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原文:
二、請自甲的15篇選文任選一篇,說明您將如何藉著這篇文本的特色,設計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參加乙的寫作競賽。回答內容包括:
(一)所選文本篇目及該篇文本的特色(主旨、創作背景、寫作手法)。(5分)
(二)所選文本的核心概念,如何契合臺北文學獎的徵文主題(由甲到乙的邏輯性)?(5分) (三)說明學習活動中的規劃與時間分配。(10分)
閱讀材料:
甲:核心古文十五篇作者與篇名(省略)
中宜擬答:
(一)
篇目:歸有光〈項脊軒志〉
特色:
1.主旨:以項脊軒的變遷為線索,描述對家族分裂的感慨、懷念親人並抒發自己的抱負。
2.創作背景:正文寫於十八歲時,抒發自己對母親、祖母的懷念並藉以明志;補記寫於三十五歲,添補段落用以懷念亡妻。
3.寫作手法:以細節描繪項脊軒修葺前後的差異;全文以項脊軒為綰合思想情感的核心。
(二)
徵文主題為「臺北經驗」,故學生須能針對空間的居住經驗抒發思想情感;〈項脊軒志〉全文以空間為線索,貫串對分家、思念親人、抒發志向等內容,可藉以引導學生觀察空間變遷、追憶生活與人際互動經驗、抒發自己的情感。
(三)
擬分以二節課操作學習活動如下:
第一節學習主題:〈項脊軒志〉寫作手法解構
教師將文本分為四大段落,各段落皆擬出三種核心問題以供學生討論,例如:
A.事實性問題:項脊軒修葺前後有哪些改變?全文有哪些可喜、可悲之事?
B.概念性問題:在描寫人物時,「聚焦動作描寫」與「建立人物形象」之間呈現什麼關係?
C.辯論性問題:增加動詞與形容詞的比例,是否對細節描寫有所必要?
第二節學習主題:「臺北經驗」素材發想
1.教師指定以「臺北經驗」為主題書寫的要素,要求學生以「九宮格」發想相關的內容,作為寫作的素材。(策略名稱:「創造與合併」)用時:5分鐘。
2.以「分類、描述、命名」策略請學生歸納所發想的內容,大概都屬於哪些面向,如:知名景點、生活方式、人情風貌等。用時:5分鐘。
3.在以上活動完成後,將學生以大項目分組,運用「找出屬性」策略,幫助學生發展並統整所發想的內容,如:知名景點組,統整所想到的景點,並要求以形容詞描述之。用時:15分鐘。
4.在以上活動完成後,將學生重新分組,運用「概念接龍」策略,抽取項目名稱與形容詞,要求學生串聯之,即席口頭發表,並開放學生之間彼此回應。用時:20分鐘。
5.教師總結本節課中對於「臺北經驗」主題的發想內容,並指定為回家作業,請學生完成作品。用時:5分鐘。
補充資料:
1.平鎮高中陳玉嘉老師:〈看見碎玻璃閃爍的微光——從記敘文學習細節描寫的表達技巧〉(109學年度「國語文素養導向的觀議課工作坊」)
2.《探究策略55中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