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自孔子起,卻把這種寄情於幽冥,深不可測的他力,拉回自家的生命而落實於道德自覺、道德自踐、道德自主、道德自證。只要憑著良心做事,就可自證其道德價值之所在。所以,要說信仰,就只是道德信仰。
此外,在商周時期,始終都有階級,都有奴隸,都有貴賤;但在孔子的看法,人人生而平等,無論貴賤階級,無論身分角色,人的格是平等的,是得尊重的。只要有道德信仰,人人都可為自己的德性生命,當家作主。後來,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皆可以成聖成賢,就是從這觀念而來的。也就是說,你要做個好人、正派人,那是由得你。但,人若無法啟發仁心,無法激發良知,無法彰顯公義,而抹殺人格平等,蔑視人格尊嚴,而最終就只有世代為奴,愚昧一生,上天也由他去吧。這就是老子說的「天地不仁」。
綜合道德信仰和人格平等這兩個觀念,原來人是有道德主體的,而這個道德主體,就是吾人的良知心體。上天既然賦予人有良知心體,可以印證天理,可以在受盡委屈打壓時,自證天理所在,自證人格所在;既然如此,為何要把良知心體拒諸門外呢?這是人自家本有的道德主體,何以要自我放棄呢?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寫於2022年9月10日靜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