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課程下,台灣的孩子要用什麼語言展現優勢?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IB的教育體制提倡在地化,也就是這套課程不管到了哪個地方,它的教育核心理念不變,但是學習科目內容、語言使用等部份,還是希望能夠與當地配合。例如我們在亞洲學習也要多認識自己的環境與歷史,然後能夠用英文表達與闡述不同場域的環境與歷史對各地帶來的改變或影響等。
甚至國外有些大學,看到你的國籍發現跟母語不合(例如申請學生國籍是台灣但母語選擇英文)就直接拒絕你用IB成績入學了。雖然這樣的比例不高,但還是有的!
台灣的孩子高中文憑選擇中文考試時,其實有個隱憂。那就是中國大陸的閱卷老師居多,而我們的語言使用方式與對岸其實大不相同,而無庸置疑的,大陸的語文使用的精煉程度相較於台灣大部分的學生而言,根本是天上不可比的星。難道我們就此失去中文優勢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先來了解幾件事:

一、IB考什麼?

拿到IBDP文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生得完成三個核心項目。這三個核心項目分別是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TOK(Theory of Knowledge)和EE(Extended Essay)。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中文優勢,主要體現在TOK的類科考試。
TOK(Theory of Knowledge)包含了六類科的課程,每一類科,學生都要選擇一們課程研修並通過測驗。六類科裡面,有兩類是語言。語言與文學(一語)、語言習得(二語)。由此可知IB相當重視語言能力。
目前就我所知,全世界除了日本與德國能夠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日語、德語)選答六類專業科目裡的幾項外,其他統一都由英文作答。(有錯誤請指正)小論文不用說,一定是英文。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台灣選擇IB體系就讀,英文還是孩子學習、表達的主要語言。小學時還好,但如果MYP沒有全英,英文程度很難銜接DP。
為了達到「類」雙母語,你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練習,即使是雙語家庭的孩子,也常常是其中一個語言較好,另一個稍遜色些。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就讀IB時,常常會捨棄中文,以英文為主。一來,大部分的考試都以英文為主,若是孩子英文不好,考試可能無法取得好成績;二來,選讀IB有極高的機率是在大學時出國,那麼,趁早學好英文是必要的;三者,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家裡都講中文,所處的也是中文環境,並不需要特別為孩子的中文能力做些什麼,反正孩子能講、能溝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文太難學了,花很多時間去琢磨中文,不具有「高CP值」。(畢竟才一科嘛!)

二、台灣人的中文不會太差?

這句話基本上是「靠勢」平時食衣住行都使用中文,有中文環境。然而,擁有了中文環境不代表你的中文從此高枕無憂,那只能說明「你取得資源較為方便」。
這個反駁理由超級簡單,就問你一句:你中文好嗎?再問你第二句:你身邊所有人中文都好嗎?
能聽說,不代表讀寫沒問題。而考試都要「讀寫」。
台灣人的國語文教育跟對岸非常不同。在基礎教育中,對岸就要大量的背誦、練習,因此他們的文章與詞彙累積量,都與台灣大相徑庭。比起我們,他們更佔了環境之便去學習中文,因為他們的環境、建築無一不是立基於人文與歷史文化,而人文與歷史文化傳遞的核心,就是語言。
所以,我們有中文的環境,但不代表我們能將中文學好。但是,我們想將中文學好,比起新加坡、泰國等國際學校的學生而言,佔了環境之便,取得資源更多。
但如果沒有建立中文閱讀習慣、提升中文閱讀能力,基本上中文程度就是僅限於能日常溝通,可能連吵架都會吵輸人家。
我記得當年李靚蕾和王力宏發生婚變傳言的時候,大家對於李靚蕾能夠用流利的中文、論理清晰的方式、層層遞進去說服別人,感到震驚又佩服。同樣都是美國籍華裔,王力宏的回文就讓人慘不忍睹。姑且不論他倆事情真相如何,語言和文字的使用精煉度、流暢性,會大大影響論理推廣的程度。
從家庭文化的角度來看,如果你「不介意」孩子不能用中文跟家人吵架不能用台語在市場買菜殺價,在台灣生活的時候,他只能跟親近的人對談,無法跟各層級的人交流,那麼,從家庭文化的角度來看,中文不好沒關係。
反之,如果你介意,那麼中文得好,台語也要能日常溝通。(至少講台語要聽得懂)。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討論,難道我們身為台灣人,用中文當第一母語作為考試項目,是不合經濟效益的嗎?
當然不是啊!

IB語言考試不重背誦

IB考試並不重背誦。他重視的是自成一套的論理邏輯,也就是說當你在進行文學批評、文學分析的時候,有沒有能力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自圓其說,最後說服他人認同你的觀點;即使不認同你的觀點,也無法從你的論證中找到自相矛盾之處。
那麼為什麼會說對岸的中文程度好的極佳呢?(他們也是有語文不怎麼樣的嘛)
因為他們有許多語文相關背景知識協助他們論證,他們能引經據典來完成自己的假說。那台灣的孩子就不行了嗎?我覺得並不一定。
說起創意,台灣人還是略勝一籌的。也許是我們的社會高度民主,自由開放,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很多,但能不能完善利用手邊資源,就得各憑本事了。不擅長古典詩詞文,難道不能引用時事、國際潮流、外文經典、歷史故事、甚至是電影名曲......?
所以,弄清楚考試的本質。你得掌握文本的核心,找出你想論理的角度,提出證據,旁徵博引,深入剖析最後形成結論,而這些重點,跟閱卷老師來自哪裡、學生來自哪裡,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重點是你閱讀的能力、看事情的角度、邏輯的嚴密性還有豐富的論證,甚至連你的文筆都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所以台灣孩子以母語中文作為第一語言考試,並不會輸對岸輸慘,但如果閱讀能力沒提升、文本賞析能力不佳、論理不夠嚴謹,那真的是慘輸。

環境優勢

從市場角度來看,目前幾種語言在國際上使用的人數比例較高: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就我所知,台灣的外僑學校考IB,大多選擇西班牙文與英文的搭配。
或者外籍人士會選他自己的母語+英文。很少外籍人士選擇中文,畢竟中文對外籍人士而言,真的不簡單,加上現在中國在世界上的風評又不是太好,實在很少有人真心認同中華文化進而選擇中文。
雖然我很不愛對岸的政治體制,但是我必須說,他們強大,台灣才能撿漏。如果他們一邊強大的同時,一邊也放過台灣,讓台灣繼續保持自由民主~那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離題了離題了)
台灣人明明講中文,隨處可得繁體中文書,如果嫌不夠,你還能找到教學經驗豐富、專業知識背景雄厚的家教老師來幫助孩子提升中文能力,相較之下,你想幫助孩子增進西班牙文的能力,除了「鈔及鈔」能力,我想不到其他方式了。(這麼說想提升小孩的中文好像也需要鈔能力。)

文化認同

最後的理由,是從台灣的發展來看。目前台灣的定位很尷尬,光是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想法就有很大的分歧,有人贊成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有人認為我們屬於中國遲早要回歸;覺得自己是主權獨立的那一派,還細分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想回歸的那一群,有的想要完全依附祖國,有的想像香港那樣經濟自主......反正一個台灣,多種思維,都不犯法,都能讓你發表,你想講就講,想罵就罵。
但是屬於我們台灣的文化呢?台灣目前主要以中華文化為主,但我們有屬於這塊土地的原民文化、多國移民文化,前面也說過,歷史文化傳遞的核心是語言,由於我們的政治歷史因素,早年使用台語的文學作品與藝術創作充滿生命力;然而現在式微凋零,只能靠著有志之士不斷努力復興。
台語失去了閱讀、書寫的優勢。現況就是,使用華語閱讀、書寫的人佔大多數。
我認為現在能做的,就是在鞏固華語優勢的狀況下,逐漸提升台語的書寫與閱讀。(來自客家的朋友也在努力)否則,我們會什麼語言也沒有,失去我們歷史文化傳遞的核心。
如果我們的孩子,都以英文為優先,不看重我們自己的語言,你認為,我們能多少的傳遞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台灣,最後要怎麼憑著鑑別度在世界立足?或者說,當大家都用一樣的語言、讚揚一樣的文化的時候,台灣的特殊性在哪裡?
當你的孩子英文比中文流利的時候,他對台灣有歸屬感嗎?
用功利的角度來看,申請大學的社會服務中,有時候不用想著世界,想著台灣、想著你出生的鄉鎮市,做一件事改善這裡,就是一個很棒的服務項目。

學好中文,不只為了考試

學中文,不要只會「聽說」,更要重視「讀寫」。退一步來說,如果他寫得不太好,至少要讀得好。
教學現場上,若是四年級過後,孩子對於語言的掌握還不是十分順暢,通常會表現在他的學業成績上。也就是說,如果這時候他還沒有強勢語言出現,閱讀力沒有提升,孩子在很多學科的表現,會不盡人意。
Chall在閱讀歷程的分級上,十分重視四年級以後「從閱讀學習」的能力,孩子掌握了閱讀能力,才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是說,學好中文的目的,其實是希望孩子在台灣的環境資源下,能快速的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所謂的學好中文,不是要每個人都往中文系邁進。而是認為為了考試需求而拋棄中文的「讀寫」練習,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説、寫」是語言學習的輸出,孩子不只要能說,更要能寫;「讀」是高階的輸入,能夠協助思考更完善、論理邏輯更緊密,重視孩子的中文讀寫能力,就能夠幫助孩子的各種學習更進階。

所以即使你不認同我說的學好中文的論點,你也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個強勢語言,至少四年級時過後,能用那個語言進行學習、能用那個語言閱讀。別到了四年級,中文普通,英文也普通,那真的是得不償失。還不如有中文優勢,英文慢慢提升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14內容數
這是我對國際教育及國際學校的觀察與研究。歡迎勘誤指教。 畢業於台師大課程與教學所,熱愛教育。努力在公立學校現場實踐中,期許自己能在分享知識的路上,有一個小小的容身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IB Whisky]DARKNESS GLENALLACHIE&BENRIACH&CAMPBELTOWNDarkness顧名思義就是暗指他的酒色非常深 有一句話叫做見黑三分補 人是視覺的動物 一隻酒的酒標漂不漂亮與顏色好不好看都會影響到人對於酒的第一印象 大多數來看大家會對顏色深的酒尤其是深到發亮的威士忌會有較多的購買欲望 通常能到這麼深色的幾乎都是有一定年份的雪莉桶威士忌 But!! OCTAVE
Thumbnail
avatar
李駿遠
2022-08-09
IB零差價換外幣?!︱小K投資理財之路沒錯,IB這個大名相信大家都聽過了,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它可以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交易所進行交易,共支援20多種貨幣,最重要是它的匯率比較抵, IB外匯匯價比銀行、找換店更好,而且可以直接網上兌換,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的。
Thumbnail
avatar
小K投資理財之路
2022-07-27
【IB盈透證券開戶】台灣IB入金、出金完整教學,5分鐘即上手究竟台灣人如何在【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證券】上進行入金和出金?跟著小屁股,五分鐘即刻上手。在了解入金、出金之前,我們先要明白下列名詞。 ● 入金:將資金匯到開立券商指定的銀行交易帳戶。 ● 出金:將資金從對方的銀行交易帳戶入自身的交割戶。 ● 電匯:跨國匯款。
Thumbnail
avatar
美股投資小屁股!
2022-06-07
IB盈透證券保證金教學|融資入門介紹|保證金利率、槓桿交易上限計算、風險一覽 什麼是IB保證金交易?IB保證金交易 ( Interactive Brokers Margin Trading ) 指的是以投資者的保證金作為抵押,向銀行或證券公司完成借貸,這時投資者便可以在不用交付全部資金的情況下進行投資交易。 IB保證金帳戶設定 IB帳戶類型:現金帳戶VS保證金帳戶 例子:
Thumbnail
avatar
美股投資小屁股!
2022-04-27
IB開戶獎勵|匯率、手續費最便宜!11大優點!台灣買美股首選!台灣買美股|IB盈透證券介紹,獨家IB開戶優惠,Interactive Brokers,簡稱IB的盈透證券,不只可以投資美股,還能投資全球的股市,目前IB盈透證券開戶可獲高達100美金,馬上看IB盈透證券開戶優惠。
Thumbnail
avatar
美股投資小屁股!
2022-04-12
【IB開戶優惠】送您一田禮券同港美股串流報價︱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IB)的大名了,感謝各位支持,令小K得到與IB合作的機會。 盈透證券是甚麼? 盈透證券於1993年創立,在巴倫週刊(Barron’s)評比中被評為2021年度最佳互聯網券商第一名,已經連續10年獲評為美國頂級互聯網券商。 在盈透證券I
Thumbnail
avatar
小K投資理財之路
2021-12-11
走進IB國際文憑的必修課,社團、思辨、論文一把罩IB 教育也有必修課?到底有多難讀? 相較於台灣普通高中學科全拿的現象,IB 的必修課題盡可能回歸「思考」本質。從三項國際文憑必修:TOK, CAS & EE,談談自由的學術風氣還有什麼必要的元素存在。
Thumbnail
avatar
Jeff Tsai
2021-11-12
一分鐘搞懂AP及IB課程AP、IB課程,怎麼分?讓我們來揭開AP與IB的神秘面紗!三張圖就讓你搞懂AP和IB課程!
Thumbnail
avatar
全球話e視野
2021-04-21
【Investment Class】 自動吸客系統! 點樣係IB 開分戶口今日啊壽要教你買股票“網絡化” 點樣可以禁一粒制就可以開拓到美國市場,禁一粒制就開到新加坡市場,禁一粒制開到歐洲市場,呢個就係今日教大家一個“自動吸錢系統” 呢個系統最重要係識得“禁制” ,今日你能夠見都呢個post 我恭喜你,因為呢個係一個限時既post 由你睇到既呢一秒後就會delete,下一秒
Thumbnail
avatar
啊壽的投資星球Ar Shou Investment Planet
2020-10-07
2018年底IB帳戶投資組合2019年全年的股息+債息應該可以領到約55萬左右台幣(6,242USD&16,000SGD計算),按2018年底市值算的現金收益率大約是6.6%左右。
Thumbnail
avatar
複利先生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