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留些時間給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曾經問過自己:「我在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嗎?
答案是什麼?
現在,花幾分鐘時間,回頭去看看當時你所回應或寫下的答案,有無任何改變?有無任何要增加的?如果你不曾作答過,那麼找些時間想想並給出你的答案,然後,擱置一段時間,同樣也再回顧看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0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芬芳菩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8會員
226內容數
Vitamins for the Soul. 為了身體健康需要服用營養素,同樣地,身心靈整體健康以及轉化療癒,也需要滋養的維生素。 生活中,每一天,滋養心靈的營養,就是心靈維生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eshe宥儀的Soul Path 的其他內容
[緣起] 2018歲末時,我有幸跟上了善山師父德國冬禪的行程。 回想起來,那回真是無比殊勝的心靈壯旅,遇見很多人,遇到很多事件,當然有考驗也有收穫。 那時,在上完所有禪修課程以及灌頂加持後,師父為想皈依的同學,啟動儀式。 相對於現時,發菩提心入菩薩行,一樣共振。
*回到身體 對於我輩這類頭腦派只思考想歸納愛邏輯的人來說,回到身體很重要。 善山師父上佛法禪課的方式很有意思。每次講完「知識」的課,就會伴隨著類心靈課程的練習,透過對話,讓我們產生感覺氛圍,但最後總還會下一個指令:做出對話後情緒覺受的身體姿勢或動作。
冥想靜坐讓我們練習靜心和放鬆,也提醒我們呼吸,因為呼吸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紓解。 很多人覺得要開始冥想靜心很難?歡喜人聲療癒的我,因為聲音也與呼吸相關,覺得唱頌很能帶人入冥想境界,從簡單唱OM開始練習就可以。
作為一個身心靈轉化的行者與課程服務者,無論是靈氣能量轉化還是人聲唱頌療癒,我發現要讓學生或個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能放鬆。 總之,就開始實作,至少從鬆開內在空間開始! #喜歡請追蹤贊助
如果我們在輪迴中滾來滾去,沒有播下一個快樂幸福的種子,沒有整理一下讓我們修行的生命環境,就會非常非常非常地苦。 所以,該怎樣整理?在你我都不斷製造苦的時候,怎樣做可以停止苦因?佛陀說:「修四無量心」,也就是慈悲喜捨。
在德國禪修期間,我記得一件善山師父講的軼事。 師父是越南人,當初學中文時,是怎樣記住「心」這個字?中文是圖像字,師父邊比劃邊敘述:「心就是一抹微笑,加上三滴眼淚,在哭笑之間。」當時,那瞬間,我被一種很神聖的能量震懾並感動。 感受心,練習從心碎上路!
[緣起] 2018歲末時,我有幸跟上了善山師父德國冬禪的行程。 回想起來,那回真是無比殊勝的心靈壯旅,遇見很多人,遇到很多事件,當然有考驗也有收穫。 那時,在上完所有禪修課程以及灌頂加持後,師父為想皈依的同學,啟動儀式。 相對於現時,發菩提心入菩薩行,一樣共振。
*回到身體 對於我輩這類頭腦派只思考想歸納愛邏輯的人來說,回到身體很重要。 善山師父上佛法禪課的方式很有意思。每次講完「知識」的課,就會伴隨著類心靈課程的練習,透過對話,讓我們產生感覺氛圍,但最後總還會下一個指令:做出對話後情緒覺受的身體姿勢或動作。
冥想靜坐讓我們練習靜心和放鬆,也提醒我們呼吸,因為呼吸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紓解。 很多人覺得要開始冥想靜心很難?歡喜人聲療癒的我,因為聲音也與呼吸相關,覺得唱頌很能帶人入冥想境界,從簡單唱OM開始練習就可以。
作為一個身心靈轉化的行者與課程服務者,無論是靈氣能量轉化還是人聲唱頌療癒,我發現要讓學生或個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能放鬆。 總之,就開始實作,至少從鬆開內在空間開始! #喜歡請追蹤贊助
如果我們在輪迴中滾來滾去,沒有播下一個快樂幸福的種子,沒有整理一下讓我們修行的生命環境,就會非常非常非常地苦。 所以,該怎樣整理?在你我都不斷製造苦的時候,怎樣做可以停止苦因?佛陀說:「修四無量心」,也就是慈悲喜捨。
在德國禪修期間,我記得一件善山師父講的軼事。 師父是越南人,當初學中文時,是怎樣記住「心」這個字?中文是圖像字,師父邊比劃邊敘述:「心就是一抹微笑,加上三滴眼淚,在哭笑之間。」當時,那瞬間,我被一種很神聖的能量震懾並感動。 感受心,練習從心碎上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每當我被腦內眾多既有信念驅使,有衝動想走回老路的時候,這會是我的指引。而當我在每個選擇的交叉口,都記得去選那個跟理想人生同方向的選項,就會一步步更靠近那個理想。這也是透過行動在跟宇宙說,我想要且值得的,是那個或任何更好的人生。 今天肯定句: #我選擇符合人生價值的工作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忙碌壓力,但我如何找到自我探索的平衡點呢?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的困惑、發現的問題、工作與生活的難點,以及透過建立播客節目和使用 NordPress 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也將是我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組織我的想法和創意的故事。
Thumbnail
每一次討論「做自己喜歡的事(興趣)」究竟能不能成為讓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或是經常在工作中遇到種種困難、麻煩,而感到「工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做,也許可以換個方式思考「這個工作裡究竟有沒有自己喜歡的事?」「能不能去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把它們變成興趣?」
Thumbnail
我們把工作定位成什麼?是學習的工具?還是為了交換薪水的工具呢?有很多時候,不難從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看出端倪。 大部份的人都不喜歡過多的工作,尤其是鎖碎、吃力不討好…更甚者,明明是別人的工作,但怎麼是我要做? 遇到這種事的時候,你的心是不是正在「為什麼是我」的胡同裡打轉呢?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每當我被腦內眾多既有信念驅使,有衝動想走回老路的時候,這會是我的指引。而當我在每個選擇的交叉口,都記得去選那個跟理想人生同方向的選項,就會一步步更靠近那個理想。這也是透過行動在跟宇宙說,我想要且值得的,是那個或任何更好的人生。 今天肯定句: #我選擇符合人生價值的工作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忙碌壓力,但我如何找到自我探索的平衡點呢?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的困惑、發現的問題、工作與生活的難點,以及透過建立播客節目和使用 NordPress 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也將是我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組織我的想法和創意的故事。
Thumbnail
每一次討論「做自己喜歡的事(興趣)」究竟能不能成為讓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或是經常在工作中遇到種種困難、麻煩,而感到「工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做,也許可以換個方式思考「這個工作裡究竟有沒有自己喜歡的事?」「能不能去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把它們變成興趣?」
Thumbnail
我們把工作定位成什麼?是學習的工具?還是為了交換薪水的工具呢?有很多時候,不難從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看出端倪。 大部份的人都不喜歡過多的工作,尤其是鎖碎、吃力不討好…更甚者,明明是別人的工作,但怎麼是我要做? 遇到這種事的時候,你的心是不是正在「為什麼是我」的胡同裡打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