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波灣戰爭結束後,馬提斯進入了戰院進修,在這個階段,作者提到「學習」的重要性,透過前人的著作、戰史的閱讀,可以讓你不重蹈覆轍,並汲取正確的經驗,而當戰院畢業後所擔任的職務,便是不在直接接觸官兵的層級,馬提斯提到這個階段的人員,要「抗拒直接聯繫基層」的衝動,不可因為你的過度控制,導致下級部隊失去了「主動性」。
#重點
(1)學習和閱讀的重要
在真正作戰或執行任務前,基層軍官可以透過詢問老兵們的經驗和閱讀來學習;更高階的軍官,則必須在「謀略」上勝過對手,鑽研其他人是如何處理類似狀況,是增進自己對戰鬥的了解的不二法門。
為此,陸戰隊提供了每個不同層級的閱讀清單,要求其完成閱讀,在後續的章節,這樣的制度,建立了官兵之間溝通的平台,當指揮官跟士兵說明某個任務時,因為知道士兵們都讀過哪些書籍,他便可以舉例書中某場任務經驗,快速傳達重點。
馬提斯說道:
『任何指揮官敢自稱「忙到沒空讀書」的話,那就只能承受弟兄被裝進屍袋的這種痛苦的方式學到教訓。在戰鬥中無能的後果是決定性的,歷史也告訴我們,天底下其實沒有什麼新鮮事。』
(2)「主動」文化的重要性
馬提斯在這邊再次提到,身為指揮者,不要過度去干涉下級的行動,特別是當你所在的層級,已經來到營級以上的地位;「如何完成任務」的細節交由下級發揮,你只要確保一件事情,那就是下級確實知道你的「指揮官企圖」。
身為高階領導階層,你需要時刻去問自己:
「我知道哪些事?這些事該讓誰知道?我已經告知他們了嗎?」
書中舉例:
今日你給一個排長一個任務:「炸毀這座橋,阻止敵軍進攻。」
這個任務的核心重點,是最後一句話「阻止敵軍進攻。」而非如何炸毀這座橋,用什麼方式破壞橋樑,當你給下級越鉅細靡遺的命令,就是「扼殺」了他們的思考機會。
戰場上是瞬息萬變的,當他炸毀了橋樑,結果發現敵軍根本不從這座橋前進,或早已繞越,失去主動的下級,反而會緊張兮兮的想辦法回報上級,尋求其他解套方法,而不是迅速展開阻止的行動。
「不等待命令變採取行動,卻又始終能依照指揮官的總體企圖。」
#容許失敗並獎勵行動者
但所謂的主動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喊口號,就能憑空而生,它仰賴的是組織容許勇於主動者「失敗」機會,進而塑造的文化。
馬提斯是這樣說的:
「如果一位指揮官期望部下能夠在壓力下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那他的團隊就必須在訓練、升遷到表揚等各方面去獎勵這樣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他還要能容忍手下犯錯。假使那些敢於承擔風險的人被懲處了,那你處於各階的部下就會要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