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一二六: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而愈。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形作傷寒」,看起來外證像傷寒,有發熱、惡寒、無汗、骨節酸痛,「其脈不弦緊而弱」,傷寒表證脈應該是浮緊,現在摸起來是脈弱,這是附子湯證,「弱者必渴」,脈弱代表血虛,血不夠津液不足,就會口渴,「被火者,必譫語」,又被火烤迫汗,腸胃津液枯竭,大便堵在腸子,濁氣上衝入腦,講話胡言亂語、顛三倒四,「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而愈」,如果腸胃津液回頭,免疫力回來了,陽會把病邪往體表推,身體會發熱,脈會浮起來,病在表,汗一流出來,病邪就從汗解掉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一二六、咬冰塊降低焦慮從小喝可樂最著迷的部份不是吸到可樂,而是能將裡頭的冰塊一一咬碎,不知道為什麼,那讓我有莫名的快感。 後來我在文獻看到,咬冰塊的確是一種可以降低焦慮的方法,而且與我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息息相關。 因為咬冰塊這個舉動能讓身體降溫,而低溫能觸發迷走神經,進而讓人感到放鬆,所以別小看自己平時的一些習慣,可
Thumbnail
avatar
玄玄心
2024-05-05
一二二、與不必要的資訊保持安全距離在家待著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隔絕很多不相干的資訊。這也是一個距離帶來的好處。 最近不曉得是怎麼回事,同事紛紛line我說了他們的煩心事,或是針對時事表達很多意見。說完都會補上一句「也還好啦,妳不要太在意,只是找個人說說」我真的是哭笑不得。
Thumbnail
avatar
玄玄心
2024-04-29
一二O:沒什麼不能捨棄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仔細想想,那些我們所擔憂的事真正發生的機率有多高?它們真的會發生嗎?我想大部份的時候,並非災難真的發生,而只是情況不如我們預期。 真正堅毅的人,應該是能隨時能降低標準繼續向前走的人。當然,所謂的向前走不是要逼著自己堅強,其實指的只是把日子過下去。
Thumbnail
avatar
玄玄心
2024-04-25
憶 上海差旅一二週一雨夜,突然想起15,16年前較為頻繁海外出差,因為專案執行單次需要停留上海總部約2-3個月不等的時光。找出幾張小畫試問自己的記憶濃度還有多少?
Thumbnail
avatar
卿子_生活旅繪誌
2023-12-04
許願一二事:機掰的律師真的很機掰你跟曖昧對象天天傳LINE,在機掰的律師眼中,這就是「交往」;你跟暗戀的同學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在機掰的律師眼中,這就是「在一起」。魔法力量的機掰程度,是不是開始出乎你意料之外了~
Thumbnail
avatar
徐み子
2023-12-01
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我們無法改變那不如意⋯ 與其被那八九束縛著 反向思考這幸運的一二 雖然無法反轉事實 但心裏面踏實了 心開闊了 能泰然的面對未來
avatar
38YoRo
2022-05-31
【觀察】記六.一二 東區法院 撲向每一輛囚車喊:「撐手足,撐到底」2020年6月12日,約下午五時左右,東區法院的囚車出入口的位置,約有三、四十人在守候聲援被捕人士,有人高舉「香港獨立」旗、「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 (寫於2020年6月12日當天,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Thumbnail
avatar
新屎坑 shitwillcometrue
2022-02-18
打拳一二事要講一件我走去讀中文更加荒謬嘅事,可能就係我走去打拳。哈哈。
Thumbnail
avatar
八卷
2021-08-04
小記一二在城市散步的時候,總會想起這些地方和誰曾經來過。 但是得遏止住這些紛亂的思緒,因為開往過去的列車已經停駛,而且留戀無用,我隨時告訴自己那些都不需要追悔,追悔,只是纏縛之繩,久了會渾身瘀青。 然而年齡越長,傷痕漸被翻開,才發現腐肉成洋、蛆蟲夾生,從前不懂的,現在都懂了,但也無法重建或巧妙避開,於是只能
avatar
2021-04-04
週記壹:貳零貳壹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這算是大眾的迷思吧?有些人喜歡儀式感,尤其是節日,總要做一些節慶活動。最近的聖誕我也是如此,吃了幾乎每年也會吃的火焰牛柳,喝了第一次煮的Mulled Wine。新年,反而沒有去倒數,只是獨自喝了碌柚葉Cocktail...
Thumbnail
avatar
鄭宣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