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小人退散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與同事吵架了,結果讓同事覺得我很難搞,所以這位同事在工作上的事都不會找我,但被找的其他同事卻都覺得很煩

緣由

前陣子在執行一個專案,專案內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負責的工作,但在每個人「應負責的工作」的部份,其中一個同事(下方簡稱同事A)的認知與我有落差,所以最後我們吵了起來,而這件事也反映到上一個層級的主管那裡,這位主管最後以專案快結束了,來結束這整件事情。

之後

在這件事之後,我聽說那位同事A哭了,因為對方覺得我說得很過份,但我自己確實沒有自覺,直到現在事情過得好幾個月,我仍然認為自己的說法是對了,但這當然是我主觀的看法。

在專案中,因為每二個禮拜會有一個檢討會議,所以我在當時的檢討會議上,儘量的以平靜的態度提出這件事及解法的方法:

由上級或上上層級的人(具有說服力的人),來認定每個人應該負責的工作範圍,這樣我與同事A都能認同並去執行

也就是說,如果上頭的人認為A是對的,那我會去做同事A認為的工作範圍,但如果上頭認為我是對的,我希望同事A去做我認為的工作範圍。

不過似乎是要把上級扯進來這件事,造成了其他同事的困擾,所以這個提議並沒有獲得共識,最後不了了之。

專案的結果

後來這個專案結束了,但運行地很失敗,被客訴一堆,而接受客訴的窗口,就是這位同事A,但後續要解決問題的,就是一起共事的同事。

我個人不知是因為在專案角色裡的層級最底的關係,或是這位同事A不打算找我的關係,我在專案結束後被波及的狀況比其他的同事少,同事中私下聊天的時候,都奇怪這位同事A為什麼不找我,我只回一句:「正氣退小人」。

重點

首先,這件事情以我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同事A並未做好他應該負責的事,甚至希望我們幫他做好他要負責的事,即使同事A並不是這樣認為的(這也是我們衝突的地方)。

然後,我曾經讀過的書的內容如下:

做事業,其重點就在事啦!可是做事的是人,那麼,事和人怎麼連結上呢?這種條件下的事和人,可連結上的因素,有三樣:頭一樣,是能力;第二樣,是熱情;第三樣,就是目的啦!看他做事的能力,看他做事的熱情,看他做事的目的。適合,你就用他;不適合,且沒有變成適合的可能,你就不要用他。

主觀地認為這件事,這位同事A並不適合,所以我在會議中提出他應該要做好的事,不過卻與對方吵起來了,在另一個會議中提出解決方案也失敗了,最後這個專案也跟著失敗了,只不過我被波及的範圍最少。

同事A有什麼事,也是先找其他同事,其他同事也知道我與這位同事A有爭吵,所以能處理的,他們會先處理,他們無法處理的,最後才會落到我身上。

結論

當你遇到一位不適合和你一起做一件事的人,一定要反映出來,因為經驗上來說,這位不適合做這件事的人,他所負擔的工作,一定會分散到週遭,也就是一起工作的人身上;當你不反映,代表你默認你能承受這種情況;即使你反映後,沒人幫忙處理,最後你所承擔的工作與責任也會被前者能默默承受這種情況的同事們或上層吸收,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件(緣)。

PS:

  • 我主觀的認為我處理時有儘量「對事不對人」。
  • 我主觀的認為同事A在這專案上,不適合那個職位,至於他適合什麼職位,是上頭要判斷的事,我並沒有那種權利,所以沒有什麼想法。
  • 同事間互相幫忙是對的,但這件事的問題是:同事A並不覺得我們在幫他的忙,而是認為那是我們要完成的事。
  • 我蓄意的將整件事的導向我認為「對的方向」,即使是與對方吵架、想請上頭干涉,皆是有此意圖的,而「我認為對的方向」的判斷來自於《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這本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4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2023/07/16
在世界的運行中生活著,冥冥中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幫助著自已,讓自己在事業上、生活上,都比以往更為順利,而這一切的分隔點,都是自已遵守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中所敘之後發生的
2023/07/16
在世界的運行中生活著,冥冥中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幫助著自已,讓自己在事業上、生活上,都比以往更為順利,而這一切的分隔點,都是自已遵守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中所敘之後發生的
2023/04/30
當我們站在教導或指導的立場時,都會希望對方能夠儘快體會並理解自己所教導之事,然而,很多事都不如己願,甚至教導的內容完全被忽視。 當我們在指導晚輩時,最常見的就是:「明明自己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但是對方完全沒有聽進去」。
2023/04/30
當我們站在教導或指導的立場時,都會希望對方能夠儘快體會並理解自己所教導之事,然而,很多事都不如己願,甚至教導的內容完全被忽視。 當我們在指導晚輩時,最常見的就是:「明明自己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但是對方完全沒有聽進去」。
2023/04/22
華人社會普遍對「性」有著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方便討論,令人感到神秘、著迷、甚至罪惡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連一般人都是這樣,那麼修行人該如何來看待這件事。
2023/04/22
華人社會普遍對「性」有著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方便討論,令人感到神秘、著迷、甚至罪惡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連一般人都是這樣,那麼修行人該如何來看待這件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一篇文摘,字數比預期的還多了一點。 摘錄來自方格子作者Jonny Lo的作品:「5個改變人生的重新思考的練習」中提到的一句話『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而是漠不關心。』 看到這一句話,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自己工作上的經驗,所以,分享了自己工作上的兩個故事,然後再來討論自己對這句話的反思與想法。
Thumbnail
第一篇文摘,字數比預期的還多了一點。 摘錄來自方格子作者Jonny Lo的作品:「5個改變人生的重新思考的練習」中提到的一句話『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而是漠不關心。』 看到這一句話,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自己工作上的經驗,所以,分享了自己工作上的兩個故事,然後再來討論自己對這句話的反思與想法。
Thumbnail
客戶交辦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代替他先去跟老闆打我同事的小報告,而且後面還說他會問老闆答覆,也就是說這任務要驗收的,若老闆一問三不知他下一個要客訴的就是我了。 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禍事。這一局也太逆風了,且看我如何打法。
Thumbnail
客戶交辦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代替他先去跟老闆打我同事的小報告,而且後面還說他會問老闆答覆,也就是說這任務要驗收的,若老闆一問三不知他下一個要客訴的就是我了。 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禍事。這一局也太逆風了,且看我如何打法。
Thumbnail
一開始進職場的時候,很害怕別人不喜歡我。害怕被同事冷落、也害怕被主管責罵。所以我開始做一些與我個性不符的「討好」行為。但是現在我發現,這件事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重要。 如果你足夠優秀,被討厭是必然的: 我曾經被一個同事莫名的不喜歡,但原因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於是也沒有太在意。在專案結束之後,我的
Thumbnail
一開始進職場的時候,很害怕別人不喜歡我。害怕被同事冷落、也害怕被主管責罵。所以我開始做一些與我個性不符的「討好」行為。但是現在我發現,這件事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重要。 如果你足夠優秀,被討厭是必然的: 我曾經被一個同事莫名的不喜歡,但原因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於是也沒有太在意。在專案結束之後,我的
Thumbnail
難免,會遇到一些「職場鳥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結果卻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職場新鮮人很容易被這樣的狀況打擊,莫名的被責備被罵,累積久了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不夠好...​ ​【我在替公司著想,最後卻是我被罵】​ ​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Thumbnail
難免,會遇到一些「職場鳥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結果卻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職場新鮮人很容易被這樣的狀況打擊,莫名的被責備被罵,累積久了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不夠好...​ ​【我在替公司著想,最後卻是我被罵】​ ​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Thumbnail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Thumbnail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Thumbnail
這兩天為了工作上的事情跟主管有很大的爭執,主管在這件事上面的態度是,認為我應該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但整件事情的流程明明是另一位同事的工作職責,主管卻繞過她隻字不提。
Thumbnail
這兩天為了工作上的事情跟主管有很大的爭執,主管在這件事上面的態度是,認為我應該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但整件事情的流程明明是另一位同事的工作職責,主管卻繞過她隻字不提。
Thumbnail
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Thumbnail
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Thumbnail
「檢討」不等於「究責」, 若檢討會開成了究責大會,那跟公審有什麼兩樣? 這樣的檢討會只會訓練大家避難的本能,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甚麼好的結果。
Thumbnail
「檢討」不等於「究責」, 若檢討會開成了究責大會,那跟公審有什麼兩樣? 這樣的檢討會只會訓練大家避難的本能,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甚麼好的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