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氣的人請舉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標題其實是為我自己下的,立馬舉手~(欸)身為愛生氣的人,想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跟實務觀察出發,來談一談生氣到底可能在氣什麼?以及「生氣」這種情緒的功能,以及可能常見的情境。
  生氣的情況百百種,我目前簡單歸類地球人幾種生氣的情境,從中去交代生氣可能的理由、過程,以及生氣可以帶來的功能,如下所示:
一、事情跟預想的不一樣:通常事情跟預想的不同時,或者跟當初說好的不一樣時,我們會失望、沮喪,甚至會有一種失去掌控的感覺。但為了避免自己感到沮喪、無力,我們自然而然會衍生出生氣的方式表達,因為生氣會讓我們感覺自己比較有力量,能夠行動,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利或福利。
二、想要討愛與安撫: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越是跟你親近的人,你越是不會隱藏自己的生氣。某種程度,那也代表我們相信即使我們對他們發飆,他們仍可能會包容我們、愛我們,想要他們哄哄我們、不會隨意拋下我們。但小心,有一天若他們真的受不了而暫離,這個安全測試的行為恐怕就一點都不好玩了,可能會讓你自己在他暫離之後感覺更受傷。
三、痛點被踩到:所謂的「痛點」,講得比較學術一點就是「創傷」。大家想看看,當你腳受傷,已經告知別人自己受傷的地方在哪裡,還被其他人踩到時,你可能會痛得不舒服,小至微微不悅,覺得怎麼這麼不小心;大至暴怒,可能會解讀對方是故意的。所以心裡的創傷也是這樣,當你已經告訴別人你的痛處或地雷在哪,對方還是忘記、不小心踩到,或者故意踩,你都會覺得生氣。
四、習慣性地照顧他人、忽略自己:臨床接案中,我最常遇到的會暴怒的人們就是這一類人兒。這類人兒很難畫出健康的界線,意思就是說:他們可能與人相處時,已有一些不開心或些微不舒服、不悅的片刻,但因為他們太過自動化地包容對方,自己太快退讓、妥協,去討好他人或保護關係,太習慣於優先滿足他人期待,長期照顧他人的結果,就是忽略、壓抑了自己的不悅或不適,連自己生氣都不會承認甚至感覺不到,假以時日,怒氣就會累積至火山爆發,甚至出現失控的反應,例如:腦袋突然當機,無法思考;摔東西;咒罵等等。
五、吶喊「我需要你」:有些比較無法表達脆弱、習慣自己獨自處理事情的堅強的人們,很難在需要別人幫忙或感到無助時委婉地向別人求助,反而會用比較指責、攻擊、命令、冷漠的語氣表達怒氣,但其實仔細去拆解並聽懂他們的心聲,其實是在吶喊「我需要你!在我需要你(支持/保護/安撫/照顧我)的時候,你在哪裡?」
  基於自己是個非常愛生氣的人,知道生氣的壞處太多了,甚至可能讓自己生病或折壽(相關資料可參考備註一),目前也還在慢慢修練要如何調養生息、減少怒氣,所以特以本文整理一下生氣相關的資訊,希望各位朋友,我們一起修身養性,如果真的有憤怒控制或情緒管理的困難,不妨善用諮商的資源,跟你的諮商師聊一聊最近你在氣什麼,紓解一下自己的身心壓力吧!希望我們都可以心平氣和、平安健康地活到久久久!

*備註一:生氣造成的身心傷害,可參考以下連結的文章↓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經在彼此人生中有一時半刻那樣相遇、相識,相知、相守,足矣。
我想透過本文去論述我怎麼看待「不在晤談室中的親友們」對個案與諮商晤談關係的影響,也間接映照出台灣整體社會文化對諮商的觀感,作為我個人接案心得的整理。
因應最近藝人艾成墜樓身亡的消息,身為諮商師,也想要做點什麼,所以就把這篇早在事件發生前就已寫好的自殺防治相關文章貼在這裡分享,希望可以盡點社會責任,協助全體國民都可以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一起陪伴想死的人走過低潮,避免憾事發生。
承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要來書寫壯年生活的「樂」了。 當我試圖回想自己或我所認識的所有壯年朋友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快樂時,大部分想到的事件大致可以歸類為兩極,其中一極就是「人生大事」,另一極就是「小確幸」......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老實說,本來結婚前其實沒有很能體悟結婚的意義。 反而是因為結婚後自己摔傷、行動不便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可能是什麼......
  曾經在彼此人生中有一時半刻那樣相遇、相識,相知、相守,足矣。
我想透過本文去論述我怎麼看待「不在晤談室中的親友們」對個案與諮商晤談關係的影響,也間接映照出台灣整體社會文化對諮商的觀感,作為我個人接案心得的整理。
因應最近藝人艾成墜樓身亡的消息,身為諮商師,也想要做點什麼,所以就把這篇早在事件發生前就已寫好的自殺防治相關文章貼在這裡分享,希望可以盡點社會責任,協助全體國民都可以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一起陪伴想死的人走過低潮,避免憾事發生。
承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要來書寫壯年生活的「樂」了。 當我試圖回想自己或我所認識的所有壯年朋友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快樂時,大部分想到的事件大致可以歸類為兩極,其中一極就是「人生大事」,另一極就是「小確幸」......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老實說,本來結婚前其實沒有很能體悟結婚的意義。 反而是因為結婚後自己摔傷、行動不便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可能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人會生氣篇:其實會這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內心渴望被愛,因為想要表現出這種感覺博得別人的感覺,甚至得到更多的愛,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人會生氣篇:其實會這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內心渴望被愛,因為想要表現出這種感覺博得別人的感覺,甚至得到更多的愛,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