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別當低頭族,父母自己先抬頭(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上回在《要孩子別當低頭族,父母自己先抬頭》上篇中分享了一個幫助自己更有意識使用手機的方法,今天的下篇有更多的好點子喔!

l 減少社群媒體上的發文與留言

人總會關注與自己有關的事。發了文或是留了言,難免會因為想知道後續的回應而頻頻關注新訊息,減少發文與留言就是減少上網的誘因。再者,我們總有錯覺認為別人正關注著自己的圖文或留言,但我想大多數的時刻,人們比較在意的是自己,就像我們欣賞一張合照,第一時間都是先找自己,看自己照得好不好看,再來才會看看其他人,而且照片中其他人的樣貌很快也就淡忘了。所以,或許我們可以以一種更輕鬆自在的態度來面對社群媒體,而非時時刻刻關注,甚至因此忽略了現實生活。

l 整理自己的朋友名單和群組

過多的朋友和群組招致過多的訊息,光是要確認這些訊息內容是否跟自己有關就得花費一些精神資源,如果還是一些讀了會令人焦慮、生氣、血壓飆高的資訊,真的既沒好處還浪費時間精力。整理一下好友名單和群組吧,留下真正重要以及對身心有益的,畢竟人生是一點一滴累積的,時間花在哪兒就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l 凡使用必解釋

這招非常棒,是參考自《數位公民素養課》書中第82頁的內容。作者建議家長要使用3C時,就跟孩子說明自己正在做什麼。例如:跟孩子說,媽媽正在查氣象、媽媽正在查晚餐食譜、我現在要打電話給外婆等等,甚至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像是:我在查氣象,你想看看明天天氣如何嗎?我要打給外婆,你想跟她說說話嗎?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緊盯著手機螢幕的原因,取代讓孩子認為沒事就可以盯著手機,同時,使用3C時是可以親子之間有些連結的。

這麼做還有另一個功用,當我們拿起手機跟孩子說,我現在要滑一下臉書,過了五分鐘又拿起手機再跟孩子說,我現在要滑一下臉書,或是每五分鐘就確認一下line群組的留言,這聽起來就很不對勁兒,幫我們更有意識地確認自己正在做什麼,警覺自己是否過度使用了!

l 規劃好空檔時間要做的事

會過度使用3C,通常是因為我們無意識地使用時間,原本手機只是拿起來滑一下,沒想到一滑就是一個小時。如果能明確規劃好每一段空檔要做的事,會比較警醒自己是如何使用時間的。

譬如說:真的很想滑手機,就規劃一段專屬滑手機時間;真的很想打電動,就規劃一段專屬打電動時間。即便超時,我們也會知道自己已超時了,而非不知不覺且沒完沒了地繼續下去。另外,規劃好空檔時間要做的事,就有一個目標要完成,也比較不容易把手機拿起來滑。與其只是告訴自己不要滑手機,不如規劃一些事情讓自己去執行,感覺起來會更積極更有效能感。

以上幾個方法提供給想以身作則、想在網海中駕馭自己這艘小船的父母,我們一同努力,幫助自己成為正用3C的大人,然後也才能帶領孩子正用3C,也歡迎大家分享經驗,提供自己有用的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成材不成癮的沙龍
4會員
28內容數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1.根據研究,使用數位產品安撫小孩,可能會導致情緒調適問題。 2.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視力與腦部。 3.兒盟建議家長可以試著與孩子一同使用家中常見物品,發揮想像 力來玩 或 自製玩具。 以下的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1.設定漸進式的目標:每天減少使用手機或平板一小時,不需
Thumbnail
1.根據研究,使用數位產品安撫小孩,可能會導致情緒調適問題。 2.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視力與腦部。 3.兒盟建議家長可以試著與孩子一同使用家中常見物品,發揮想像 力來玩 或 自製玩具。 以下的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1.設定漸進式的目標:每天減少使用手機或平板一小時,不需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孩子擁用手機時機 父母做孩子的督導者
Thumbnail
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孩子擁用手機時機 父母做孩子的督導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