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一封信--被害人與加害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再回過頭去想想以往的任何經歷、碰到的任何人、任何事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所有的"遇到",都是在喚醒我們對真相的探索」,當我們願意去面對並接受而去探索時,最後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感恩"。
"她"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姑娘,很愛說話,可以從我上班到她下班這七個小時重疊的上班時間一直說個不停,後來,每當我要去上班時,我總感到害怕、厭煩、甚至倍感壓力,因為她總說她有多可憐、多悲慘;每次看到她時,總是看到一片灰黑色的色彩跟隨著她。 剛開始的我會安慰她,可是後來我發現她喜歡逢人就說她的故事,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喜歡和別人比誰比較悲慘,還有她緊迫盯人的感覺...,我去思考為何她會如此?想了想,或許她就是想要別人關心她。 我發現她是個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從她每天抱怨的內容總是相同的來看,可以感覺到她的生活非常空洞且個性孤僻,甚至沒有朋友,可是她要的關心,真的讓人很累,這是一種精神折磨...,我感覺自己越來越想疏離她...越來越想...越來越想...,直到我覺得自己快負荷不了她的那種消極氛圍時,終於,我試著用較認真的口吻和她交談,這個過程,我向她說明她可以把我當成一個長者,或者一個媽媽在和她對談,我希望她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一口井裡,於是,我和她說了一段話:「孩子!妳要訓練自己獨立,不要想"依附"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時候學習讓自己一個人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休假時去海邊走走,去山上走走,多接觸大自然,多吸收芬多精,妳會發現妳將慢慢的改變了;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認為別人都對不起妳,不再認為命運對你不公平,不再永遠是負面的思維;命運掌控在妳手裡,不要總是推卸給身邊的人,因為真正能為自己做決定的人是妳;妳要學會"既然拿得起,就要懂得放下",不要總是告訴我"妳知道",問題是妳總是知道卻不去做;我希望妳從現在開始,好好的對待自己的心靈,妳的心靈需要妳這個主人去在乎她的感受,在乎她釋放給妳的頻率,請好好的去傾聽她,好嗎?」她聽了後眼眶泛紅,眼淚已經在眼角...。
許多人總是讓自己以「被害人」的身份活著,殊不知自己並非一定是被害人,有時候反而是「加害人」,是自己加害了自己。 事情發生了,也改變不了,所以我們只能接受,當我們接受的當下,或許是「被害人」的角色,然而,我們可以用一種較正面積極的正能量取代負面、消極的態度,因為--「當你用負面、消極的態度去接受一切人事物時,你已經讓自己成為了“加害人”」,不是嗎?
我想對她說:「我很感恩上天讓我遇到妳,因為"妳"讓我思考的層面變得更寬廣,而我對妳說的話,也正是我想對我的孩子說的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羽•凡的沙龍
16會員
78內容數
個人的心情抒發與感觸和體悟,期許鼓勵並激勵自己,或許能與他人產生共鳴;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過不去的檻,期望個人的心情物語能帶給他人心靈上的溫暖,讓心靈的黑暗能迎來燦爛的陽光
羽•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4
看到媽媽躺在病床上喊苦,讓我很無奈,有一種無力感,明明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卻總是將決定權交予他人,我看著媽媽如此的消極與沮喪,也只能讓她放聲大哭的發洩,因為我知道,這時候的她,最需要的是好好的發洩,與其讓她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如通通發洩出來吧!爸爸往生後的某一天,我跟媽媽談了一下,我
2025/02/14
看到媽媽躺在病床上喊苦,讓我很無奈,有一種無力感,明明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卻總是將決定權交予他人,我看著媽媽如此的消極與沮喪,也只能讓她放聲大哭的發洩,因為我知道,這時候的她,最需要的是好好的發洩,與其讓她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如通通發洩出來吧!爸爸往生後的某一天,我跟媽媽談了一下,我
2025/01/22
看到媽媽如此的悲觀、消極,儘管是身邊的人也未必能幫上什麼,畢竟老人家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有段時間我跟媽媽說她的一些觀念要改,她總回我:「要改什麼?怎麼改?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每每聽到她這麼說,我也不想再多說甚麼,只覺得「當局者」往往陷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且,一個人若真的有心想改變
Thumbnail
2025/01/22
看到媽媽如此的悲觀、消極,儘管是身邊的人也未必能幫上什麼,畢竟老人家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有段時間我跟媽媽說她的一些觀念要改,她總回我:「要改什麼?怎麼改?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每每聽到她這麼說,我也不想再多說甚麼,只覺得「當局者」往往陷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且,一個人若真的有心想改變
Thumbnail
2024/12/24
雖然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孩子身上似乎看到我們的影子,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在「傳承」,傳承著我們的習氣,傳承著我們的優缺點,傳承著我們的觀念、想法,甚至一舉一動,看似平常,卻是不容小覷,它往往會
Thumbnail
2024/12/24
雖然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孩子身上似乎看到我們的影子,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在「傳承」,傳承著我們的習氣,傳承著我們的優缺點,傳承著我們的觀念、想法,甚至一舉一動,看似平常,卻是不容小覷,它往往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交了一個新朋友,嚴格來說是在工作上認識,後來進化成朋友,一起逛街吃飯聊天的朋友,這朋友不但是朋友也是我節目的忠實粉絲,從剛開始節目開播,就會反覆收聽,一直以來我在她身上,挖掘不少優點,更有意思的是,她身上有不少我所沒有的特質,也讓我學到很多。 1.像被寵壞的千金大小姐挑剔碎唸 人與人的關係由
Thumbnail
最近交了一個新朋友,嚴格來說是在工作上認識,後來進化成朋友,一起逛街吃飯聊天的朋友,這朋友不但是朋友也是我節目的忠實粉絲,從剛開始節目開播,就會反覆收聽,一直以來我在她身上,挖掘不少優點,更有意思的是,她身上有不少我所沒有的特質,也讓我學到很多。 1.像被寵壞的千金大小姐挑剔碎唸 人與人的關係由
Thumbnail
跟這種女人生活呀, 妳會壓抑一輩子,倒楣八輩子. 娶到這種性格的女人, 你會一輩子都活在憋屈當中. 聽完一個心理學家的書, 深有同感,過來人也會有共鳴. 有一種女人,看似無害. 但是不管你們之間有任何矛盾. 她總是覺得她自己沒問題, 從來不反思自己, 也絲毫不會考慮別人感受.
Thumbnail
跟這種女人生活呀, 妳會壓抑一輩子,倒楣八輩子. 娶到這種性格的女人, 你會一輩子都活在憋屈當中. 聽完一個心理學家的書, 深有同感,過來人也會有共鳴. 有一種女人,看似無害. 但是不管你們之間有任何矛盾. 她總是覺得她自己沒問題, 從來不反思自己, 也絲毫不會考慮別人感受.
Thumbnail
您好,我是就業輔導員。 前幾天服務到一位個案,個案為30幾歲的女性,法律學系畢業, 大學時期非常活躍於各個社團中,也很熱衷於當社團中的核心人物。 出社會之後,從事工作皆是法律事務相關行政工作一職,但個案非常積極多角化學習各式各樣的課程。 所以案主具有演員訓練班證照、也有導遊相關證照。是一
Thumbnail
您好,我是就業輔導員。 前幾天服務到一位個案,個案為30幾歲的女性,法律學系畢業, 大學時期非常活躍於各個社團中,也很熱衷於當社團中的核心人物。 出社會之後,從事工作皆是法律事務相關行政工作一職,但個案非常積極多角化學習各式各樣的課程。 所以案主具有演員訓練班證照、也有導遊相關證照。是一
Thumbnail
最近啟發一位客戶,我先從她身上找出他有「挫折感」的情緒,引導後發現,她3歲的大女兒老是欺負1歲半的小女兒,這件事使她感到挫折!😫
Thumbnail
最近啟發一位客戶,我先從她身上找出他有「挫折感」的情緒,引導後發現,她3歲的大女兒老是欺負1歲半的小女兒,這件事使她感到挫折!😫
Thumbnail
女性的勇敢是被鼓勵出來的,後來大學專業學了諮商療癒,經過個別諮商才知道了自己小時候曾經遇過的性騷擾事情,而且不止一個一次,層面廣泛到有小學老師、鄰居與長輩朋友……。
Thumbnail
女性的勇敢是被鼓勵出來的,後來大學專業學了諮商療癒,經過個別諮商才知道了自己小時候曾經遇過的性騷擾事情,而且不止一個一次,層面廣泛到有小學老師、鄰居與長輩朋友……。
Thumbnail
「『拒絕協助的抱怨型患者』很難溝通,因為他們總是把自己看成沒有力量的受害者」 在我們身邊,不管職場、學習環境、日常生活中都有「受害者」,在賽道上競逐著,大喊「我我我,我最慘,我最可憐」。
Thumbnail
「『拒絕協助的抱怨型患者』很難溝通,因為他們總是把自己看成沒有力量的受害者」 在我們身邊,不管職場、學習環境、日常生活中都有「受害者」,在賽道上競逐著,大喊「我我我,我最慘,我最可憐」。
Thumbnail
2020年的12月,我的五阿姨來看我,聊到好多從前的事,聊到我的父母,她跟我母親的父母。 我們愉快的聊著,一起吃了午餐,一年見面一次,就像整理著現在的人生。 年底遇到的二個小我一歲的工作夥伴,則是另一個面貌。 她不知道,她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她討厭的那一種人。
Thumbnail
2020年的12月,我的五阿姨來看我,聊到好多從前的事,聊到我的父母,她跟我母親的父母。 我們愉快的聊著,一起吃了午餐,一年見面一次,就像整理著現在的人生。 年底遇到的二個小我一歲的工作夥伴,則是另一個面貌。 她不知道,她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她討厭的那一種人。
Thumbnail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用抱怨,與自憐的方式,來維持自尊與自我價值,這是一種避免自我失衡的心理防衛機轉。但當我們這個心理防衛周轉不靈時,則會使我們陷入一個僵化反應模式,陷入所謂的受害者情節。
Thumbnail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用抱怨,與自憐的方式,來維持自尊與自我價值,這是一種避免自我失衡的心理防衛機轉。但當我們這個心理防衛周轉不靈時,則會使我們陷入一個僵化反應模式,陷入所謂的受害者情節。
Thumbnail
「妳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妳剛剛遲到就算了,現在連這種事情也要投機取巧?」...........這些謾罵一天比一天大聲,漸漸地眾多咒罵充斥著她的日子,就算說者的語氣平淡輕聲,可是聽起來全都是尖銳刺耳的。她說,沒有一天是不被罵的,她早已經習慣在謾罵中成長。
Thumbnail
「妳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妳剛剛遲到就算了,現在連這種事情也要投機取巧?」...........這些謾罵一天比一天大聲,漸漸地眾多咒罵充斥著她的日子,就算說者的語氣平淡輕聲,可是聽起來全都是尖銳刺耳的。她說,沒有一天是不被罵的,她早已經習慣在謾罵中成長。
Thumbnail
前幾日,和友人S聊到原生家庭對個人影響甚鉅這件事,S主修心理諮商相關科系,我們討論交換著想法,她是能夠將傾聽者的角色扮演得很好的人,於是我自然談起了我的家庭,關於母親⋯⋯
Thumbnail
前幾日,和友人S聊到原生家庭對個人影響甚鉅這件事,S主修心理諮商相關科系,我們討論交換著想法,她是能夠將傾聽者的角色扮演得很好的人,於是我自然談起了我的家庭,關於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