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獨一無二的自我:閱讀與寫作的方法(1)

更新於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個短篇要來介紹,筆者個人的閱讀與寫作方法,當然僅作參考。方法每個人都不大一樣,也有適合跟不適合的分別,筆者現在教學生也看過很多新型態的作法,如心智圖、魚骨圖的重點摘要,不過這對我們老人來說都太新了,只能介紹自己熟悉的方式。 

閱讀與寫作是不能分開的,只讀不寫會思緒不清,好像記得什麼卻又想不起來,最後得到的是雜亂無章的概念,說出口的語句會前後不連貫,各小段有邏輯,整篇串起來說不通。

請讀者謹記,若想要寫出有理路的東西,必定要大量閱讀,閱讀還要寫作。若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最大的弊病是「將別人有理路的文章看成前後矛盾的廢文」。寫作能組織自己散亂的知識,不練習寫作長文,會習慣拆解他人長文,自以為可以各自擊破,成為詭辯家。

raw-image

這會讓你失去提升自己的機會,直到泡進同溫層中,在相同的斷裂敘述裡,喪失組織出獨立於他人的能力。

是的,筆者在講的是屬於自我的能力,類似遊戲的專屬技能,這必須透過自己動手去寫,整理思路後來獲得,經由這種方式得到的能力,就算與他人沒太大差異,本質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不然就是鸚鵡學舌,永遠在轉貼他人文章,將自尊自信建立在崇拜的師傅身上。

接下來,筆者要照順序來解釋,閱讀到寫作的方法。

邊看邊做筆記,讓筆記輔助你思考、探究與累積

閱讀的方法,不是光看就有用,而是要去想,邊讀邊想。但在開始想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是「筆記」,尤其是自己第一次接觸的項目。在此以紐先鍾老師翻譯的《戰爭藝術》的第一章作為範例

在此請各位記得:「你是第一次接觸軍事、戰略的初學者」,不是已經知道相當多戰史,再回頭去看約米尼所著作的經典,這兩者差異很大。對於初學者,這一頁要筆記的項目是什麼,重點又在哪裡?很多人犯的毛病,是把書中有條列的項目,如圖片中的(一)~(九)畫線,這是錯的。這習慣應該是我們從小到大讀書考試養成,因為通常有條列都是要考的重點,但在這邊不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為何不是?這是人家整理出的東西,初學者要知道的是,這本書的開頭在討論大戰略,跟大戰略相關的思想部分在第一段。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這往往是初學者犯的最大錯誤,將人的核心思想,屬於主動、被動的部分忘記,專注在後面說的操作性定義。約米尼對於大戰略的定義在第一章第一段,屬於「政治家」的領域,這表示他不認為大戰略專屬於將軍,或是前線軍官的看法,而是政治家,政治家的範疇可以再定義,但至少人家確定不是由非政治性因素來判讀。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其次,是看出以大戰略來說,戰爭發起的條件,主動性高的為正當性、時機,被動性的是無可避免。我們要注意到,敘述的條件很含糊,表示具體細項定義在後面章節,但最起碼約米尼所指稱的戰爭條件都包含在此。而這些是大戰略中的思想部分,執行部分則在下圖: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採取怎樣的步驟,以達到戰爭目的,這被約米尼認為,屬於大戰略範圍內。許多人讀戰略往往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諸如戰略是軍事學、戰略從屬於國際關係、戰略由武器搭建等等。這些說法並不能說錯,但就約米尼的想法,戰略包含規劃執行手段,而且都要指向達成戰爭目的。

多寡好壞先不論,每一小段一定要寫下自己的看法

初學者很難做到理解筆者上面幾段說的內涵,但作筆記上要記得,不能只看有列條目的部份,而常常要針對文章本身敘述的主詞、受詞、時態,去判斷出寫作的情境。至少他日回頭翻筆記時,回憶起來比較快。

後面九項條目,都可以對應到第一段的戰爭條件,讀者若想要細分,可以筆記在旁邊如下圖。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每一個條件可以對應到1、2、3,我們會發現,似乎戰爭多需要正當性,這樣就可以釐清出約米尼對戰爭的一些看法。當然這是筆者寫的,你可以不認同,有自己的看法,這都沒有關係。初學者只需要根據自己所想的,寫出自己認為的即可,這不是考試。

而讀者在第一次閱讀戰爭藝術時,往往會覺得內容艱澀難解,不如讀戰史,這是一點也沒錯的,故事總是好懂。筆者挑這本當範例的意思是,理論性書籍對成長的幫助,是比故事類型的要好,閱讀這類書很累,筆者的建議是,第一次放慢速度,然後每一小段都做筆記,如下圖。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如果讀者是真的想要獲得些什麼,讓自己得到成長,那一開始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寫一點東西下來,不要懶惰。寫什麼都好,單純的文章摘錄,或自己的看法,通通都可以。空白處寫不下,或不想破壞乾淨的書頁,那就拿便條紙,或是寫在筆記本上都可以。

逐段逐節逐章逐本筆記,建立屬於自己的思考體系

接下來,請讀者記得,強迫自己每一小段,都寫一句話摘要在旁邊;一小節結束後,當作短文寫作,寫一百個字也可以;一章讀完後,寫三百字總結;整本閱讀後,寫個幾千字心得報告給自己看。

這小段的範圍跟摘要長度請各位讀者自行判斷,目的是讓初學者將閱讀到的變成自己的,可以整章節讀完寫一點,但不可以都不寫。若你有這樣做,應該會讀完第二章後,自己就想翻到第一章,看看先前在寫什麼。做了筆記的好處是,若你有做摘錄、心得,當你回頭看前面的章節,不用從頭再看一次,看筆記就大概曉得怎麼回事。若發覺怪怪的,自己怎麼想法前後不一,重讀一次也會很快找到自己的矛盾點,是不是哪裡讀錯了,或當時想歪了。

這種鍛鍊法看似痛苦又漫長,其實只有頭兩本書這樣,後面只要你習慣了,通常不需要每頁都註記,而是看到哪邊你覺得需要在意的才會筆記。閱讀是這樣的,你累積的量越多,看新書的時候會自動篩選,擷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而不是囫圇吞棗,全部強記了事。 

慢慢的,你會有自己的價值觀,自我的判斷力,不會新書說什麼就信什麼,而是能去蕪存菁,將其精華變成自己的東西。

訓練自己博學,不必一定強記

被網路酸民罵並不會怎樣,多數民眾都沒有閱讀習慣,自認有讀書的常常把背誦當知識,將自己當成維基百科而自豪。但這沒有意義,知識本是一個體系,思想是一種力量,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專業項目不同,去讀同一本書,怎麼可能會有一模一樣的想法。

這不是讀數理工程,需要計算施力大小,條件都清楚的情況下,大家會算出一樣的標準答案。

所以請放下被酸民罵會不爽的心態,網路上太多這種把百科全書背起來,就以為自己超爆幹強的人。筆者當年在中研院,也是很想記東西,被教授指著去圖書館繞一圈,才發現專業項目中的各種資料,一整排幾十本,每本上千頁,都是人類百年來的科學結晶,怎麼可能背得完。

筆者需要的是,知道基本性質,曉得理論架構,需要之時能快速找到資料,將其運用在實驗上。讀書也是如此,各種理論定義不需要死記,大家都成年人,早就畢業,也沒考試壓力,何必被框架限制。

重讀經典、區分不同階段筆記,讓大量筆記帶你成長

回到主題,請記得若你筆記時用紅筆,那就記得這本書都是紅筆,不要改。等到第一次看完後,下次要重看時,改成其他顏色的筆。人是會成長的,讀過一次後,經過一段時日,也讀了其他書籍,心有所悟,回頭再來看,感受與心得會不一樣。此時筆記可以寫在旁邊,或貼張便條紙。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戰爭藝術》,麥田。約米尼著,紐先鍾譯。

這個過程當然可以好幾次,下次改成其他色的筆,或專屬的筆記本。不然就是學筆者,敲字既然比寫字快,那就把重看什麼書,有想到什麼新的想法,整合其他觀念等,寫成一篇篇文章紀錄。不見得要公開發布出去,筆者除了粉專廢文跟專欄寫作、平日紀錄外,還有不少是寫給自己看的。

重點在於動手筆記這件事,筆記可以是摘錄內容,也可以是心得,初學者的狀況在於,對戰略一點概念都沒有,戰史可能也沒讀過一本,那大量筆記的重要性很高。

認真將一本經典戰略書籍筆記讀一次,比瀏覽一打的戰史書有用,當你把一位將軍、國王的戰略體系讀進去,吸收成自己的東西後,去看戰史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有了第一次,看其他經典就會越來越快,隨著你讀過的各類書籍越多,經驗累積豐富,會看到更不一樣的景色。



宅編心得:敝宅也是看了王立第二戰研所「戰略教學」系列,尤其戰略學基礎、戰略學進階這部分後,回去看戰爭相關題材的漫畫,感想實在頗有不同。

虛構故事的作者有沒有戰略戰術素養,完全會反映在編劇、設定上……是純爽片畫虎𡳞(唬爛)還是有下過工夫去打底,都可以區分出來。素養深淺、涉獵差異之別也多少可以感受到,比如有的作者很明顯就是偏兵器宅之類的……。(不過這個個人案例還是超混,沒進一步去讀理論書,誠歹勢)

avatar-img
25.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可以說戰爭初期是各顯神通,只是俄軍先一步敗退。不過說敗退也不對,俄空軍一直都沒處在敗的階段,只能說取得不了勝利,也控制不了烏克蘭天空,到今天僅僅能說,在俄軍地面控制區,其空軍可以取得部分制空權,而在烏克蘭控制區,可以把防空系統往前推的地方,俄軍連部分制空權都沒有。
這幾周要來談一下,打了大半年的俄烏戰爭,究竟有多少可以檢討的地方。不說總檢討,是因為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窺得全貌,故只談談當前可以確定的。
要了解戰略上的攻勢守勢,不能單單從軍備去看,更要從歷史跟現狀的格局,著眼「萬一現狀改變後會怎樣」的思維,去探討變化的可能性。 實際的作為 最後,看待攻勢跟守勢戰略,要以實際作為去看。不能只看意圖,或是表面宣稱的樣子,不然現代各國的軍事指導單位都叫做「國家防衛部」,你看過哪個主要國家有「戰爭部」的?
解釋所謂的攻勢、守勢戰略,意圖是非常重要的,台灣完全沒有反攻大陸的打算,現階段也沒有想過侵略福建省取得土地,那麼要將武器解釋成為進攻性用途,就沒有說服力。換句話說,要解釋攻勢跟守勢,我們要先了解「現狀」。 歷史無法放棄 回到近年最夯的範例,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許多人無法理解,何必大動干戈?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可以說戰爭初期是各顯神通,只是俄軍先一步敗退。不過說敗退也不對,俄空軍一直都沒處在敗的階段,只能說取得不了勝利,也控制不了烏克蘭天空,到今天僅僅能說,在俄軍地面控制區,其空軍可以取得部分制空權,而在烏克蘭控制區,可以把防空系統往前推的地方,俄軍連部分制空權都沒有。
這幾周要來談一下,打了大半年的俄烏戰爭,究竟有多少可以檢討的地方。不說總檢討,是因為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窺得全貌,故只談談當前可以確定的。
要了解戰略上的攻勢守勢,不能單單從軍備去看,更要從歷史跟現狀的格局,著眼「萬一現狀改變後會怎樣」的思維,去探討變化的可能性。 實際的作為 最後,看待攻勢跟守勢戰略,要以實際作為去看。不能只看意圖,或是表面宣稱的樣子,不然現代各國的軍事指導單位都叫做「國家防衛部」,你看過哪個主要國家有「戰爭部」的?
解釋所謂的攻勢、守勢戰略,意圖是非常重要的,台灣完全沒有反攻大陸的打算,現階段也沒有想過侵略福建省取得土地,那麼要將武器解釋成為進攻性用途,就沒有說服力。換句話說,要解釋攻勢跟守勢,我們要先了解「現狀」。 歷史無法放棄 回到近年最夯的範例,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許多人無法理解,何必大動干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叔本華曾經說過: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不用為別人而活,也不用迎合外界的眼光。為自己心中的目標,重新出發。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真的離群索居。但我們可以練習和自己獨處,花更多的時間來成就自己。 我們習慣用「想要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背後的渴望是,別人用相同的方式來對待我
IT決勝十八招 這部分其實跟先前也有關係,當你懂得借用資源和找師傅的時候,其實就必須就要開始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了...假設你接觸的業務面,可以多看一些業務和銷售方面的書或者是接觸行銷的部分,就多涉獵一些行銷面的東西,因為IT技術是半年至兩年汰換版本速度越來越快了,未來走向自動化趨勢會越來越多,必須得
★只要做「一件小事」,你的工作方式、理財方法、飲食、體態,都將徹底改變。 ●養成習慣四階段: 1.不知道 2.知道 3.做得到 4.正在做 從無意識到意識,再到無意識。 ●了解人類的本質、使用對的方法,就很容易養成習慣。所謂遵循本質的方法,就是讓潛意識助你一臂之力。
Thumbnail
刻意練習需要自律,但自律讓我感到不自由與痛苦,所以無法持續。但我後來發現,我錯了。自律與自由的關係不是這樣的!是自由帶來自律,具備選擇的自由,才能持續地自律。在這本《彈性習慣》中,我看到了同樣的觀點。
Thumbnail
在半個月前看見讀墨臉書社團裡面有一個當月店長的訊息,定睛一看發現竟然是在社團裡面非常活躍,甚至被官方認定是「唯一犢董」的「秀蓮」擔任當月店長,而且還有一個講座講跟新聞有關的書籍。 活動現場的螢幕,講座內容是分享和新聞媒體有關的書籍 平常朋友邀約我都要想半天,但看見這個訊息的當下我馬上就買票,並在
Thumbnail
鑒於這本書的暢銷程度,網路上也不少說書人詳盡寫說,我覺得自己不一定能說的比別人好,於是我選擇檢視自己生活中的習慣,用書中的方法做不同面向的剖析,這樣不僅能幫助到自己,也能讓大家理解這套方法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模樣。
Thumbnail
坊間有養狗要越早絕育越好的傳說,但在某些品種,絕育卻會導致關節疾病風險(比如髖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及手肘關節退化)及某些特定的腫瘤風險上升。來自美國的Benjamin L. Hart決定蒐集、整理這些資料,用客觀的數據分析到底,什麼品種的狗,該在什麼時間絕育才好。
Thumbnail
2020年第163回直木賞由馳星周(はせ せいしゅう)的作品《少年と犬》獲得。雖然還沒讀過這本書,但感覺內容很適合送給今日我們身處的世界,所以想介紹給大家。期待之後能讀到這本書!
最近阿公只要一把電視頻道轉到新聞台,就會開始報導企業放無薪假、政府要提供紓困的消息。張阿妹好奇的問我,在這波疫情之外,是所有公司都會出狀況嗎?有沒有企業因為疫情反而更賺錢的?阿妹提出這個疑問時,我覺得真的太棒了。當孩子對經濟體運作的方式產生好奇時,就開始啟動了獨力思考的能力。而獨立思考正是在理財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叔本華曾經說過: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不用為別人而活,也不用迎合外界的眼光。為自己心中的目標,重新出發。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真的離群索居。但我們可以練習和自己獨處,花更多的時間來成就自己。 我們習慣用「想要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背後的渴望是,別人用相同的方式來對待我
IT決勝十八招 這部分其實跟先前也有關係,當你懂得借用資源和找師傅的時候,其實就必須就要開始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了...假設你接觸的業務面,可以多看一些業務和銷售方面的書或者是接觸行銷的部分,就多涉獵一些行銷面的東西,因為IT技術是半年至兩年汰換版本速度越來越快了,未來走向自動化趨勢會越來越多,必須得
★只要做「一件小事」,你的工作方式、理財方法、飲食、體態,都將徹底改變。 ●養成習慣四階段: 1.不知道 2.知道 3.做得到 4.正在做 從無意識到意識,再到無意識。 ●了解人類的本質、使用對的方法,就很容易養成習慣。所謂遵循本質的方法,就是讓潛意識助你一臂之力。
Thumbnail
刻意練習需要自律,但自律讓我感到不自由與痛苦,所以無法持續。但我後來發現,我錯了。自律與自由的關係不是這樣的!是自由帶來自律,具備選擇的自由,才能持續地自律。在這本《彈性習慣》中,我看到了同樣的觀點。
Thumbnail
在半個月前看見讀墨臉書社團裡面有一個當月店長的訊息,定睛一看發現竟然是在社團裡面非常活躍,甚至被官方認定是「唯一犢董」的「秀蓮」擔任當月店長,而且還有一個講座講跟新聞有關的書籍。 活動現場的螢幕,講座內容是分享和新聞媒體有關的書籍 平常朋友邀約我都要想半天,但看見這個訊息的當下我馬上就買票,並在
Thumbnail
鑒於這本書的暢銷程度,網路上也不少說書人詳盡寫說,我覺得自己不一定能說的比別人好,於是我選擇檢視自己生活中的習慣,用書中的方法做不同面向的剖析,這樣不僅能幫助到自己,也能讓大家理解這套方法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模樣。
Thumbnail
坊間有養狗要越早絕育越好的傳說,但在某些品種,絕育卻會導致關節疾病風險(比如髖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及手肘關節退化)及某些特定的腫瘤風險上升。來自美國的Benjamin L. Hart決定蒐集、整理這些資料,用客觀的數據分析到底,什麼品種的狗,該在什麼時間絕育才好。
Thumbnail
2020年第163回直木賞由馳星周(はせ せいしゅう)的作品《少年と犬》獲得。雖然還沒讀過這本書,但感覺內容很適合送給今日我們身處的世界,所以想介紹給大家。期待之後能讀到這本書!
最近阿公只要一把電視頻道轉到新聞台,就會開始報導企業放無薪假、政府要提供紓困的消息。張阿妹好奇的問我,在這波疫情之外,是所有公司都會出狀況嗎?有沒有企業因為疫情反而更賺錢的?阿妹提出這個疑問時,我覺得真的太棒了。當孩子對經濟體運作的方式產生好奇時,就開始啟動了獨力思考的能力。而獨立思考正是在理財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