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31《法的語言》

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法有它自己的語言
這對所有的人都一樣因為
那是「經驗」的語言
如果你想去尋找佛法,那與森林、山或洞穴都無關,它只能在心中找到。法有它自己的語言,這對所有的人都一樣,因為,那是「經驗」的語言!
「概念」和「經驗」兩者之間有極大的不同,就以一杯熱水來說,不論是誰將手指頭放進去,都會有相同的經驗——熱!而那可用不同的語言,以不同的字彙來稱呼。同樣地,無論是誰深入地去觀察這顆心,將會有和他人相同的經驗。不管什麼種族、文化或語言。
如果在你的心裡,你嚐到了真理的滋味、法的滋味,那麼你會與其他的任何人合而為一。
你們會變成大家族一般,在那兒,人與人之間沒有了障礙、沒有了差異,因為,你已嚐到了與所有人一致的「心之本質」。
良因曰:
法的語言,是經驗的語言。 而一切的經驗,都是唯心所現。 因此,法的語言,也就是「心」 的語言。
不管是否學佛,眾生的自性不二。 因此一樣都具有顯現經驗,以及感受它的能力。只是一顆訓練過的心,感受能力漸漸恢復 ( 而非生起 );而一般粗糙的心,始終蒙塵罷了。
佛法經典所詮釋的,就是這念心。因此,恢復對心、境的觀察,是真正理解佛法的基礎。很多人以為,語言文字的佛法,要學習到怎樣的程度,才能開始談到修行。實際上,當我們開始觀心,這時便漸漸與「法的語言」接軌。 在修行中,經典的文字、與經驗的觀照,法的語言是共同的語言。
因此,固然需要解、行並重,但同時也要從中尋回「法的語言」。不然,還是永遠被文字、儀式所捆綁,煩惱所禁錮。彼此相逢不相識,今生與它擦身而過 …… 那就太可惜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應該能想像得到,我們的功德和福報是多麼的珍貴!只要環視我們的周遭,有多少其他的生物都是不幸的,以狗、豬、蛇,以及其他動物為例吧!牠們沒有機會學習佛法,沒有機會了解佛法,也沒有機會去修習佛法;這些不幸的眾生,正在承受著果報呢!當一個生靈沒有機會去學習、了解、修習佛法時,牠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佛在哪裡?佛在法中! 法在哪裡?法在佛中,就在當下! 僧伽在哪裡?僧伽就在法中! 佛、法、僧在我們的心中,但我們必須清楚地去了解它。有些人會隨口地說:「啊!佛、法、僧在我心中。」然而他們自己的修行卻並不如法,或是不適當。因此,若說佛、法、僧會在他們的心中被發現,那是多麼不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在正式講經文之前,我們還是一樣,先入於二種菩提心的觀想,即世俗菩提心——觀察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有大恩德的父母親,所以一切眾生的離苦得樂是我們生生世世的職責,「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們應當發起這樣的世俗菩提心,有能有所;再來,勝義菩提心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應該能想像得到,我們的功德和福報是多麼的珍貴!只要環視我們的周遭,有多少其他的生物都是不幸的,以狗、豬、蛇,以及其他動物為例吧!牠們沒有機會學習佛法,沒有機會了解佛法,也沒有機會去修習佛法;這些不幸的眾生,正在承受著果報呢!當一個生靈沒有機會去學習、了解、修習佛法時,牠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佛在哪裡?佛在法中! 法在哪裡?法在佛中,就在當下! 僧伽在哪裡?僧伽就在法中! 佛、法、僧在我們的心中,但我們必須清楚地去了解它。有些人會隨口地說:「啊!佛、法、僧在我心中。」然而他們自己的修行卻並不如法,或是不適當。因此,若說佛、法、僧會在他們的心中被發現,那是多麼不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在正式講經文之前,我們還是一樣,先入於二種菩提心的觀想,即世俗菩提心——觀察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有大恩德的父母親,所以一切眾生的離苦得樂是我們生生世世的職責,「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們應當發起這樣的世俗菩提心,有能有所;再來,勝義菩提心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