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心理師被認為該無償付出?

2023/02/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之前我看到和心理相關的徵稿文,因此投了一篇文章,卻得到該基金會的回信,詢問是有酬授權還是無酬授權,這讓我頗為無言,徵稿時有寫有稿費,但投稿後卻得到對方這樣的詢問。難道你買便當,人家便當給你,你會問人家這要不要錢?這讓我思考到大眾對心理師的服務或出產的文字,會覺得理所當然無償付出,那試問心理師要靠什麼生活。
還記得之前在某個場合裡,認識的長者得知我的職業,要我陪某對夫妻聊聊,當時我說了一句,跟心理師談話是要收費的,該長者一副跟你說話也要收費的表情,我發現心理師很容易不被他人認為是一種專業,特別是越年長生活在沒有心理師年代的人。
心理師這份職業,除了那些斜槓多元名聲響噹噹的大牌心理師或有穩定職缺堪稱心理師公務員外,大多數都是加薪空間不多,可能一直維持相同薪水,或者辛苦的爭取案子生活,或者有心理師執照但做相關工作,畢竟這份專業越來越供過於求。
社會存在一種迷思,就是心理師有了更好,但沒有也沒關係,人們寧願拿錢去購物、旅行紓壓,但對需要認真的去面對自己的心理諮商卻覺得可有可無。想想在以前年代困苦的時候,靠收驚問事找乩童或算命來解決心中迷惑,現在心理師這職業騰空而出,但會比拜拜算命還靈驗嗎?我們沒找心理師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大概有許多人都會這麼說,或者說有病才找心理師我又沒病,或許是心理師被貼上這麼多刻板印象,又有許多身心靈工作者一樣自認可以做這份工作,所以才會形成一種名稱很好聽好像很專業,但實際上收入卻不多的專業貶值現象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1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