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我)才不是救世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曾經想過一件事嗎?當我們在招募人才時,會盡量把需求資訊寫的詳細,大概會包含:工作執掌內容、專長需求、年資、工作經歷、是否曾任管理職,甚至個性也會大概描述。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弄清楚我們在找什麼樣的人,就幾乎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想等人才從天而降,作夢比較快。

那,弔詭的事情來了,為什麼部份的企業主在面臨接班議題時,會理所當然覺得我的小孩可以勝任或是我的小孩是最佳的選擇呢?這怎麼想都不合邏輯阿~怎麼可能剛好老闆的小孩就正好是最適合經營這間企業的天選之人呢?

除非,你是屬於第一類(見上一篇)的接班狀況,父母輩已經規劃了完整的接班計畫,一路從基層磨練、輪調各部門、各管理層級,讓你身上有經驗也有戰功,經過十年養成計畫,也許你就可能具備接班該有的十八般武藝。不過會有十年養成計畫,就代表一代企業主在心中是有勾勒接班人該有的樣子,這跟前面提到的弄清楚在找什麼樣的人的邏輯是不謀而和的,只是一個往外找,一個自己培養。

但如同之前說的,多數情況是沒有接班計畫、接班對於父母子女而言都是曖昧的選項,在這種情況下卻期望子女回家幫忙就能帶給公司長期正面的影響,這是不是把二代當成救世主了?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救世主心態

不論是一代企業主、二代準接班人或是員工,任一方只要有這種救世主心態,都有很高機率會搞砸接班這件事。例如:

  1. 一代企業主認為小孩跟自己有著相同的基因,在面對問題、壓力或是能力養成上,應該都跟自身如出一轍,所以加載過多的任務(覺得小孩什麼都能扛起)或過少的指導(覺得小孩不用教,自己會學)。
  2. 二代準接班人認為自己受著良好教育長大,在職場上也有著幾年不錯的成績,加上父母輩要求自己回家幫忙,就自我膨脹不可一世,認為家業非我不可,自己是回家公司。不願深入家業現況、發掘根本問題,急於用花俏的管理手法、設備、系統套用在現有組織團隊。
  3. 員工期望準接班人的到來將帶來另一番新氣象,但過高的期待也伴隨高機率的失望,同時對於準接班人的失誤容忍度也會下降。忽略企業問題可能來自於組織或是制度,而將問題歸咎於領導人。

以上提到三種角色的救世主心態,實際上都是因為社會經驗、教育背景,經濟狀況不同,兩代之間的觀念與專業其實差異巨大,而且彼此不瞭解,要消弭差異需要大量的期望溝通、建立目標共識,同時仰賴適當的知識傳承及產業經驗。

我只是普通人

我們很難阻止其他人產生救世主心態,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

  1. 儘早認清自己的無知:多看多學,沒什麼好說的。以往在職場我們可能只需要著眼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把事做好,但經營需要產銷人發財各面向的知識和經驗,除非你回家前已經是某企業的總經理級別,否則我很難想像回家前的幾年工作經驗能充分學習到多面向的知識。換言之,該學的很多,放下身段學習吧。
  2. 儘早認清世界之大:我一直很喜歡參訪各種企業,不論規模大小、上市與否。參觀別人怎麼做事,面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法、看到自己沒看到的問題、採取相同作法但更堅定/快速、面對更大的團隊卻更有耐心。每一次走出去都會帶回不一樣的體悟,看到別人的強大是打醒自己最快的方法之一。
  3. 儘早認清自己的定位:雖然鼓勵要認清自己的無知,但不是鼓勵直接躺平。也許並非十項全能,但也許有一件只有你擅長的技能。如果有,找到只有你能解決的問題,做好做滿,建立小戰功。
  4. 儘早溝通:公司說到底就是團隊,團隊要盡可能的想在一塊、建立相似的觀念、認知與期望。不能只有你放下救世主心態,也要儘早溝通讓其他人也放下。除了大量溝通,你也許也可以透過充分授權、任務指派,讓該負責的人/團隊扛下權責,讓大家明白,公司的成敗其實是團隊共同的事。

結語

其實只要多看,認清自己的不足就很容易避免產生救世主心態,但也不是要過度自我貶低。每次我對於其他企業的成就不斷發出驚嘆,就會想到前輩曾經提醒,要不卑不亢。我們不必羨慕他人的成就,也不必對於現況感到卑微,多看,是要讓我們更精準定位自己的現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佈局自己的下一步。

最後,我相信多數二代也沒有把自己當作救世主,我們不要成立自救會就好了。一堆二代回家之後信心全失,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幹嘛。畢竟我們回家前也都是在別人家混飯吃的社畜,什麼救世主?希望不要變成滅世神就好了。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WU Column | 視角專欄
21會員
54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2024/07/03
雄獅集團以『引領風格、探索生活 Enriching Life』為核心價值,透過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旅行社思維,延伸出更多服務與業務,呈現企業文化與品牌精神。文章討論了集團化經營對於品牌再造的影響,並以黃金圈模型提出企業延伸的理念與挑戰。
Thumbnail
2024/07/03
雄獅集團以『引領風格、探索生活 Enriching Life』為核心價值,透過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旅行社思維,延伸出更多服務與業務,呈現企業文化與品牌精神。文章討論了集團化經營對於品牌再造的影響,並以黃金圈模型提出企業延伸的理念與挑戰。
Thumbnail
2024/02/05
過去不斷地談論各種產業議題及問題,焦慮與不安逐漸累積到快要喘不過氣,不僅害怕失去先機,更怕跟不上趨勢、落後同業。只是當焦點全神貫注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容易失去步調,更容易忘記「本質」。但,「把一個地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才能待得下去」,那些工廠中的每,是否曾經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4/02/05
過去不斷地談論各種產業議題及問題,焦慮與不安逐漸累積到快要喘不過氣,不僅害怕失去先機,更怕跟不上趨勢、落後同業。只是當焦點全神貫注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容易失去步調,更容易忘記「本質」。但,「把一個地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才能待得下去」,那些工廠中的每,是否曾經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3/12/28
【接班G.G了】~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我們躲不了的代溝課題,從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隔代差異,鮮少有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呢?
Thumbnail
2023/12/28
【接班G.G了】~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我們躲不了的代溝課題,從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隔代差異,鮮少有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於公司,接班二代不太可能跟創一代有著相同的感情,從0到1的複雜情感,接班二代說懂,是騙人的。接班二代要找到一個類似的信念讓自己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撐得下去。接班二代不用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小孩,但是我們可以去擘劃「它能成為的樣子」,就能成為支撐接班二代面對困境時的關鍵動力。利用一點篇幅來聊聊這個新的感悟
Thumbnail
對於公司,接班二代不太可能跟創一代有著相同的感情,從0到1的複雜情感,接班二代說懂,是騙人的。接班二代要找到一個類似的信念讓自己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撐得下去。接班二代不用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小孩,但是我們可以去擘劃「它能成為的樣子」,就能成為支撐接班二代面對困境時的關鍵動力。利用一點篇幅來聊聊這個新的感悟
Thumbnail
記得以前年輕時候,因為我沒有進入大公司,所以心理是羨慕同學在那些所謂的大公司工作,後來有幾次機會去大公司面試,有時候自己態度輕忽,有時候是自己能力不足,但最後一次,卻是感到不舒服。
Thumbnail
記得以前年輕時候,因為我沒有進入大公司,所以心理是羨慕同學在那些所謂的大公司工作,後來有幾次機會去大公司面試,有時候自己態度輕忽,有時候是自己能力不足,但最後一次,卻是感到不舒服。
Thumbnail
本篇是人肉投資理財指南,能幫助父母發掘非典型就業子女的附加價值,不無小補的省下時間成本與增加金錢收益。
Thumbnail
本篇是人肉投資理財指南,能幫助父母發掘非典型就業子女的附加價值,不無小補的省下時間成本與增加金錢收益。
Thumbnail
我們在招募時會把需求寫的詳細,很簡單的道理,不弄清楚在找什麼樣的人,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想等人才從天而降,作夢比較快。那為什麼部份的企業主會理所當然覺得我的小孩是最佳的選擇呢?在沒有完整接班計畫的情況下卻期望子女回家幫忙就能帶給公司長期正面的影響,是不是把二代當成救世主了?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Thumbnail
我們在招募時會把需求寫的詳細,很簡單的道理,不弄清楚在找什麼樣的人,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想等人才從天而降,作夢比較快。那為什麼部份的企業主會理所當然覺得我的小孩是最佳的選擇呢?在沒有完整接班計畫的情況下卻期望子女回家幫忙就能帶給公司長期正面的影響,是不是把二代當成救世主了?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二代曾經說過志向就是要接班。在職涯發展的追求上,動機跟目的也許是薪酬、職稱、權力、成就感,「回家幫忙」卻常常被他人甚至二代自身用來描述回家工作,我們鮮少用幫忙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為什麼回家工作就變成了幫忙呢?當回家接班的為什麼都不清不楚時,我們到底為何而努力?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二代曾經說過志向就是要接班。在職涯發展的追求上,動機跟目的也許是薪酬、職稱、權力、成就感,「回家幫忙」卻常常被他人甚至二代自身用來描述回家工作,我們鮮少用幫忙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為什麼回家工作就變成了幫忙呢?當回家接班的為什麼都不清不楚時,我們到底為何而努力?
Thumbnail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Thumbnail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