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無論對親、對民、對物,都要有愛,雖則此愛有親疏遠近之別,但其心則一,皆從心出發。一個普通人,尚且要如此,又何況是為政者呢?孟子是在提醒為政者,不能麻木不仁!
(二)親賢急務
以前提到孔子的話,他說:「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就要啟動監察的職能,那是從消極面來說,也是必要的。而若從積極面來說,當然要廣納賢才啦。所以當魯哀公問孔子如何改革時,孔子即答以準確選用賢才。孟子也說,以堯舜的賢德與才智,尚且無法一一遍及百姓,實在獨力難支呀。故此當務之急的,就是要招賢、納賢、親賢,讓賢才執行德政。
(三)善教養民
當年孔子初到衛國城郊,看到人來人往,一片繁榮的景象,冉有就問孔子:「人口多了,下一步要做什麼?」孔子回答說:「使人民富有。」冉有再問:「人民富有了,下一步要做什麼?」孔子回答說:「教化他們。」
倘若民富而不教,則物腐蟲生,貪汙腐敗、道德淪亡,就會成為社會的常態。
從施政的次序而言,當然先能養民;但從治道的重要性而言,首當善教。所謂善教,就是人格教育。孟子說:「善教,得民心」。
(四)保民而王
保民,就是安民、安民之心。如何能安民之心?得讓老百姓有恆產。恆產,就是可常生之業也,也就是永久私有的產業。老百姓能有恆產,豐年固然可以溫飽,而荒年也毋須挨餓,讓人民活得有尊嚴、有保障。再加上道德教化,激發善心,這樣人民才會有恆常之善心。此即孟子所講的「有恆產,始有恆心」。能做到「老者衣帛肉食,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7》
其實,要開展王道,並非紙上談兵,純屬理想而不現實,非也;而關鍵在執政者對蒼生有不安不忍之心,能養民、安民、保民、親民、教民。與此同時,大力起用賢才,協力以民為先;積極打貪反腐,肅清官場腐瘤。提升官民監察力度,防止瞞上欺下,黑箱作業。如是,王道之始,指日可待,百姓幸甚!
(寫於2022年2月1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稱之為「王」?又怎麼樣稱之為「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講治道,首重王霸之分。王霸的判準,在於義利的價值論,而價值又根源於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心。反過來說,人的自覺心一旦發用,義利之別,就會壁立千仞,立竿見影
講到人格的價值與尊嚴,這就牽涉到公義與私利。而談到「義」,大家也會想起「捨生取義」這句話。 孟子說: 生存是我所欲求的,可是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我不會苟且偷生。 死亡是我所憎惡的,可是有比死亡更憎惡的,我不會逃避禍患。 由此可見,人有時是不會貪生怕死的,自覺心會飭令他「雖千萬人,吾往矣」。捨生取義,是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人與動物的差別,實在甚少甚少的啦! 首先要交代的,孟子所講的「禽獸」,是指一般的飛禽走獸,也就是指動物,當中並無道德價值的貶義;否則,便是對動物的侮辱。 孟子說:人與動物的不同處,實在幾希。幾希,即幾稀,指甚少甚少啊!這個「少」,是隱隱約約的,若顯若隱,至隱
時下的國際關係,較為流行的一個詞彙,就是「制裁」。用什麼來制裁呢?一個字——利。也就是說,你以利益來抵制對方,人家也以利害來抵制你,這樣不斷循環,互為因果,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有個說客名叫宋牼,當時秦楚二國準備交戰,他就趕路先去楚國遊說,若楚王不聽,他就轉去秦國遊說,他很自信,說總會有一國聽他的。
講到儒家的為政與治道,當然就要講孟子。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前後活了八十四歲。他出生時,與孔子離世已相隔超過一百年。其時正是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稱雄,天下大亂。秦國用了商鞅變法,楚國用了吳起為相,魏國用了龐涓為將,齊國用了孫臏、田忌,彼此都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圖霸天下。 再加上一
“sandwich” 這個字,臺灣翻譯為「三明治」,而香港則翻譯為「三文治」。不管哪個翻譯,這裡不是在講吃的。 我要講的「三明治」,是指文明、開明、透明的政治。 什麼叫做文明的政治呢? 這「文明」,不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也不是看國民生產總值有幾多;那都是拜金的物質繁榮,都是虛殼。真正的文明,是指精神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稱之為「王」?又怎麼樣稱之為「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講治道,首重王霸之分。王霸的判準,在於義利的價值論,而價值又根源於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心。反過來說,人的自覺心一旦發用,義利之別,就會壁立千仞,立竿見影
講到人格的價值與尊嚴,這就牽涉到公義與私利。而談到「義」,大家也會想起「捨生取義」這句話。 孟子說: 生存是我所欲求的,可是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我不會苟且偷生。 死亡是我所憎惡的,可是有比死亡更憎惡的,我不會逃避禍患。 由此可見,人有時是不會貪生怕死的,自覺心會飭令他「雖千萬人,吾往矣」。捨生取義,是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人與動物的差別,實在甚少甚少的啦! 首先要交代的,孟子所講的「禽獸」,是指一般的飛禽走獸,也就是指動物,當中並無道德價值的貶義;否則,便是對動物的侮辱。 孟子說:人與動物的不同處,實在幾希。幾希,即幾稀,指甚少甚少啊!這個「少」,是隱隱約約的,若顯若隱,至隱
時下的國際關係,較為流行的一個詞彙,就是「制裁」。用什麼來制裁呢?一個字——利。也就是說,你以利益來抵制對方,人家也以利害來抵制你,這樣不斷循環,互為因果,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有個說客名叫宋牼,當時秦楚二國準備交戰,他就趕路先去楚國遊說,若楚王不聽,他就轉去秦國遊說,他很自信,說總會有一國聽他的。
講到儒家的為政與治道,當然就要講孟子。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前後活了八十四歲。他出生時,與孔子離世已相隔超過一百年。其時正是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稱雄,天下大亂。秦國用了商鞅變法,楚國用了吳起為相,魏國用了龐涓為將,齊國用了孫臏、田忌,彼此都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圖霸天下。 再加上一
“sandwich” 這個字,臺灣翻譯為「三明治」,而香港則翻譯為「三文治」。不管哪個翻譯,這裡不是在講吃的。 我要講的「三明治」,是指文明、開明、透明的政治。 什麼叫做文明的政治呢? 這「文明」,不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也不是看國民生產總值有幾多;那都是拜金的物質繁榮,都是虛殼。真正的文明,是指精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一篇講的是養護百姓的心要從小做起,把根做好了國家就富足了,所以重積德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社會人人有根本的德
Thumbnail
『預期』交易理論與方法實戰分析 前言: 過去幾週的文章中, 我們最早談論過如何利用週期性循環佈局投資, 如何辨別噪音, 對沖的意義與如何進行對沖與最近有提到如何計算期望報酬率與盈虧比進行每筆合理的交易機會等議題. 今天我們討論下一個重要的議題:『預期』
Thumbnail
這本書《給40歲的嶄新開始》以溫暖而深刻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面對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並展開新的旅程。以下是我整理的閱讀心得:
Thumbnail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曾經被問到,究竟要做哪些準備,以及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夠開始求職呢? 對於首次求職,或是許久沒有經歷求職歷程的人們來說,要展開第一步,並且好好掌握接下來的節奏,會是件頗具不確定感和挑戰的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本文介紹在準備商業報告時所面臨的常見挑戰,並提供解決方法,包括確認議程和範本、發展故事力、強化重點、最後填入素材和設計,以及其他額外的內容準備。透過這些建議,您將能更有效率地準備商業報告,達成溝通的目的。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一篇講的是養護百姓的心要從小做起,把根做好了國家就富足了,所以重積德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社會人人有根本的德
Thumbnail
『預期』交易理論與方法實戰分析 前言: 過去幾週的文章中, 我們最早談論過如何利用週期性循環佈局投資, 如何辨別噪音, 對沖的意義與如何進行對沖與最近有提到如何計算期望報酬率與盈虧比進行每筆合理的交易機會等議題. 今天我們討論下一個重要的議題:『預期』
Thumbnail
這本書《給40歲的嶄新開始》以溫暖而深刻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面對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並展開新的旅程。以下是我整理的閱讀心得:
Thumbnail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曾經被問到,究竟要做哪些準備,以及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夠開始求職呢? 對於首次求職,或是許久沒有經歷求職歷程的人們來說,要展開第一步,並且好好掌握接下來的節奏,會是件頗具不確定感和挑戰的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本文介紹在準備商業報告時所面臨的常見挑戰,並提供解決方法,包括確認議程和範本、發展故事力、強化重點、最後填入素材和設計,以及其他額外的內容準備。透過這些建議,您將能更有效率地準備商業報告,達成溝通的目的。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