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信基督教」後雜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在前頭:又挖了一個大坑給自己

前陣子,曾博恩的podcast「博音」上傳了一集【EP26|我為什麼不信基督教】的節目,引起台灣基督教會圈內的微小波瀾。為什麼說「微小」,因為風波過了大家還是照樣過日子。
老實說,我對博恩過往的言行有個人立場,所以沒有動力跟上這波討論。但方才與某學長談到這集內容,以及後續幾位教會KOL的回應,我心裡就想,唉,好像還是得花點時間聽聽看。
之所以沒有聽,也是因為知道,如果聽了podcast,一定會忍不住又寫些什麼,而且一定有很多人比我還會寫,我幹嘛挖坑給自己跳啊,好累。不過,看看現在我正在做的事,我還是算蠻認識我自己的吧。
接下來會以列點式書寫目前的反思:
-

關於博恩.難以回應.過於廣闊的眾議題

1. 博恩的談話,短短的半小時左右,完全直擊台灣基督教會群體的現象(還是應該說「亂象」?)我認為,基督徒確實該聽聽這集podcast,而且不應僅止於點頭稱是萬分同意講得真好。
2. 博恩並沒有將自己的信仰背景講得更清楚,但我個人推測,他待的信仰群體在信仰光譜上大概是比較保守那端。他在開頭時說「他談論此議題,好像就會使弟兄跌倒」,我卻直覺想問「為何談論就會跌倒?」這顯示出信仰培育背景不同帶來的「世界觀」差異。
3. 博恩援引大量聖經經文、故事及延伸的教義詮釋,來表達他在青少年期間對於信仰充滿疑問與矛盾的困境。也許是podcast的時間有限,無法深入討論任何一個他所提出的問題,但他所提及的議題範圍又涉及廣闊,若教會群體這端要以單一節目或單篇文章回應會相當困難,因為每個問句都能獨自被拉出來成為專題。
-

來自不可知論者的提醒.我的反思

4. 承上點,博恩對於基督信仰的認識程度,他本人也未著墨太多,不過他確實不是「搞不清楚自己在信什麼」的前信徒。但我認為,至少就podcast裡的內容,他對聖經經文的解釋相當「字面」,對於教義或神學方面的認識也是碎片式的「金句主義」。這點從他在引述馬太福音七:21-23的經文時最為明顯。
5. 博恩自述他最受不了教會群體的性質之一為:展示性的行為太多。他以按手禱告及「我為你代禱」為例,質疑為何一定要按手或刻意告訴他人這麼「做作」。這可以回到我上文所提的第二點,以及:一、忽略宗教儀式背後的意義及詮釋。二、基督信仰是群體性的信仰。三、宗教實踐的多元性及異質性(甚至是亂象)。
6. 承上點,博恩在結尾時說「教會的人是笨,不是邪惡。」某個程度我頗同意,並必須延伸指出:從他過去嘗試相信、卻無人給予引導,到最後宣告離開的信仰歷程,正是彰顯台灣基督教會界普遍遵行「神學論述」與「生活實踐」二分斷裂所產生的問題。注意,我此處講的「神學」不是各位想像中那種生硬背誦的教科書,包含但範圍更廣。當信徒無法或沒有從「神學」端找到「實踐」的意義,那就淪為博恩所說的「搞不清楚自己在信什麼」、「胡亂解釋經文」、「參雜太多外在行為」。
7. 年輕時的博恩給基督徒們一個啟示:永遠擁抱懷疑的信仰。博恩所提的馬太福音七:21-23正好回應他所指出的問題。台灣基督教會群體太常使用「信仰正確語言」來搪塞其成員,尤其對特定群體更是如此,我常說教會不要把青年信徒當成嬰兒在哄,因為這無法確切回應信徒在生命歷程中所產生的疑問;另一方面,信徒不認為「神學」重要,或與自身無關而不去學習,覺得這是神職人員或神學研究者才需要記得的東西,一來一往間就變成教會群體停滯不前、與世界脫節的惡性循環。
-

教會這端.無力回應.框架未被打破

8. 另外,我想簡短討論幾位教會KOL對博恩的回應。我聽了某哥、某少女的節目後,完全同意某學長短而有力的評論:「他們沒辦法紮紮實實的正面回覆博恩。」這些圈內KOL一方面贊同博恩對教會生態的觀察,但另一方面又使用大量教牧語言,強調牧養與陪伴能夠解決疑問、團體中不能只看人的言行、年輕信徒尚不明白上帝旨意,甚至還說中文youtuber沒有這種可以回答艱深護教問題的素材,這豈不是廢話,因為你看的是youtube!人家博恩都好心不狠心殺球,語帶保留地做球給你打,結果教會端的答案還是那套標準答案框架,根本完全錯頻。 .
9. 近年來,所謂教會迷因專頁或「知識型基督徒」KOL,廣受台灣基督徒青年群體歡迎,大家都認為他們講出了深藏已久的心聲,也翻轉或挑戰教會群體既定的僵固框架。不過,我觀察至今,內心的不安卻越來越深刻,因為這些教會KOL嘗試包裝自己是中立、客觀的論述,有意或無意地隱藏自己在信仰光譜上的位置,而信徒也沒有能力辨識其論述,我個人並不樂見這種進程。我們必須不斷覺察一件事情:其實這些論點也只是基督信仰的「詮釋」之一,而不是「真理的全部」。但在長期缺乏平信徒進行神學討論氛圍的台灣基督教會群體環境下,這個認知很難被記得或被辨別,而這些教會KOL也跟著「去神學」。在我來看,信仰詮釋的話語權不過是從「不被眾人滿足的教會講台」轉移至特定專頁或「小編」而已,信徒群體卻仍只是追求某種「被告知的正確答案」而不自知。
-

小結:Here I stand! And you?

10. 承上點,我很想問:為何當今台灣基督教會小圈圈中,掌握「流量密碼」或「話語權」的專頁或KOL大抵都是立場能被辨識出偏保守派的人?難道就沒有一個能以「不這麼保守」角度來回應博恩的「神學KOL」嗎?此處之意並非直指保守派之不是,而是我們若視基督信仰是一條豐富的大光譜,就不能缺少任何一端的聲音;更進一步說,我們能否誠實面對教會群體就是有不同「信仰立場」的人,而我自己就是站在某個座標上。標示出自己或他人的位置不是為了貼標籤,乃是要真正使教會群體展開神學對話的第一步,只有大聲喊出「Here I stand! And you? So help us God. Amen.」才能達成。
以上,是我慢別人很多拍又「簡短」的回應與反思。敬請不吝指教。
偷改馬丁路德的話,我如此說:
「Here I stand! And you? So help us God. Amen.」
(Image from|Christianity Today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2.08.02 18:19
avatar-img
46會員
82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冊弘,寫日常 的其他內容
牧師點出路得記的特殊之處,也就是女性被經卷作者宣告,成為完全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在面對人生的苦難與失去時,事實上也是新生與轉變的契機。
今天是聖靈降臨節後第二主日,牧師繼續使用士師記經文講道,將焦點放在「款待」上,並未處理到如性別、族群等延伸議題,但其實這段經文,實在太過殘酷,讀起來非常窒息。因此也促使我寫了一些零碎筆記...
在「新媒體宣教」(容我先嘆口氣)喊得震天響的今日,雖然我不太贊同那種強調神學無用或亂拿經文來佐證「新媒體」的作為,但每每逛到那些組織的網站,還是會暗暗驚嘆幾聲,然後不免疑惑「我大批西踢真的沒人才嗎?」
我看到 Ming-Wei Tsai 牧師在不同意見書底下留言討論到批西踢究竟有無審定過官方版的信經譯文,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翻了手邊有的資料,做了點不專業的整理。
#以下長文 #不專業翻譯 - 臉書奇怪的演算法讓我看到這篇日本「キリスト新聞」昨天刊出的報導,標題是〈「明日將如何?」在烏克蘭遭侵入後,台灣基督徒祈禱些什麼?〉(=「明日は我が身?」ウクライナ侵攻を受けて台湾のキリスト者は何を祈る?)。
這篇講道架構與內容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不僅反抗現代社會價值觀,更挑戰台灣基督教社群主流的歪曲論述,而且完全契合說者與聽者雙方的處境,適合做為舊曆新年的首篇反思文。
牧師點出路得記的特殊之處,也就是女性被經卷作者宣告,成為完全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在面對人生的苦難與失去時,事實上也是新生與轉變的契機。
今天是聖靈降臨節後第二主日,牧師繼續使用士師記經文講道,將焦點放在「款待」上,並未處理到如性別、族群等延伸議題,但其實這段經文,實在太過殘酷,讀起來非常窒息。因此也促使我寫了一些零碎筆記...
在「新媒體宣教」(容我先嘆口氣)喊得震天響的今日,雖然我不太贊同那種強調神學無用或亂拿經文來佐證「新媒體」的作為,但每每逛到那些組織的網站,還是會暗暗驚嘆幾聲,然後不免疑惑「我大批西踢真的沒人才嗎?」
我看到 Ming-Wei Tsai 牧師在不同意見書底下留言討論到批西踢究竟有無審定過官方版的信經譯文,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翻了手邊有的資料,做了點不專業的整理。
#以下長文 #不專業翻譯 - 臉書奇怪的演算法讓我看到這篇日本「キリスト新聞」昨天刊出的報導,標題是〈「明日將如何?」在烏克蘭遭侵入後,台灣基督徒祈禱些什麼?〉(=「明日は我が身?」ウクライナ侵攻を受けて台湾のキリスト者は何を祈る?)。
這篇講道架構與內容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不僅反抗現代社會價值觀,更挑戰台灣基督教社群主流的歪曲論述,而且完全契合說者與聽者雙方的處境,適合做為舊曆新年的首篇反思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不是博恩的粉絲,也不是女人迷的粉絲,也沒有追到2020年兩方發生爭議的事件。 在這部對談影片中,我看到一個勇於將這個被大家漠視的聲音搬上來,試圖重新定調的人。 這樣的角色認真說並不討喜,但有其存在的必要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基督徒可不可以稱骨?可以。怎麼不行。XDDD這一題是和「當滅之物」及「神造萬物」有關。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有關社團的部分,大學還有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有些人會有點排斥的教會團契的部分,我本身就是教會裡面的人, 所以,是很習慣的,那在這邊如果有不同宗教或者對教會非常好奇的,可以在這一集介紹,有些聽眾會反應說在台灣最討厭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一直問你要不要加保保險的推銷員,第二種就是你要不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不是博恩的粉絲,也不是女人迷的粉絲,也沒有追到2020年兩方發生爭議的事件。 在這部對談影片中,我看到一個勇於將這個被大家漠視的聲音搬上來,試圖重新定調的人。 這樣的角色認真說並不討喜,但有其存在的必要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基督徒可不可以稱骨?可以。怎麼不行。XDDD這一題是和「當滅之物」及「神造萬物」有關。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有關社團的部分,大學還有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有些人會有點排斥的教會團契的部分,我本身就是教會裡面的人, 所以,是很習慣的,那在這邊如果有不同宗教或者對教會非常好奇的,可以在這一集介紹,有些聽眾會反應說在台灣最討厭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一直問你要不要加保保險的推銷員,第二種就是你要不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