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虎媽還是貓爸?揭開傷疤聊聊教養風格的影響

2022/11/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小大人大小事Podcast 『小大人大小事』|EP006

教養風格可概略分為4大類,這4種教養風格分別是: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 (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今天我們將要揭開自身的傷疤來跟大家分享教養風格的體會。
教養是一種選擇
  我在《天下雜誌》看到了一篇文章,『心理學家:「權威式教養」最能養出成功的孩子』,我並不是要倡導「權威式教養」,或是分享「權威式教養」的經驗,文章裡面有一句話寫道:
  教養風格可概略分為4大類,你可以在不同時間運用一種或複數種的不同教養風格,視當下情境與脈絡決定。這4種教養風格是: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 (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
  這句話很重要,教養風格在心理學上有被明確的定義,但是重點是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一種或多種的教養風格,也就是說『教養是一種選擇』。

教養的影響

  我們先不用去查教養風格的定義,縱使查到了很多學術的文章,可能自己也沒辦法體會,就算能夠透徹理解裡面的內容,可是要評斷自己的教養風格難免偏頗,可能你的感受和小大人的感受的落差會有天壤之別,根據我的生活經驗,要明確的評斷自己的時候就才思枯竭,但是評斷別人的時候就文思泉湧,所以我們來批評一下別人吧!
  在我們還不知道教養分類的定義之前,我們先來評斷一下別人的教養風格,那個人就是你父母,靜心來好好回憶以前你父母是怎麼教育你的呢?
  我來分享一下吧,我對我父親的教養記憶真的很模糊,記憶中他比較傾聽我的想法,說白一點比較跟我聊天,但是都是我在講話,不太管我的功課,只是我媽爆走撒手不管以後,他才會象徵性的體罰我一下,會帶我去吃東西,常常答應我事情但是都不記得,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專研中醫靜心打坐,剛上小學的時候學生資料卡要家長寫上自己的教養風格,我爸不假思索地寫了『民主式教育』,還回頭問我,我們很民主對吧?
  接下來聊聊我媽,我媽對我比較嚴厲,非常的注重規矩和禮儀,也很瘋狂的著重字的美醜,我花了好大心力寫完的作業本或作文,就因為字不工整被撕掉重寫,到了學期末我的作業本都特別的薄,常常到學校跟老師談,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談什麼?總之都沒跟我談過,小學一年級學期末,他跟老師談完以後就大爆走,就是字面的大爆走,一直快走一直快走,我這小短腿在後面追得氣喘吁吁,過了好幾天才跟我說:「老師說我的考卷不見了,是不是考不好藏起來?」,暑假開學後同學拿來還我,原來老師發錯考卷,我的夾在同學考卷裡一起給他了,他20分,我36分,幸好他暑假後才還我。我媽媽應該知道我的志向,但是我更知道他的志向,因為我的一切都被否決,教育的過程都是往他的志向訓練發展。
  分享完我父母對我的教育了,先不急著判斷他們的教養風格,而是分享一下造就了什麼樣的我吧,我母親曾經在不動產業工作,雖然是擔任銷售職位,但對於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非常熱衷,所以一心一意培養我成為『建築師』,我也不負所望考上了建築系,但是在設計的過程都讓我感到非常的厭惡和低落,曾經跟家人求救得到的總是相應不理或是怒顏以對,最後我患了嚴重的憂鬱症才肯讓我從母親的志向中解脫。
  我很循規蹈矩,我很彬彬有禮,學習能力很強,給我一個方向,我可以把路走的很久很好,就如同我職涯最長的職業一做就超過十年,不過這也是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安排的工作,雖然表現不一定出色,但可以很快速的上手。
  後來父母都離世,我想探尋屬於自己的人生,但一直在摸索和放棄的循環度過。

教養風格的定義

  聽我囉嗦了一大篇,我想表達的是比定義更重要的是教養對子女的影響,還沒有定義我爸媽的教養模式之前,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先定義出對我有什麼影響,『無法調節情緒』、『與人疏離』、『被動』、『消極』、『畏縮』,從結果開始回推,我覺得這樣引導大家認識教養風格會比較深刻。
  前面說到4種教養風格分別是: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 (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而區分這四個象限的是『溫暖』和『要求』這兩個維度。
圖片來源:https://www.parentingforbrain.com/
  這四種風格有什麼特性以及對小大人有什麼影響我不是專家不敢妄言,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搜尋相關學說,不過就如同開頭所說『四大類教養風格,可以在不同時間運用一種或複數種的不同教養風格,視當下情境與脈絡決定』,這並沒有一定,也並不是要大人像川劇變臉一樣在四大類中變換角色,而是根據情境調整『溫暖』和『要求』這兩個維度,就像是聽音樂調整音量和重低音,做菜調整甜度和鹹度,攝影調整光圈和快門,沒有絕對,只有在當下的最適。
  如果還是很難理解,那我們就假設兩個相近的情境吧,有一天你家小大人跟你說:『我不要去上學』和『我不要去才藝班』,你當下直覺反應是什麼?『上學是你的義務?』還是『才藝班很貴錢都繳了?』,一樣是不去上課,但在你所認知重要程度不同影響下,對於『要求』的維度上就會有程度上的不同。

給孩子滿滿的溫暖後再理性思考該要求什麼

  我們再簡化一點,無庸置疑的我們不論如何都該給小大人滿滿的溫暖還有大大的愛,這對於小大人健全的人格發展非常有幫助,所以我們該認真考慮的就是該要求什麼了。沒有什麼是不教就會的,會了以後要求到什麼程度就端看你的標準了。例如:我給了孩子滿滿的愛,我最要求他有良好的道德,其他就任由他自由發展,那有沒有可能發展成較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心地善良,但是出言無狀傲慢無禮的人?或是在充滿愛與溝通的前提下,給小大人很高的要求,雖然有很多協商和包容的空間,但是大人的要求會局限在自我的背景與經驗,相對的小大人就缺乏了探索不一樣世界的機會,例如很多長輩會教導子女「股票很危險不要碰」,縱使大人給予再多的協商空間,但這樣的種子多少會影響到小大人接觸股票的勇氣,會不會葬送了一個少年股神?

結論

  當父母從來都不會是最輕鬆的事,也從來不是用學就會的事,總是在和小大人摩擦與擁抱間學習,我們的行為來自原生家庭的教養,有時候靜下心來回憶自己的成長,去蕪存菁之後就知道該給自己的小大人什麼。
『讓我們一起陪伴小大人長大』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nOpQOe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12GRA
更多的小大人大小事👉https://solink.soundon.fm/littlebigcheesething

老枕頭
老枕頭
『小大人大小事』 Podcast 節目, 擔任地方爸爸角色, 分享繪本、育兒、時事、吃喝玩樂等實用資訊。 ✌️每週二更新『小大人大小事』 🖐️每週五更新『繪本我先讀』 更多小大人大小事👉https://solink.soundon.fm/littlebigcheeseth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