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會消失嗎?AI時代職場求生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從生成圖像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再到近期竄紅的ChatGPT,不論是圖像還是文字,都突破了人類的想像,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迎接AI來臨的時代,時常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假使你的職位沒了,你能做什麼?假設你所在的公司沒了,你能做什麼?假使你所在的行業沒了,你還能做什麼?

raw-image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發布「2020 年就業前景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預測未來 5 年內,哪些職位將朝不保夕、哪些技術將會更受重視,以及哪些職位會爆紅。

10 大職位逐漸沒落:不學新技能,恐將被淘汰

從需求減少的職位屬性來看,偏向行政類型,具備可量化、規則化、標準化或邏輯化的特性,例如工作報表、差勤紀錄、營運資料整理、盤點庫存、系統化組裝等例行性工作,因此這部分在未來可以交由人工智慧來執行,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若你覺得自己的日常決策工作背後有些原則,可以完整寫出來或說出來,而且例外狀況不多,那通常就是人工智慧可替代的決策。

raw-image

10 大職位興起:數據分析、AI 相關工作大量出現

李開復曾說:「AI 無法從事需要有高度原創性的工作,也沒辦法做需要人類溫度,有愛的工作。」從本質上來看需求增長的職位環繞在三個主軸「溝通、決策、創造」,呼應了他的論述。

  • 溝通:目前人工智慧無法真正理解人類使用的語言,而且沒有足夠的心智,來處理預期之外的對話與例外狀況,因此絕大部分的溝通工作,極難被人工智慧取代,比方説,在商場上的談判策略,產品開發的協作與跨團隊溝通,政治上遊說協商、企業公關事件的危機處理等
  • 決策:例如併購,因為一家公司的產品、員工、製造、研發及銷售能量很難量化,連資料都無法成形,因此人工智慧派不上用場;同樣的理由,創投與選商也不適合由人工智慧來做決策。另外像新市場的開發及新商品的定價,通常也有難以量化及樣本太少的問題,還是只能由人類來做決策。總結來說,決定要不要買、要不要賣、要不要合作、要不要投資等,都屬於決策範疇。
  • 創造:指的是無中生有的工作,對於「真正」的原創性工作,人工智慧或許可以幫忙整理、找資料或者提供線索,實際上很難取代人腦深度思考


行銷人必修!薪情 Value-UP 關鍵思維

身為行銷人的一份子,我認為AI應用早已導入行銷工作場景裡,協助行銷人提升產能與效率,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請見下表),歸根究底來看,行銷的決策最終取決於人類,AI僅能幫助行銷人員迅速完成並優化行銷計畫,現階段AI無法完全取代行銷人員,但確實大幅度提高行銷方向的準確度、轉化率和ROI。

Top 5 行銷科技已導入AI應用

Top 5 行銷科技已導入AI應用

我們真正要關注的議題是,當AI協助部分工作後,行銷人擁有更多餘裕的時間應快速提升自己的軟硬技能,我們可以從「數據分析」、「創意發想」、「制定策略」、「溝通與合作」等層面著手,增加職場競爭力與不可取代性,加速讓「薪」情飛升。

以老闆視角看待企業營運目標,往更高價值、創意、策略層面來思考全局
「營銷思維 = 營運(產品/服務)+銷售(業績)
  1. 創意發想:行銷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創意能力,能夠設計出吸引人的廣告和行銷活動,尤其要了解各種社群媒體平台的特點和用戶行為,依不同社群媒體制定對應的行銷策略,持續推陳出新,吸引受眾關注。例如PepsiCo 為吸引年輕族群關注品牌,他們在 TikTok 上推出了一個名為 #pepsiSavageChallenge 的挑戰活動,與明星合作搭配創意的舞蹈挑戰。
  2. 制定策略:數位廣告是品牌曝光的方式之一,行銷人員了解不同類型的數位廣告平台和廣告形式,制定相應的數位廣告策略。例如Amazon 的廣告平台提供多種廣告形式,包括搜尋廣告、品牌廣告和產品展示廣告等,行銷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商品和目標受眾選擇相應的廣告形式及預測分析,進行投放達成行銷目標。
  3. 溝通與合作:在複雜的商業世界,跨組織的協調與溝通很難由AI技術代勞,因為人類擁有情商、智能等特質,尤其對於情感、情緒和意圖的理解,得以創造更好的客戶體驗和人際關係,建立跨領域的溝通和合作,以促進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未來強者特質:數位力、溝通力、決策力及創造力

無論AI問世與否,職場工作者都要具備成長型思維,觀察趨勢脈動與科技發展,定期審視自己的職場價值,持續因應就業市場及科技趨勢進行調整優化,進而發掘新機會,要是學不會管理自己、提升自己,你的未來就只能被AI管理了!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麥肯錫於 2022 年 6 月發布這份「定義公民在未來工作世界的所需能力」報告,調查來自15個國家1.8萬人,提出未來工作者須具備的技能,包含數位化能力、獨立思考與分析、人際關係如溝通和自我覺察,值得細細品味,檢視自身現況,思考未來想發展或精進的方向!


  • 如果你喜歡我的創作,請幫我按愛心、追蹤+訂閱。
  •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贊助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75會員
156內容數
我是愛蜜莉,曾任外商及科技業主管,穿梭在市場研究和品牌行銷之間,現在是顧問、講師。在這裡,我用文字記錄思考、感受與實踐——從職場到人生,從轉型到覺察。如果你正在路上,想讓自己更清楚、更自在、也更貼近理想的樣子,歡迎走進這場「人生演算法」。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3/12
你是不是也覺得職場像「心理戰」?有沒有遇過情緒化同事一言不合就爆炸,或是默默在背後搞小動作的「職場暗黑高手」?這些衝突為什麼這麼傷人?其實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我想與你分享如何用簡單、實際的語言,解析同事間衝突的內心小劇場,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處理、保護自己。
Thumbnail
2025/03/12
你是不是也覺得職場像「心理戰」?有沒有遇過情緒化同事一言不合就爆炸,或是默默在背後搞小動作的「職場暗黑高手」?這些衝突為什麼這麼傷人?其實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我想與你分享如何用簡單、實際的語言,解析同事間衝突的內心小劇場,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處理、保護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工智慧(AI)對各行業帶來的影響,並呈現了一個關於各行業與生成式AI關係的象限表。雖然AI的崛起引發了對失業潮的擔憂,但AI在製造業、專家領域和一般行業中能夠帶來合作共贏的關係。AI的發展仍然需要我們時時自我評估職涯,並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實現更大的效益和創新。 AI降臨所帶來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工智慧(AI)對各行業帶來的影響,並呈現了一個關於各行業與生成式AI關係的象限表。雖然AI的崛起引發了對失業潮的擔憂,但AI在製造業、專家領域和一般行業中能夠帶來合作共贏的關係。AI的發展仍然需要我們時時自我評估職涯,並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實現更大的效益和創新。 AI降臨所帶來的
Thumbnail
2030年至2060年間,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尤其是知識型工作者,其決策和合作工作容易受到衝擊。 這將對就業市場帶來劇變,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和職業技能的過時。傳統職業將面臨嚴峻挑戰,迫使人們迅速適應新技能和工作方式。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2030年至2060年間,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尤其是知識型工作者,其決策和合作工作容易受到衝擊。 這將對就業市場帶來劇變,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和職業技能的過時。傳統職業將面臨嚴峻挑戰,迫使人們迅速適應新技能和工作方式。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改變世界與工作職場。隨著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複雜,它正在自動化越來越多的任務,這導致某些行業的工作崗位流失。然而,人工智能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它正在以多種方式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本文將介紹在AI 人工智能時代,想成為贏者的「7個重要新工作心態!」
Thumbnail
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改變世界與工作職場。隨著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複雜,它正在自動化越來越多的任務,這導致某些行業的工作崗位流失。然而,人工智能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它正在以多種方式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本文將介紹在AI 人工智能時代,想成為贏者的「7個重要新工作心態!」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話題不斷延燒, 我們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來臨時, 心中一定是抱著不確定性與害怕, 不知道它們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保持職場競爭力, 提升自我價值絕對是首要任務。 AI取代不了的職場特質,無非就是「人性」, 就目前現有的資訊可以知道, AI是在既有的海量資料中,萃取出精華資訊, 而這些資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話題不斷延燒, 我們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來臨時, 心中一定是抱著不確定性與害怕, 不知道它們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保持職場競爭力, 提升自我價值絕對是首要任務。 AI取代不了的職場特質,無非就是「人性」, 就目前現有的資訊可以知道, AI是在既有的海量資料中,萃取出精華資訊, 而這些資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未來的工作市場,自動化和數字化將取代某些傳統職業,但也帶來更多高技能工作、靈活的工作方式、創業機會和職業轉型。職業人士需要積極學習新技能和知識,政府和企業需要投資和支持來促進未來工作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未來的工作市場,自動化和數字化將取代某些傳統職業,但也帶來更多高技能工作、靈活的工作方式、創業機會和職業轉型。職業人士需要積極學習新技能和知識,政府和企業需要投資和支持來促進未來工作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Thumbnail
從生成圖像的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再到近期竄紅的ChatGPT,不論是圖像還是文字,都突破了人類的想像,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究竟哪些職務即將消失?而哪些正在興起呢?
Thumbnail
從生成圖像的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再到近期竄紅的ChatGPT,不論是圖像還是文字,都突破了人類的想像,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究竟哪些職務即將消失?而哪些正在興起呢?
Thumbnail
Meta 裁員潮除了是鷹派聯準會的升息策略奏效,試圖透過提高當前「過低」失業率的部分體現,而 layoff 事件其實還讓我們再次思考,虛實整合究竟能否變成未來?未來的工作場域究竟應該長怎樣?但其實這些種種,都是現在進行式。
Thumbnail
Meta 裁員潮除了是鷹派聯準會的升息策略奏效,試圖透過提高當前「過低」失業率的部分體現,而 layoff 事件其實還讓我們再次思考,虛實整合究竟能否變成未來?未來的工作場域究竟應該長怎樣?但其實這些種種,都是現在進行式。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因應新冠疫情的影響,加速刺激企業採取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或AI的意願,我們都已知道未來許多工作將會被AI取代,隨著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日發布〈2020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這個「未來」距離我們只剩不到5年。 根據〈2020未來工作報告〉的
Thumbnail
因應新冠疫情的影響,加速刺激企業採取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或AI的意願,我們都已知道未來許多工作將會被AI取代,隨著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日發布〈2020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這個「未來」距離我們只剩不到5年。 根據〈2020未來工作報告〉的
Thumbnail
  本系列為翻譯「What the future of work will mean for jobs, skills, and wages?」,它有近二百頁內容。寫這篇的原因,是希望讓大學生及剛出
Thumbnail
  本系列為翻譯「What the future of work will mean for jobs, skills, and wages?」,它有近二百頁內容。寫這篇的原因,是希望讓大學生及剛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