」與「愛」是經常浮現的課題。 甚麼樣的狀態,才是「接納」。 我摸索著。
我的幼兒園記憶裡,有些畫面依舊深刻。 母親晨間喚我起床,身高只到母親腰間的我環抱著母親,她會將手伸到我背後為我綁圍兜兜,是我很喜歡的兒時圖像,閉上眼睛專注感受,彷彿能感覺記憶中母親的溫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幸福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會沾到自己 案例 手機裡有篇文章是與快樂有關的,單單標題就很吸睛《癌末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你預期該教授是帶點悲傷、有點沮喪的闡述罹癌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抗癌……結果不是,他神采奕奕的分享一生的追求…,完全沒看不出已是癌末,也看不出病痛加諸身心的折磨和痛苦。 一生順遂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於是乎醫者可以做的,我覺得就是辨別眼前人是A、B還是C,是A就陪同理解自身受傷狀況,使其有清楚認知;是B就持續給予資源,拓展他的認知,使其心志越來越強大,做出對現況更好的選擇;是C就相對單純了,想盡辦法減少他負重前行的阻礙,互相學習,也一起見證生命經驗帶來的智慧與榮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幸福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會沾到自己 案例 手機裡有篇文章是與快樂有關的,單單標題就很吸睛《癌末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你預期該教授是帶點悲傷、有點沮喪的闡述罹癌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抗癌……結果不是,他神采奕奕的分享一生的追求…,完全沒看不出已是癌末,也看不出病痛加諸身心的折磨和痛苦。 一生順遂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於是乎醫者可以做的,我覺得就是辨別眼前人是A、B還是C,是A就陪同理解自身受傷狀況,使其有清楚認知;是B就持續給予資源,拓展他的認知,使其心志越來越強大,做出對現況更好的選擇;是C就相對單純了,想盡辦法減少他負重前行的阻礙,互相學習,也一起見證生命經驗帶來的智慧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