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文學獎始末

更新於 2024/12/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文/林語堂故居
「所謂作家,就是能對時代起反應的人。」 ——林語堂
  林語堂是民國知名學人,在民國初年政治局勢不安時期,他不同於其他知識份子急欲救民於水火之中,反而更關注個人及其面對時代變革發生的影響。以此為志開始推廣小品文,他先後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期刊,主張「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彼時「幽默」與「小品文」成為一股風潮,在當時影響了整個文壇。上述期刊除了提供創作者一抒己見的平台,主張不談政治及風花,只談論生活的各種小事,讓寫作從高塔之尖轉為日常嗜好。
林語堂故居之中庭(來源:林語堂故居)
  直到1966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林語堂返台定居,並在台北士林仰德大道二段141號,渡過他人生最後十年。1976年,他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壽82歲。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的文學成就,爰於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於1985年5月開放。其後,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擴充活化原有圖書館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學生活館」之方向規劃。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取得經營管理權,於2002年3月26日全新開館;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2005年10月1日東吳大學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並以研究為指標,活絡林語堂學。
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獎之主視覺設計(來源:林語堂故居)
2007年,林語堂故居首辦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獎,旨在林語堂先生對文學創作之貢獻,並推廣華文創作及鼓勵創作人才。林語堂文學獎的問世,源自於林氏對創作的喜愛,更企盼華文寫手能自我挖掘、盡情書寫,以便有更多優秀作品問世。
  文學獎最初為小說散文雙獎,徵5000-16000字「小說」及徵2000-6000字「散文」兩組,早期因網路留言板盛行,將複審作品完整貼於網路,供大眾作為討論,亦是少數將評審會議逐字公開的文學獎項。2011 年順應網路使用之習慣,與城邦集團聯盟,開啟線上平台徵文服務,同年起延續短文獎並首辦翻譯獎(直至2013共辦3屆翻譯獎),以語堂先生之英文著作”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中譯:生活的藝術)中節選之原文十六篇為本,2015年起,則專注舉辦小說獎。多年來積蓄的能量與作品豐碩,吸引海內外優秀創作者參與。
2021年林語堂文學獎之主視覺設計,以林語堂之著作《生活的藝術》中,〈與塵世結不解緣〉之章節作為發想。(來源:林語堂故居)
  從2007年至2021年林語堂文學獎共舉辦14屆,許多參與者歷經求學、畢業、結婚、生子等生活周折,依然不忘投稿,更甚者已出版成為作家。故居以文學為盟,書寫為憑,與觀眾攜手成長,共創文化館舍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然而2021年經評估及資源盤點,林語堂暫停文學獎。2022年林語堂故居特舉辦〈文學之河:林語堂文學獎回顧展〉作為分節點,擷取多年的成果以饗讀者。至於林語堂故居未來是否續辦文學獎,這仍需經內部評估及尋找合作夥伴,期待透過外部資源挹注,讓華文創作得以繼續深耕。

林語堂文學獎歷年記事

2007年,開辦「林語堂文學創作獎」,鼓勵華語文學創作。為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獎,徵5000-16000字「小說」及徵2000-6000字「散文」兩組,總收件數為292件。
2008年,第二屆林語堂文學獎,徵10000字「小說」及「散文」總收件數為595件。
2009年,第三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僅開「散文」組,以「秋」為主題,總收件數為292件。
2010年,第四屆林語堂文學獎,徵4000字「小說」總收件數為334件。
2011年,第五屆林語堂文學獎,徵5000字「小說」首辨「翻譯獎」,翻譯獎林語堂先生之英文著作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中節選之原文十六篇為本,總收件數為653件。
2012年,第六屆林語堂文學獎,徵5000字「小說」及「翻譯獎」總收件數為391件。
2013年,第七屆林語堂文學獎,徵5000字「小說」及「翻譯獎」總收件數為482件。
2014年,林語堂文學獎停辨一次。
2015年,第八屆林語堂文學獎,首辨300字「短文」主題為「給林語堂先生打電話」總收件數為391件,總收件數為789件。
2016年,第九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開徵5000字「小說」,總收件數為491件。
2017年,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開徵10000字內「小說」,總收件數為756件。
2018年,第十一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開徵10000字內「小說」總收件數為930件,為開辦以來收件數最多的一屆。
2019年,第十二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僅徵8000字內「小說」,總收件數為439件。
2020年,第十三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僅徵8000字內「小說」,總收件數為400件。
2021年,第十四屆林語堂文學獎,該年僅徵8000字內「小說」,總收件數為326件。
2022年,林語堂文學獎停辨一次,同年10月舉辦〈文學之河:林語堂文學獎回顧展〉。

附記:林語堂與「諾貝爾文學獎」

  觀其林語堂一生,在他筆下產出無數經典著作,例如《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等。然而,除了這些經典之外,在林語堂的寫作生涯,他曾與文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三次。
  林語堂的首次被提名是在1940年,據瑞典漢學家馬悅然(Göran Malmqvist)的回憶,當年由美國知名作家賽珍珠(Pearl Buck)與瑞典探索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 1865-1952),同時推薦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瑞典學院請高本漢(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評價林語堂的著作,高本漢特別提到《吾國與吾民》和《京華煙雲》;他認為是這兩本書是「報導中國人民的生活學精神非常寶貴的著作」。遺憾的是,1940年至1943年期間沒有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猜測可能是當時為二次大戰時期,瑞典學院希望維持在一個中立的立場。
諾貝爾獎的提名人資料庫中,顯示林語堂被提名的記錄。(來源:The Nobel Prize Nomination Archive)
  第二次提名在1950年,賽珍珠再次推薦林語堂,有趣的是,當年是由夫人廖翠鳳寫信,建議賽珍珠再次為林語堂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在當年林語堂具有相當的聲望,而且國際聲譽很高。然而該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小組卻認為,林語堂是用英文寫作,因此他的著作不能代表中國文學,因此林語堂並沒有獲得獎項。最後一次提名在1970年,林語堂時任中華民國筆會為第二任會長(1969-1973),該年筆會推薦林語堂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然而當年沒有獲獎。
  縱觀歷史脈絡,林語堂被提名三次,惟三次都沒有獲獎,或許在我們眼中是一件值得婉惜的事,然而對於被提名,即使沒有獲獎,他從來沒有發表過任何評論,他的人生有如他曾所翻譯的詩〈譯樂隱詞八首〉的其中一段:
花木栽培。取次教開
Let bloom in order pear and peach and cherry!
明朝事天自安排。
The morrow lies in the gods, lap—why worry?
知他富貴幾時來?
Who knows but what and when our fortune is?
且優遊,且隨分,且開懷。
And so be wise— Be content— Be merry!

資料來源:
林語堂故居官方網站,網址:www.linyutang.org.tw
Nobel Prize - Nomination Archive,網址:https://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
林語堂故居編,《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秀威資訊),2007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80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山報 的其他內容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
據《裨海記遊》所載台北城原為氤氳繚繞的大澤,彼時芝山岩為湖中的小島,雖眾說紛紜,但芝山岩考古開挖出貝塚,似乎也間接證明此一說。18世紀中葉大量的跨海移民,慢慢充盈著台北的人口,淡水河沿岸漸漸繁榮,艋舺成為貿易的中心,此時城市的廓圖已形成。
1884年台北府城完工了,「城內」平衡了「艋舺」與「大稻埕」兩河港市街的族群衝突,過往的荒地成了台北核心,隱然成形的「三市街」隨著河港貿易、工業、軍事、交通的聚集,開展出台北的新時代。 從劉銘傳踏上台北河溝頭任職的這段路開始,循著城市商業紋理,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這所學校不僅是戰後最早創立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成就,在校園裡的「華岡博物館」,同樣作為全台灣第一間創立的「大學博物館」。
清晨,掠過廟頂的金光,拂過熠熠生輝的飛龍舞鳳,庇護信眾的神靈瑞獸,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於屋脊上演繹一齣齣精彩傳奇,而將其鮮活展現的工藝便是──剪黏。
剪黏技藝是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技藝,大至廟宇與古厝的屋頂主視覺,小至室內壁堵及樑柱上的裝飾,都能看到剪黏技藝的展現。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
據《裨海記遊》所載台北城原為氤氳繚繞的大澤,彼時芝山岩為湖中的小島,雖眾說紛紜,但芝山岩考古開挖出貝塚,似乎也間接證明此一說。18世紀中葉大量的跨海移民,慢慢充盈著台北的人口,淡水河沿岸漸漸繁榮,艋舺成為貿易的中心,此時城市的廓圖已形成。
1884年台北府城完工了,「城內」平衡了「艋舺」與「大稻埕」兩河港市街的族群衝突,過往的荒地成了台北核心,隱然成形的「三市街」隨著河港貿易、工業、軍事、交通的聚集,開展出台北的新時代。 從劉銘傳踏上台北河溝頭任職的這段路開始,循著城市商業紋理,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這所學校不僅是戰後最早創立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成就,在校園裡的「華岡博物館」,同樣作為全台灣第一間創立的「大學博物館」。
清晨,掠過廟頂的金光,拂過熠熠生輝的飛龍舞鳳,庇護信眾的神靈瑞獸,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於屋脊上演繹一齣齣精彩傳奇,而將其鮮活展現的工藝便是──剪黏。
剪黏技藝是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技藝,大至廟宇與古厝的屋頂主視覺,小至室內壁堵及樑柱上的裝飾,都能看到剪黏技藝的展現。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寫作者需對民主保持關注,以免失去寶貴的寫作空間與自由。未來若臺灣被迫縮進對岸的政治體系中,作家的自由與創作空間將受到威脅。無論追星人、寫作人或任何人,面對政治風暴帶來民主可能的倒退,沒有人是局外人。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身為寫作者需對民主保持關注,以免失去寶貴的寫作空間與自由。未來若臺灣被迫縮進對岸的政治體系中,作家的自由與創作空間將受到威脅。無論追星人、寫作人或任何人,面對政治風暴帶來民主可能的倒退,沒有人是局外人。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我生平只參加過一次的文學獎,那是在當兵時被連上指派參加「國軍文藝金像獎」,我報名新詩和短篇小說兩項,把我過往的生活經歷感想透過文學的形式寫出來,結果當然名落孫山。 退伍以後陸續投稿到現在兩個非常親中的報社,結果還是石沈大海,剛好那時網路興起,我就在網路從事文學創作和社會評論,後來看到一些媒體報導用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間,應台北文化局之聘,擔任﹝第26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創作類決審委員,在3月21日上午赴台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金金會﹞出席由﹝文訊雜誌社﹞主辦的決審會議。近十年來我先後參與過﹝台中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彰化﹝磺溪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的評審會議,都是擔當古典詩創作决審委員。
Thumbnail
到了1980年代則是天才的時代,詩人夏宇用《備忘錄》轟動文壇,夏宇的故事仍在傳唱,與主題也不相符,且按下不表。要提的是另一個天才──林耀德。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因為我想去報名「大武山文學獎」,所以到圖書館借了一些書回來看。   想說來研究一下文學獎是怎麼一回事,我大略看了幾部歷年來的得獎作品,果然不出所料,幾乎都是鄉土類的文學比較受到青睞。內容講求人文與人情的韻味,最好帶點地理位置,文字精煉,而且若能前後呼應更佳。   通常這些文章有漂亮的「格式」
Thumbnail
  林語堂先生(1895 -1976)是第一位將英文「Humor」翻譯為「幽默」的人,林先生也正是某次在學校演講說了:「紳士的講演,應當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的人。林先生對幽默的詮釋為:「幽默不是滑稽、諷刺,它的出發點,是對人類富有同情心說出來的話,也不失它的溫柔忠厚的本質,但它在揭穿
Thumbnail
無意間得知2024年的國際書展請來林夕演講,且並未限額、毋須報名,那更是要義無反顧地前往了。   林夕應該是我們這世代的集體回憶吧,讀書的時候聽的流行歌最多,長長的90年代港星大舉攻台,國語粵語二刀流的寫詞人並不多,但總是能時不時看到他的佳作,其詞有意境、有感情也有想法,在我心目中是最高。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第二屆臨淵齋短篇通俗小說獎將於2024/02/14截止收件。這是一個適合素人作家參加的比賽,共有四個方面的好處,包括寫短篇展現能力、免費看文拿建議、免費廣告宣傳、真正的創作夥伴。詳情請見本文。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我生平只參加過一次的文學獎,那是在當兵時被連上指派參加「國軍文藝金像獎」,我報名新詩和短篇小說兩項,把我過往的生活經歷感想透過文學的形式寫出來,結果當然名落孫山。 退伍以後陸續投稿到現在兩個非常親中的報社,結果還是石沈大海,剛好那時網路興起,我就在網路從事文學創作和社會評論,後來看到一些媒體報導用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間,應台北文化局之聘,擔任﹝第26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創作類決審委員,在3月21日上午赴台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金金會﹞出席由﹝文訊雜誌社﹞主辦的決審會議。近十年來我先後參與過﹝台中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彰化﹝磺溪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的評審會議,都是擔當古典詩創作决審委員。
Thumbnail
到了1980年代則是天才的時代,詩人夏宇用《備忘錄》轟動文壇,夏宇的故事仍在傳唱,與主題也不相符,且按下不表。要提的是另一個天才──林耀德。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因為我想去報名「大武山文學獎」,所以到圖書館借了一些書回來看。   想說來研究一下文學獎是怎麼一回事,我大略看了幾部歷年來的得獎作品,果然不出所料,幾乎都是鄉土類的文學比較受到青睞。內容講求人文與人情的韻味,最好帶點地理位置,文字精煉,而且若能前後呼應更佳。   通常這些文章有漂亮的「格式」
Thumbnail
  林語堂先生(1895 -1976)是第一位將英文「Humor」翻譯為「幽默」的人,林先生也正是某次在學校演講說了:「紳士的講演,應當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的人。林先生對幽默的詮釋為:「幽默不是滑稽、諷刺,它的出發點,是對人類富有同情心說出來的話,也不失它的溫柔忠厚的本質,但它在揭穿
Thumbnail
無意間得知2024年的國際書展請來林夕演講,且並未限額、毋須報名,那更是要義無反顧地前往了。   林夕應該是我們這世代的集體回憶吧,讀書的時候聽的流行歌最多,長長的90年代港星大舉攻台,國語粵語二刀流的寫詞人並不多,但總是能時不時看到他的佳作,其詞有意境、有感情也有想法,在我心目中是最高。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第二屆臨淵齋短篇通俗小說獎將於2024/02/14截止收件。這是一個適合素人作家參加的比賽,共有四個方面的好處,包括寫短篇展現能力、免費看文拿建議、免費廣告宣傳、真正的創作夥伴。詳情請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