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覺得自己是怎麼被鑄造而成?」我這樣問夥伴。
『我不是現實的人,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是個可以好好思考的話題」
『因為我根本沒有活在現實裡,是活在自己的想像裡,怎麼能被鑄造?或許從宗教信仰』
「不急著回答,可以慢慢想」
『有人說我完全不正常,沒有人的思維,只有宗教的想法』
「也許這就是你的答案,被宗教鑄造」
『我覺得鑄造的感覺,就很不舒服。一定要用鑄造嗎?我感覺自己的靈魂好像被禁錮』
「恩呢。我就是要讓妳有所察覺呢?就是因為能感覺到不舒服,所以才會需要療癒。不然跟我一樣也就沒有療癒的必要了呢?」
之前想介紹夥伴們,結果寫到一半卡住了,於是讓夥伴給我一篇自我介紹。
「給我一篇自我介紹吧!提到你的時候卡住了,寫不了」
『不知道為何欸,就是我覺得很難做自我介紹。我就是我啊?』
「對於"自己"人不夠清晰吧」
『那你會怎麼說?或是說大家會想要什麼?』
「你沒有身分認同?」
『確實沒怎麼有』
兩位都在我確認過眼神後得知,關於"自己"這兩個字,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呢
為什麼要強調"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那又怎麼好好愛自己?
如果能察覺是什麼「鑄造」自己,那意味著我是能區分什麼是"真實的自己",哪些是"別人灌輸"的自己。譬如我從小就活潑開朗,非常自信又健談,還喜歡分享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小時候還會自己跑去一個比丘尼家裡玩,之前就聽他說過,他覺得我很神奇,他第一次遇到一個小蘿蔔頭自己跑到門口,「師傅師傅,我是某某」的這樣喊著,然後又可以很自然的談話。我從小就是這樣的人,可以無視年齡很自在地與人對話,平易近人的。但後來原生家庭灌輸給我的是「脾氣差、性格不好、不值得被愛...」種種都讓我覺得自己很差、一無是處。
但我的天賦恰巧就是那些不斷被人忽略且埋沒的呢?
當我能區分什麼是被鑄造的,那就也能清楚的知道最原始的我應該是什麼模樣,而不是別人希望的我是怎麼樣。
歡迎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告訴我~❤️
也歡迎和我分享你對於"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什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